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算计你的幸福了!

幸福(快乐)不只是我们普通人渴望,在哲人们那里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大名鼎鼎的享乐主义就认为,人生不外是追求快乐(任何令你称心的事)和避免痛苦(任何引起你痛苦或不快的事),并且宣称不同幸福之间的唯一区别在于强度。在此,功利主义的教条“快乐最大化,痛苦最小化”不过是更加精致版本的享乐主义。而功利主义更有意思的是它对幸福的精心算计,这种做法与市场上的买卖交易完全成类比。当然,功利主义代表人物密尔密尔明显更拥护更高等的快乐学说,并且带着自身的高贵气质证明了精致的快乐比粗糙的快乐更受人欢迎。该观点拿我们时代的现状来看是有待商榷的,不过密尔大概是想说,总而言之,阳春白雪比下里巴人更值得追求。

不要再算计你的幸福了!_第1张图片

亚里士多德也非常关心人的福祉。在他那到处弥漫着现实感的哲学体系中,个人的幸福占据着终极性的地位。他通过研究推理说,幸福之所以最值得欲求,是因为它“是自身就值得欲求的,决不是因为要追求他物而值得欲求”,也就是说,唯有幸福才是自足的,不假外求的。金钱、政治权力、美酒佳肴、强健的体魄……这些都只是达到幸福的手段,而非幸福本身。那么如何获得幸福呢?亚里士多德雄辩地说:是德性(核心是中庸和自制)。德性虽然不是幸福的唯一元素,但却是主要元素。那么什么是有德性的人呢?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有德性的人就是根据正当的理性去行动的人,这一点想必受惠于他的老师柏拉图和他老师的老师苏格拉底。

古希腊最著名的三位哲学大圣,无一不推举人们过一种有德性的生活。再放眼古今历史上的圣贤们,有几个不推举人们过有德性的生活?但是又有多少人是真正在过有德性的生活?

不要再算计你的幸福了!_第2张图片

我们真的相信德性会给我们带来幸福吗?估计许多人像叔本华一样持悲观主义,在内心深处也从没有正视过有德性的生活景象。这也从一个侧面反衬出我们身处在一个功利主义至上的时代。

功利主义的原罪在于它精于算计的本性。一个人过分在乎幸福本就容易导向不幸,再对幸福进行交易式算计,他哪里还有时间处于幸福本身。

精神分析学家弗兰克尔的提醒值得我们深思:正是“追求幸福”取消了幸福本身。我们越是将其当作目标,我们就丢失得越多。在此更深刻的是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反者,道之动”,幸福需要从反面着手。许多时候,正是那些辛劳工作、历经苦难、生活并不优渥的人们最终获取了幸福,不少养尊处优、醉生梦死、声名显赫的许多起初令人艳羡的人物却最终与幸福失之交臂。有些人在粗茶淡饭的贫穷生活中享受到了最为淳朴的幸福快乐,反而在功成名就之后感到说不出的空虚痛苦。或许你觉得这不可思议,但它就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不要再算计你的幸福了!_第3张图片

我们小时候会为了兜里揣着两毛钱而整日兴奋异常,会为了在炎热夏天有支冰棍含在嘴里、在数九寒冬中有一双坚实的解放鞋穿着上学而满面红光。有时我们会从路边一朵不起眼的野花的绽放中感到由衷的愉悦,会在阿猫阿狗的呆萌样子中感觉到无尽的可爱……而那些通过长久打拼来的光鲜外表呢,在满足我们的虚荣和骄傲后,到底给我们带来了多少真正的幸福?当然,我们不否认真正的荣耀,不否认卓越的探索,更不否认那些为了情怀所受的煎熬,但尽管如此,也理当为哲学的幸福留一席之地。

幸福需要我们自己来满足。

在需要长久追寻的幸福路上,或许圣贤伊壁鸠鲁是我们最可靠的向导,他的哲学本质上就是关于人如何获取幸福的哲学。在一位伊壁鸠鲁者看来,快乐(幸福)是我们之中与生俱来的第一位的善。我们对行为的取舍,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快乐。但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并非是纵情声色的享乐主义,对此伊壁鸠鲁自己已经作了经典的说明,你应做的,不仅是反复阅读它——

不要再算计你的幸福了!_第4张图片

我们坚持认为快乐是目的,这并不是指挥霍浪费的快乐,或肉体享受的快乐,像那些无知或不赞成或不理解我们的人所设想的那样,我们所说的快乐指的是身体的无痛苦和心灵的无纷扰。快乐不是连续不断地饮酒作乐,也不是淫欲的满足,更不是盛宴中的鱼和别的美食家馔的享用。快乐源自冷静地推理,这种推理会寻求取舍的动机,并且排除那些导致精神纷扰的意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再算计你的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