路的变化

前言: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路你可想过路是从哪儿来的?他又经过了什么发展?            正文:中国从修建牛、马车路到建成现代化的公路网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划分为古代道路、近代道路和现代公路三个时期。                                          中国古代道路(公元前21世纪~公元1911年)  早在公元前2000年前,中国已有可以行驶牛、马车的道路。公元前500年左右,随着一些城市兴起和发展,形成许多商队道路。公元前2世纪,中国通往中亚细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开始发展起来。秦汉时期发展了馆驿制度,十里设亭,三十里设驿。西汉设亭道路延续总长可达十万里。唐代是中国古代道路发展的极盛时期,初步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宋代、元代、明代对驿道网的建设和管理也有所发展。中国古代道路建设取得辉煌的成就,如李春创建的赵州桥,工程艰巨的栈道,在中国和世界道路发展史上都占有一定地位。了解了中国在的道路发展再来了解一下,中国近代道路的发展,道路的发展也对工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中国近代工业的地理分布及其影响(1840-1927)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中国前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及地理分布概况,总结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分布特点,揭示了造成中国近代工业畸形分布的原因,最后分析了中国近代工业的畸形分布状况所造成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加深人们对中国近代工业分布状况及其影响的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近代工业;地理分布;影响 在古代,中国虽然是一个以小农经济而闻名于世的农业国家,但是中国的工场手工业在世界上一直居于领先水平。只是到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以后,中国的传统手工业才被它们的近代工业远远地抛在后面。中国近代工业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以后才缓慢地成长起来的,由于受到西方列强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的双重压迫,中国近代工业走过了一段曲折而艰难的道路,而且在地理分布上也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主要表现在分布的不平衡和偏在性方面,这种畸形的工业分布对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纪 60 年代,清政府在洋务派的推动下,开展了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这些新式军事工业的发生,一则由于鸦片战争及英法联军之役,腐败的清政府认为自己的失败是军器不如人,认为这是中国遭受列强侵凌的主要原因。二则清廷能扑灭太平天国的革命运动,完全是赖洋人的武器而凑效,他们深感先进的军事工业的重要。这些近代军事工业,都是官办性质,具有明显的封建性和买办性,因为:第一,在经营管理上,推行的是一套腐朽的官僚制度,各厂、局都被洋务派官僚视为本集体的政治资本;第二,在生产技术上,完全依赖外国,这些企业实际上是控制在洋人手中。 [1] 70 年代以后,洋务派开始从“自强”转向“求富”,除了筹备海防海军,还创办了一些民用工矿业(包括煤矿、炼铁、纺织)和交通运输事业(如轮船招商局、电报局),洋务派创办这些工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供应军事工业所需要的原料,同时是希望从这些民用工业中获得大量利润,以解决危困的财政问题。这些近代民用工业,其经营方式或为官办,或为官督商办、或为官商合办,政企不分,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较强的阻碍作用。 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要比军事工业晚 10 年。民族资本经营的近代工业,最早出现在机器缫丝业领域。到 90 年代初,广州附近的缫丝厂就发展到五六十家。[1] 1882 年以后,上海也陆续出现数家缫丝厂,但在资本和技术方面都赶不上广州。 继缫丝业之后,中国近代棉纺织业也出现了。在沿海的一些城市和内地的重庆、太原等地不断涌现面粉、火柴、造纸、印刷、玻璃、制药等厂,为适应航运业的需要,民族资本在上海、广州、汉口也建造了一些船舶修造厂。城市新式工业不断集中。上海、无锡、汉口、济南、天津、哈尔滨等,已经成为新式工业集中的城市。尤其是上海,在 80 年的时间里,由一个偏僻渔村,一跃而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商埠,人口达 150 万 [5] 。 从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起到南京国民政府统一中国,中国近代工业已经走过了 60 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 60 余年的时间里,它经历的道路虽然曲折和缓慢,但它毕竟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一步的逐渐壮大。在新式工业中,工业部门在不断的增多,而它们的地理分布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我国的近代工业呈现以下特点:以纺织业最为发达,面粉业次之,火柴工业分布最广,但资本不大,煤铁业资本较大,却不发达,水泥、制糖、烟草、榨油、造纸、造船、机器、电气等工业均有相当的建设,但尚未普及,印刷、玻璃、等工业中较大规模的工厂很少。这一时期,各业地理分布的状况是,除火柴、水泥、制糖、电气等在全国的地域分布较广,毛织、煤铁、榨油、面粉等业盛于北方,长江流域次之,缫丝工业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达,长江流域次之。了解完了公路再手工了解一下铁路吧。19世纪50年代,英国用暴力打开中国门户之后,即谋在华修建铁路,以开拓中国内地市场。70年代起,清政府谋求强化其统治,主要从整备海防出发,对铁路从拒绝引进作了着手试办的政策转变。90年代中,清政府鉴于对日应战的失败,认为铁路“富强兼资”,重申实力兴建的决心,帝国主义国家以此为机会,或强制中国让予在华筑路的权益,或通过贷款控制建筑中国的铁路,用以扩张和强化它们在华的政治、经济势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几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和整顿国内秩序,一时放松了对华侵略活动,中国国内又值军阀混战,铁路建设基本上陷于停滞状态。1927年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建立,为谋求从政治、经济上巩固、强化自己的统治,制定分期分组建设铁路计划。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使这个计划破产。

