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的主题思想基本上能一目了然的看明白,若用一句话来解释就是:结果先行,一个中心思想总领全篇。
自从古埃及法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陵墓以来,没想到有一天会为后世人们提供了另一种想象的空间,算是造福人类的另一种方式。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80/20法则显示出金字塔般的外形,少部分人占有社会财富的绝大部分,更是验证了金字塔的完美性。
当然我并不拆书,而是看书过程中的一点想法,具体工具可以通过阅读去寻找。
那就开始金字塔之旅吧!
第一章 表达的逻辑
表达是将思维的成果用语言语音语调、表情、行为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现实中更多的则是言语和书面的表达。
逻辑的定义比较广,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而真正使用的可能则是事物相似性和条理性的整合。
白居易给老妪读诗估计属于后人牵强附会,但也表明了一个理由就是想的是一回事,但写出来别人能不能理解是另一回事,那如何在第一时间让人明白你想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意思则是重中之重了。
金字塔结构中,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是纵向的(vertically)——即任何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上思想的总结;也可以是横向的(horizontally)——即多个思想因共同组成同一个逻辑推理过程,而被并列排在一起。
据说鱼有7秒的记忆,而人一次记忆不超过7个思想、概念或项目(来源于米勒的:神奇的数字7±2:我们的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前者完全是胡扯,后者则是基于科学的试验,除了高智商的少数,貌似这也是智商金字塔尖的人物,也验证了金字塔结构的完美性,多数人的智商都差不离,毕竟一次性记忆太多还是有所困难,这也是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的由来。
文中列出使用金字塔的好处,毕竟人脑除了即时记忆能力欠缺之外,更需要理顺逻辑关系。
我们习惯偷懒
根据科学研究,大脑最喜欢偷懒,所以经常有人会冲动而忽视了自己的理性判断,在远古时代人类的这种偷懒可以带来好处,毕竟面对野兽的时候可不能想着能不能打过对方?对方有没有攻击性?等你把这些想好时估计已经挂了。
《万物简史》中有这样一段:
想一想啊,在38亿年的时间里,在这段比地球上的山脉、河流和海洋还要久远的时间里,你父母双方的哪个祖先都很有魅力,都能找到配偶,都健康得能生儿育女,都运气好得能活到生儿育女的年龄。这些跟你有关的祖先,一个都没有被压死,被吃掉,被淹死,被饿死,被卡住,早年就受了伤,或者无法在其生命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刻把一小泡遗传物质释放给恰当的伴侣,以使这惟一可能的遗传组合过程持续下去,最终在极其短暂的时间里令人吃惊地--产生了你。
想一想实在太过于惊奇,经历无数困难,在快速反应和部分理性中,我们一不小心来到这个世界。
我们得要明白不是我们自己想偷懒,而是基因遗传导致的,但人类能够占据在食物链的顶层,理性最终要战胜感性,毕竟在如今的社会中,真正面对突发的风险已经很少,这时就需要逻辑和条理性来控制我们自己的行为了,否则若依基因说话,那我们与野兽无异了。
有效的表达和思考
有效的表达方式:先提出总的概念,再列出具体项目,即要自上而下的表达思想。
当然这种表达方式用于撰写论文或说明问题时比较管用,若是写小说,估计会死得很难看,因为小说是通过不断的人物、事件冲突最终形成结果,若是读者一眼就知道了结果,那就没必要再看下去了,毕竟人类要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没有好奇心的诱惑,人们却会望而却步,所以为什么写影评时总会有人提醒有的影评有剧透,有的没有,若有的话了解剧情再观看电影时会发现少了探索的意义,也会少了许多乐趣,谁让我们都是娱乐而死这个时代的宠儿呢。
有效的思考方式:自下而上的思考,总结概括。
思维从底层开始,然后按照逻辑顺序组成段落,再根据段落或是平行,或是再进行总结,最终形成一个总体的思想。
自下而上的思考有一个笑话是这样的,一位年青小伙子不知道应不应该娶一个少女当老婆,那怎么办呢?主题是明确的:娶还是不娶。
那就开始列清单吧,把少女的所有优缺点列出来,再把婚姻的优缺点列出来,然后开始找出其中的逻辑关系,好的算一大类,坏的算一大类,最终得到结果要不要娶了。
类似于逻辑的经典三段论:排列问题,找出逻辑关系,得出结论。
两种推理方式
书中的两种推理方式在逻辑学中已经属于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所有时读书就会带来一个思考,很多书原理是相通的,而有些原理可能是基于同一来源,这也是为什么有我们需要反复阅读经典的原因因为很多经典把一些原理提出来后,后面的会产生无数对此注释的书。
也就是读好书百遍,胜过读坏事百本,前者可以让你的思维遨游的更远,后者只会让你局限在山洞中观看墙壁上火影。
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来源就是四书五经,考生只要熟读这些书就成了,这些就是基石,然后考生再根据其中一些语句进行引申阐述就成了。科举虽然是一条通道,也是一条僵化之路。当然科举是以后可以会谈到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一切科学研究都必须运用到归纳和演绎的逻辑思维方法。
再来一次偷懒的总结:归纳就是从个别到一般,演绎则是从一般到个别。
按逻辑学更准确的区分则是:归纳论证只能得出可能性结论,演绎论证得出的是必然性结论。
归纳的论证:小明说这本书值得看,小张也说这本书值得看,还有一些人也说这本书值得看,那么这本书值得看。(这本书真的值得看吗?)
演绎的论证:犬科都是哺乳动物,二哈属于犬科,所以二哈是哺乳动物。(这个推论是必然的。)
金字塔原理是逻辑学的一次实战学习,毕竟逻辑学相对来说太过于深奥,而实战只是针对某一个题材进行练习,工具性更强,实操性更强,这也是为什么这类书变成的畅销书,而一些经典的逻辑学著作只能默默在后面观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