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感怀

2016年10月13日  周四

整整一天我没有和任何人交流,也没去各个教室看看,而是端坐在办公室里上网浏览写作,然后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帕夫雷什中学》(这样的书只在办公室读),看着看着把我仿佛带到了前苏联时代,对于前苏联我是非常崇拜的,那是我儿时的记忆。

小时候看过前苏联的经典电影《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等很多细节还历历在目,经典对白还记忆犹新。更多的是看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安娜卡列尼娜》,对苏联作家作品如数家珍,对中国作家作品却没有太深印象的。

在我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的前二十几年里,教育家的理论书基本是不看,一是静不下来心二是没时间看。自从离开一线以后,时间相对充裕,故开始关注对教育理论,把过去无论是单位发的还是自己买的,从来不看的书一本接一本地看了(除了陶冶自己,不再有任何意义),从去年开始我迷上了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细看他的书,体会他极具魅力的教育思想。

只可惜在当今中国一辈子扎根基层当校长做班主任,和孩子们亲密接触,并不断观察总结的教育实践家,理论家基本没有。(至少我不知道)

因为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很少有长期扎根基层的经验,教育届的领导更是官员思维,不能深刻理解教育,理解人性,即使懂得也不得不按着“官本位”的思想去行事(不这样,官当不长)。

只有当一个人无官无职,社会上没有话语权,甚至自己的孩子也已经结束基础教育,不用操心了。只有此时你才可能坐下来静静地客观地不带半点功力地去品读,体味正真教育大家的光辉而伟大的教育思想,教育信念和教育灵魂。

而当下的人无论按着什么教育家的方法去做都是“死路一条”,唯独的教育追求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就是“成绩”“升学率”,即使表面说的都是“冠冕堂皇”的教育术语,归根到底离不开升学的指挥棒,谁远离它,谁就是当下教育的“失败”者,我们都未曾免俗过。

但无论是我们还是我们的孩子都曾在教育残酷竞争中失败过,痛苦过,迷失过……最后遍体遍体鳞伤地冲过来,走向成年,再慢慢修复着心灵的伤口,修正人生的方向,逐渐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真正幸福的生活。

喜欢《麻雀》,喜欢“山城”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教育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