  晚清时期 中国最早出现的铁路,是1876年英美等国商人无视中国主权、擅自建筑的一条13公里的窄轨铁路──吴淞铁路。在沿路人民反对下,清地方当局准予其经营一年后备价收回、拆毁。中国近代铁路建设中国近代铁路建设1886年,开平矿务局把唐胥铁路从胥各庄展至阎庄,1888年再展至天津,并拟再展至通州,以京中官员反对未果。1890年转从唐山一端向山海关外延展,至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时,修至山海关外的中后所,暂行停工。1885年台湾设省,首任巡抚刘铭传(1836~1895)于1887年再度奏准修建铁路,在1888~1893年间,修成基隆至新竹段,限于经费,停止展筑。1895年台湾割让与日本,这条99公里的铁路也落入日本手中。

  中国近代铁路建设中国近代铁路建设1895年后十余年间,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铁路建筑权益,形成闻名一时的“利权争夺战”(见帝国主义对中国路矿利权的争夺战)。实际建成的铁路,有俄、德、法三国分别直接投资建筑的中东(包括南满)、胶济、滇越三线;英、法、比、德、美各国分别通过提供铁路借款,完成的有京奉线,新建的有广九、道清、津浦、京汉、正太、广三等线。1904~1905年日本在与俄国交战中,在辽宁擅行敷设安奉、新奉两线;尔后又投资修建了吉长等线。全国各地人民谋求保护路权,抵制帝国主义的肆意攫夺,先后集资修建了新宁、漳厦、潮汕、苏路、浙路、南浔等路和粤汉铁路的粤、鄂两省境内的部分区段。清政府在此形势下着手修建了京张铁路(见彩图)。这十余年是中国铁路建设呈现高潮的年份,共修筑8900余公里,但也是帝国主义列强通过铁路急剧扩张在华势力的年代,列强直接投资和通过贷款控制的铁路占上述总里程的85%。

中国近代铁路建设北洋政府统治期间 日本通过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在东北地区修建了一系列的铁路,如四洮、郑洮、天图、洮昂、吉敦等线,构成它控制下的南满铁路的“培养线”。奉系军阀也修建了一些铁路,如大通、沈海、呼海等线。其他地区修建的大半是延续前一时期的未完工程,如粤汉路的湘鄂段;汴洛路改名为陇海路从开封和洛阳分别向东、西延展;京张路展筑到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改名京绥;新设的线路只有云南锡务局以官商合办方式修建的箇碧石铁路。

  国民党政府统治期间 1927~1949年的铁路建设,可分为三个时期:①在抗日战争前,国民党政府以完成粤汉、陇海两路为重点,并在华东地区修建了浙赣、江南、淮南、苏嘉等线。东北和山西地方当局分别修建了齐克、洮索和同蒲等线。②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利用战前积存的和临战地区拆卸下来的材料,凭借广大人民群众同仇敌忾的积极性,着手兴建湘黔、湘桂、滇缅、川滇、黔桂各线和展筑陇海等线。不过,这些铁路,有的刚竣工又因战局拆毁,如湘黔的株洲至蓝田段;有的受外方牵制,成效甚微,如滇缅路。③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内战,在铁路上只对旧有线路作某些添建。总计这三个时期中国修建的铁路共6300余公里。  中国近代铁路建设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的中国,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只修建了铁路2.6万公里,无论按国土或按人口平均,都远抵于欧、美,也低于亚洲的平均数。这些铁路集中在东半部中国。1931年以前,在东经110°以东,即大致从包头南下经潼关至柳州一线以东地区,集中了全部铁路里程的94%,其中东北地区又独占44%,而广大的西北、西南地区仅占 6%。这种分布状况反映了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利益。1931年以后,西南、西北和华东南虽有铁路建设,但没有根本改变这种局面。

