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自暴自弃”的香港电影金像奖

正在“自暴自弃”的香港电影金像奖_第1张图片

38年了,香港电影金像奖走过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岁月。

曾经只有5个奖项,甚至连提名名单都没有的金像奖,其规模和影响力迅速扩大,仅仅举办了不到10届,就成为了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电影界高度关注的盛事。

然而随着香港电影的逐步衰落,金像奖的影响力开始下滑。与金马奖变得越发重要相比,金像奖开始变成了香港人的一种“自娱自乐”,奖项也似乎更多是一种“补偿”,而不是竞逐和激励。

正在“自暴自弃”的香港电影金像奖_第2张图片

对参选电影进行区域限制的硬性规定,坚持只让有(一定数量的)香港人参与的作品入围,这使得金像奖一直备受争议和质疑。

有人觉得,过于本土化迟早会让金像奖失去公允性,特别是在香港与内地影人合作越发密切,内地电影品质越来越好的大环境下;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金像奖就是为了“香港电影”而设置的,如果背离初衷,金像奖就不再是金像奖了。

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董事局主席陈嘉上的态度非常坚决,他曾表示,如果金像奖因为香港电影的没落而没落,那只能是“认命”。没有香港电影,金像奖将失去意义。

正在“自暴自弃”的香港电影金像奖_第3张图片

那怎样才算是“香港电影”?

依照金像奖的规定,作品要符合三个条件:

①导演须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

②出品公司须有一间为香港合法注册公司;

③最少有六个工作项目的工作人员为香港居民。

这个规定是在“合拍片”增多以后修改过的,实际上就算符合以上条件,拍出来的电影也未必就是我们印象中的“港片”,例如《红海行动》。虽然导演是金像最佳导演的林超贤,但电影的题材,故事背景没有香港元素,主演是清一色内地演员,自然是毫无“港味”。

所以现在的参选标准并不能定义“香港电影”,而随着更多香港导演的“北上”,非港片的“入侵”可能会越来越严重。也难怪陈嘉上会说,“这一部分(开放“合拍片”参选资格),我们也很为难。”

正在“自暴自弃”的香港电影金像奖_第4张图片

真正的香港电影,应该在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

①语言,无粤语,不港片

②社会,故事题材能反应香港当地社会生活;

③人文,能表现当地历史、艺术等人文,如金庸武侠电影,乃至《寒战》对香港司法体系的“伪科普”。

正在“自暴自弃”的香港电影金像奖_第5张图片

而陈嘉上等香港电影人守护的,也正是香港电影本身所带有的,独一无二的地域性。

金像奖设置区域性的限制,对香港本土电影的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是绝对有必要的。开放参选作品的门槛,无异于是在宣布,“港片”已经不再重要。

只是很遗憾,金像奖无法阻挡历史的浪潮。

正在“自暴自弃”的香港电影金像奖_第6张图片

要知道,电影的发展,是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没有钱,你连个像样的摄影机都没有,还拍个甚?这是现实的游戏规则,要参与就必须遵守。

内地电影能够崛起,离不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香港的经济也在发展,只是速度相比内地,有如汽车比飞机。

香港导演到了内地,像杜琪峰,徐克这些有名头一点的,很容易就能拿到大资金。还是讲回林超贤,他要是不北上,估计1个亿都拿不到,要拍《红海行动》?呵呵,《铜锣湾行动》比较实际点。

正在“自暴自弃”的香港电影金像奖_第7张图片

不少观众可能也会奇怪,为什么杜琪峰这些拍出过港产神作的导演,到了内地就不怎么行了呢?

拿别人的钱,是要付出代价的。毕竟离开了自己可以当家作主的地方,对作品的控制权难免会有所下降。听得比较多的一个段子是,煤老板不要别的,就要他的女朋友上镜,不给就撤资。

这对导演来说是两难的选择,要么承受制作成本上的降维打击,要么牺牲作品的品质。而失去成本还不如回香港,于是多数导演大多会选择,让煤老板的女朋友上镜。

正在“自暴自弃”的香港电影金像奖_第8张图片

在对投资方做出妥协后,香港的导演们还要适应新的市场环境,首先就是审查制度。一说到审查制度很多人就已经明白了,真不是香港的导演江郎才尽,是他们需要改变以往拍片的方式,这样一来,很多“敢拍”的导演,就已经不是原来百分百的那个自己了。

当然香港的电影人也一直在适应,可以发现,港片在内地市场已经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和定位。2018年,包括《无双》,《反贪风暴3》,《黄金兄弟》等港味十足的片子都取得了数亿的票房成绩;2019年,《反贪风暴4》的票房表现更是力压好莱坞大片《雷霆沙赞!

正在“自暴自弃”的香港电影金像奖_第9张图片

港片正在呈现出了复苏的气象,不过新人稀缺的隐忧仍然没有解决。第38届金像奖,5位影帝提名,除周润发这个50后外,全部是60后;女演员的情况要稍好一些,1993年出生的余香凝同时提名影后和最佳女配,在新人演员当中鹤立鸡群。

如何培养更多新人,或者给新人更早进入大银幕的机会,成为了香港电影的燃眉之急。

正在“自暴自弃”的香港电影金像奖_第10张图片

有数据显示,1993年香港共产出234部电影。10年之后,竟然只剩下77部。再过10年,也就是2013年,产出42部,创了21世纪以来的最低纪录。

好在有导演愿意“北上”,在内地拉来资金,近几年香港电影的年产量才有所回升。在一片“港片已死”的声音之中,黄金一代电影人坚守住了阵地。

但这仅仅只是短暂续命,等黄金一代拍不动电影的时候,要是青黄不接的问题还没解决,新演员仍然没有票房号召力,港片很可能会难以吸引投资,最后导致电影产量的再度锐减。

到哪一天金像奖凑不够片子颁奖,如同第一届那样,连提名名单都没有的时候,香港电影就真的死了。

正在“自暴自弃”的香港电影金像奖_第11张图片

那金像奖就真的要像陈嘉上所说那样,只能认命吗?

不一定。

选择一味固守,不让其他华语片融入,抱着与港片“you die i die”的决心,非常有“情意”,精神可嘉。

但并不明智。

正在“自暴自弃”的香港电影金像奖_第12张图片

现在港片大不如前是事实,金像奖影响力下降,不过却仍是“华语三大电影奖”之一。依靠其评选制度的成熟,大部分观众还是承认获奖影片和影人,是有实力的。

也就是说,金像奖还不至于到失去权威性的地步。那为什么不趁着现在还拥有的影响力,去帮助香港电影延续生命呢?

就连美国奥斯卡都需要迎合市场做出改变。2018年做了多项新举措,包括增设“最佳流行电影”奖项,虽然未能完成改制,但好歹学院并没有“不思进取”。

奥斯卡都要“认怂”,更何况是金像奖。

要保护港片的想法是正确的,可一成不变无异于自暴自弃。金像奖应当继续做出改制措施,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当然改制不代表抛弃港片至上的初衷。

比如增设“荣誉性”奖项,“年度最受欢迎电影”,只有这个奖项的参选范围是全部华语片。那么台湾和内地的电影人就能顺理成章地参与进来。

试想今年要颁“年度最受欢迎电影”的话,《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等高流量影片都能为金像奖带来一定的关注度。港乐的“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也不是有各种“最受欢迎”的奖项吗?

正在“自暴自弃”的香港电影金像奖_第13张图片

第一下掌声可能要等很久,只要你尽了力,一定会有人欣赏。——《英雄本色》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在“自暴自弃”的香港电影金像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