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性格决定命运,走进那个年代

《芳华》上映有半个月了,评论都说很好,百闻不如一见,今天和妈妈一起走进电影院,见证了一段属于她们的年华。

电影从文工团的一员萧穗子的视角出发,由她的旁白带领我们观众走进7080年代的中国,一个以战争为轴心的时期到改革开放的过渡,文工团的伙伴们在那时度过了他们一生最好的时光。

何小萍

家境贫穷,从小缺少关爱,不容易相信别人,性格偏激,不太光明磊落,容易钻牛角尖。

这样的个性是很难交到朋友的,再加上她身上有异味,团友不愿和她伴舞,只有刘峰善良的对待她,她心里是喜欢刘峰的,团里的其他人都把她当成一个笑话。她悄悄的拿室友的军服去拍照事后不承认,被怀疑垫胸罩,调换温度计装病接二连三的事情发生在她的身上,被调离是必然的事。

如果她大方的向林丁丁借衣服,如果她的身上没有异味,如果她不装病,太多的如果,让人哀其不幸。

被调离后她在前线医院救死扶伤,工作积极,得到表彰的部分电影一笔带过,直接带我们来到精神病院看到那个失去灵魂的何小萍,战争带给人的创伤和巨大的荣誉带来的前后落差让她无法适应。就像一个饿了很久的人不能一下子吃饱一样,她病了。

刘峰

人如其名,活雷锋。帮助所有的人,包括何小萍,善良热心,不求回报,在他人眼里是个圣人。

在那个物资平乏年代,会修所有的东西,尽全力为文工团服务,任劳任怨,热心善良,为抗震救灾伤了腰,从台前退到打杂,脏活累活一人扛,把上大学的唯一名额让给团友,不嫌弃何小萍,主动提出和她伴舞。这样的圣人竟然会喜欢女人,想恋爱。竟然拥抱了团友林丁丁,以至于被她上报,而同样被调离。

他平时做事待人做的太多,太好了,以至于人们一边习以为常,一边对他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凡人都有私心,但是他没有。这样的圣人走下神坛情不自禁的拥抱了喜欢的女人,让人一下子变的愤怒,变的不理解,因为你是圣人,怎么会有凡人的感情呢。就像一直聪明考100分的好学生,一下子跌到了80分,家长一定会责备怒骂。

片中刘峰说过他父亲也是个木匠,如果他不是那么安于现状,如果他为了自己去读大学,如果不是为了守护尸体了失去了手臂,如果他这么做了,他也就不是刘峰了。

《芳华》性格决定命运,走进那个年代_第1张图片

萧穗子

一个上进,努力,会演会写,带有导演和编剧影子的一个人物。非常好的担任了一个旁白的角色,客观的讲述了何小萍和刘峰的故事,以至于我无法对她进行任何详细的描述,她就像这部片子的一部分,难解难分。

林丁丁等人

一群有背景,高官的孩子,影片塑造的他们自私理智,一切为自己着想,头脑灵活,在文工团解散后,大都家境富裕,和男女主角的生活天差地别,是先富起来了一群人。

说完主要人物,谈谈自己对影片印象深刻的场景。

舞蹈

作为一个没有经历过那时候的人,工整美丽的舞蹈,整齐嘹亮的军号,一下子把我带入了那个热情澎湃的年代,剧中的人物看得出都下了苦功。在最后一场文工团慰问演出上,坐在台下木讷呆滞的何小萍看到了听到了自己练了无数遍的熟悉歌舞,“醒”了过来,一个人在外面的空地上独自跳了起来,让人怜悯感动,也唏嘘不已。在这一刻她就是A角,没有人可以和她媲美。

战斗

给人的感觉非常真实,那些被炸的血肉模糊的人和马,在跟随男主角刘峰的战斗中,被四处的子弹击中,一个个的倒在他的身边的战友,让我在心中默默为男主角祈祷,那个时候活着就是最大的幸运。为了救一个不小心掉到沼泽地的战友,刘峰不放弃不松手,最后那个战友得救了,我暗暗松了口气。这段影片最大限度的还原了战斗场景,让我切深感受到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

书店

人物的命运是多么不一样,本来不分彼此在一个文工团的团友,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下被冲的四分五裂,天上地下。代表知识分子的萧穗子,代表商人的郝淑雯,还有代表底层阶级的刘峰。刘峰在书店抽烟的细节,因为他很少接触过那个高层次的环境,让人感叹他没有读上大学,没有继续对自己深造。他把自己最美好的一切都献给了文工团,献给了战场。

《芳华》性格决定命运,走进那个年代_第2张图片

电影讲述了那一代人的芳华,和每个人大相径庭的命运。每个人把自己的所有青春都奉献给了那个激情的年代,有的人永远留在了那个他和她最美好的年华,每个人的选择都决定了他们各自的命运。电影把我们带回到过去,让我们不忘历史,不忘记那个光荣热血的年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芳华》性格决定命运,走进那个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