路的变化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接下来就是铁路的历史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铁路仍然是客运和货运兼顾的常规铁路,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和常规铁路虽然基本形式相同,但在技术方面,包括机车和车辆、线路和轨道以及列车的编组和运行都各不相同。因此,各国铁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修建或改造本国的铁路。铁路运输的这些发展,成为铁路新发展时期的突出特点。中国铁路的发展 中国从1876年修建淞沪铁路以来,到1981年止的105年内,共建铁路50181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平均每年只修建铁路 300余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对铁路的修建有了统筹规划,修建铁路的速度达到平均每年800余公里。到1981年底中国大陆铁路营业里程为50181公里,其中双线铁路为8263公里,电气化铁路为1667公里。铁路总延展里程为89580公里。从1876年到1981年止,中国铁路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即清朝和中华民国时期、新中国时期。清朝和中华民国时期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上海修建的淞沪铁路,被认为是在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在此以前,英国商人曾在北京宣武门外建筑一条 500米长的小铁路,只能供人玩赏。1881年河北省唐山开平矿务局为了运煤而修建了从唐山至胥各庄的唐胥铁路。这条铁路长9.7公里,后展筑至天津,称为唐津铁路。1890年自唐山展筑至山海关,称为关内外铁路。1887年,台湾省巡抚刘铭传主持修建从台北至基隆铁路,长28.6公里,1891年完成。至1893年自台北展修至新竹,长78.1公里。这是我国台湾省最早的1067毫米轨距的铁路。俄国在建成西伯利亚铁路后,于1898年强行在中国建筑自满洲里至绥芬河的中东铁路和自哈尔滨至大连的南满铁路这两条铁路按俄国铁路标准修筑的,采用1524毫米宽轨距这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的铁路日本于1905年也在中国东北建筑安东至沈阳和沈阳至新民的窄轨铁路,后又于1911年建成安东至朝鲜新义州的鸭绿江桥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后,1904年建成济南至青岛的胶济铁路。1895年法国要求修筑自云南省昆明至边境城市河口的滇越铁路这条铁路为1000毫米窄轨铁路,1910年完成通车。1889年清政府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向比利时银公司借款兴建北京芦沟桥至汉口的芦汉铁路。这条铁路先由政府拨款修建芦沟桥至保定及汉口至滠口两段。通车后,于1901年从芦沟桥展筑至北京前门。1906年北京至汉口全线通车。1898年清政府向英商汇丰银行借款修建关外铁路,即现在的沈阳至山海关铁路。同年,清政府向美国合兴公司借款,修建武昌至广州的粤汉铁路和广州至三水的广三支线。后以合兴公司违反合同规定,清政府于1905年收回筑路权,交由湖北、湖南、广东三省分别建筑。1904年完成广三支线,1911年完成长沙至株洲段,1918年完成武昌至长沙段,1916年完成广州至韶关段。英国取得了道口至清化焦作矿区铁路的筑路权,由英国福公司承建,1907年完成。又取得了广州至九龙铁路的筑路权,后由中英两国合建广州至深圳段,1911年完工。清政府向英国银公司借款修建苏杭甬铁路,由英国公司建筑南京至上海铁路,于1908年完成。并重建淞沪铁路作为支线。上海经杭州至宁波铁路,由于江苏、浙江两省官绅反对在英国控制下修建铁路,各自组成公司分别修建上海至枫泾及枫泾至杭州段,于1908年完工。在奶奶那辈的路只土小路或石子儿路。很多都是土路。石材多的,肯能有石板路。 天津租界起来的时候北平都大多还是土路,可想像其他城市的情况。

古代中国的路、府始于宋代。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唐中叶后,道实际上已名存实亡,节度使所辖之地虽不少称道,但道制行政区划已混乱不堪,到了宋朝,最高行政区划是“路”,路略似唐之道,是仿唐代的道制而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的性质,然后转化为行政区。这表明中国的行政区划在唐宋王朝进入了道(路)制时期。该时期从7世纪初至13世纪后期,达六百余年。《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里对“路”的三种解释:1.道路 2.车 3.宋元时行政区域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里对“道”的十种解释:1.路。 2.规律、道理 3.指道家,道教 4.主张,思想,学说 5.从、由 6.说、讲 7.(通假字,通“导”)引导 8.(通假字,通“导”)疏导 9.量词 10.古代行政区域名。所以,,“道”和“路”都是监察区的性质,与今日的“道路”无直接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路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