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导读

  开头的话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开启智慧。人生最大的不幸莫过于没有智慧。

现代人陶醉于技术文明,陶醉于物质享受,但是有几个人真的享受到了生活的情趣呢?是因为社会竞争激烈吗? 不是的,其实是因为人们容易想不开,造成压力大,因而就出现自杀率高,犯罪率高,离婚率高,抑郁症,焦虑症比率高等的社会现实。自然环境也是一样的哦,自然环境在一天一天恶化,天气反常,各种灾难频发,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等等,不一而足。

那问题出在哪里呢?现在大多数人只有知识,没有智慧。知识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因为社会绝大部分问题,恰恰是有所谓知识的人干的。

那如何获得智慧呢?孔夫子的思想可以借鉴。国学经典可以借鉴。

为什么?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长寿老人。传统文化一直传承没有中断,一定是因为它有生命力。是因为有儒,道,佛,相辅相成的价值体系, 作为主流和潜流一直绵延不衰。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长寿之道。这样的文化长寿老人,当然要向他请教喽。

好的时代,或者是一个朝代好的时期都符合或大体符合经典,凡是朝代的末期,到了不好的时代,一定是严重背离了经典的。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其实天天都在用经典里的原理, 但他们不知道。既然不知道也就常常不知不觉地违背经典,因而吃尽苦头。凡人往往就是这样,活得糊里糊涂,有时候成功,有时候失败,却不知道为什么。但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不会影响经典的真理性。

学经典的嘱咐:1.不要小看经典,即便是仅有1080字的《弟子规》, 却是国学经典化繁为简的智慧。2.经典学习不分古文基础好不好,不分男女老少,关键得走对路,入得了道。3.学习经典的捷径就是要有师承,经典只要你领会错了就不是经典了。经典一定要由懂经典的人来说,所有懂经典的人说的是同一个意思。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离开了师道尊严,就没有了传统文化。经典就是叫你把聪明放下来。

目录

上篇 概览

1.永恒的大道,人生的必修

2.祖宗的遗产,无尽的受用

3.圣教不玄奥,路子很重要

4.大道有妙用,万变不离宗

5.国学千般好,    不做总是空

6.一把金钥匙,得此慧门开

7.心怀敞亮了,哪能不愉悦

8.神医不用求,健康不用愁

9.真听老人言,事业准兴旺

10.人人学经典,国泰且民安

下篇 汇通

1.宗经明道

2.天人合一

3.万法平等

4.中和之美

5.知命立命

6.谦恭自省

7.转凡成圣

8.无为而治

9.协和万邦

10.世界大同

11.止于至善

结语

学习经典,要能放能收。道只有一个,但起用时四通八达,森罗万象。人们往往会在森罗万象中迷失道体。所以又要归元,归到唯一不变的道上,道永远只有一个。

什么叫行道呢?心地清净就是道,平常心就是道。

道是"一以贯之"的,经典的任何教诲,生发开去都可以贯穿在任何事物中,所以任何教诲的意思都是相同的。例如《皇帝内经》要我们恬淡虚无,也要我们顺四时。这是不是两个要求呢?不是的,这其实是同一会儿事。不恬淡虚无,就谈不上顺四时,不顺四时也就谈不上恬淡虚无。同样的,并不是说恬淡虚无了,《弟子规》让我做的都不用做了。恰恰相反,不做《弟子规》就不是恬淡虚无;你不恬淡虚无,就不是在行《弟子规》。

能不能简单的说一说该怎么行道呢?可以。用民间的说法,第一是不惹事。第二是不怕事。什么是不怕事?比如我们行《弟子规》。不要以为行《弟子规》是千秋大业,是意义最大的事情,别人有什么事找我们都是鸡毛蒜皮,空耗时日的,我是不能被这种没有意义的事情干扰的。千万不要这样想,而应该想,只要是事情找到我了,就是我的责任。家人用锁事磨我,是我该还的债,一定要认命,欢喜接受。欢喜接受本身就是看破放下,恬淡虚无,正是历练自己平常心的时候。什么叫不要惹事?就是我们不要主动做事,不要做别人不需要、不欢迎的事,而是要多花时间体察别人的需要,看机缘到了就多给多做,看不能接受就到此为止,这种态度才是恬淡虚无。

《弟子规》就是教我们恬淡虚无的,是教我们放下执着的。就开头的"父母呼,应勿缓"就已经要我们不执着了。父母呼,我们就应,言下之意就是父母不呼就不要随便乱应。有些人学了《弟子规》要给父母洗脚,父母不怎么愿意,他就把父母摁在椅子上,说无论如何让我服务一次。这个发心固然不错,过去忤逆父母,现在给父母洗脚,很不容易,是善心的开启。但还不是行道,因为还有很深的我执。学经典不能执着在这上面,父母呼了,我们才能应,并且还要"应勿缓",你缓了,说明自己心中有所盘算,不是全心全意在父母身上。看来这个"应勿缓"不简单,到底该怎么应呢?只有通达经典并放下自我才能应对自如。

再进一步说,恬淡虚无不就是天人合一吗?同样的道理,天人合一也自然就是万法平等,是中庸和平,是知命立命,是谦恭自省,是转凡成圣,是无为而治,是协和万邦,是世界大同。

总而言之,学懂了经典,自然就能一以贯之,自然能化繁为简。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学经典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