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读《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学业生活的转变及学校行动》有感1稿 李静雪2018-11-10

中国班主任研修班第二期1.0读后感之十一

浙江省武义县武阳中学李静雪

      十月份阅读了杜芳芳教授和金哲硕士生共写的《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学业生活的转变及学校行动——基于走班制教学改革的分析》一文。读了好几天,我却没有真正读懂文本,也许是自己任教初中的关系,对于高中的走班制度没有深入的了解,只是略有耳闻。所以,在看这篇文章时就会时不时地产生疑惑。很敬佩研修班群中的陈娥老师,同样是对走班制度的不熟悉,她买了相关的书籍进行深入的研究,再准备修改二稿和三稿。相比之下,我看到了自己的不够认真。同时还有小荷老师,她提到自己在阅读这篇文章时的角度不够全面,因而在阅读张博士的论文时对“班级”内涵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小伙伴们一步一个脚印地阅读、分析和思考,也带给我许多指引——我的阅读需要更加细致,更加全面。所以在看完这篇文章并且阅读完下一篇同主题的论文后,我才有勇气开始记录杜芳芳教授写的这篇十分全面的关于走班制教学改革的文章,更精确的一点说,我觉得是著作,因为这篇论文在《中国班主任研究》这本书中占了很大的篇幅,总共26页的文字,让我凝神读了再读。


一、论文结构之新

      从整篇文章的结构上看,除了普通论文所包含的的问题提出、文献综述、研究方法、解决措施这几个常见的板块之外,这篇文章还多了三个板块——话题的整体感知、学业生活的转变、转变带来的挑战。从思维导图中可以看出,这三个板块在全文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对走班制的整体感知,用详细而有说服力的图表和数据表达了学生对走班制的主观态度、适应性状况和推行走班制所存在的学校差异;通过学生课程选择权的归还、新型班级形态——教学班作为主要授课形式的出现、同伴关系的扩展、师生关系的新变化来呈现走班模式给高中生学业生活带来的各方面的改变;通过五个主要问题的提出,引出了走班制下高中生学业生活转变带来的挑战,例如“课程我该怎么选?”——自主选课的疑惑;“教学秩序在变乱?”——班级管理功能的弱化;“我是差生吗?”——分层带来的心理困扰;“集体凝聚力去哪儿啦?”班级归属的茫然;“有了问题怎么办?——师生沟通的无助,这五个问题的描述也让我看到了走班制给高中生学业生活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也引发我思考: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否适合我们国内的高中生?我们的教育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变革?对于我们中国特有的班主任的文化有着什么样的冲击?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让我陷入了沉思。

二、参考意义之大

      浙江作为首先开始高中走班制改革的地区之一,走班制教学已经进行了许多年。走班制的实施对于高中生来说既有利又有弊。结合杜芳芳教授和张鲁川教授的两篇论文,我觉得整体来说,高中走班制的实施应该是弊大于利。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流动性影响了同辈群体的形成,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分层走班上课使学生心理产生困扰,分层教学使教师心中疑惑和加重教学任务等。[1]甚至有些专家认为,普通高中落实走班制教学将会面临一些挑战,如学校管理制度严重滞后;师资硬件遭遇压力;学校课程建设能力承受考验;教育奖励与评价机制急需创新。这些问题的产生,都让我们教育者、学校的行政者、制度的引进者更加深刻地思考在国内进行高中走班制教学应该如何对症下药,改进这样的制度和措施。但是也有一些专家提出质疑,我们悠久的班主任制难道不能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从走班制的艰难实施以及来自社会的巨大声音,我们都应该思考,是否可以在原有班主任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学生学习成长的需求而做出相对应的改进呢?显然,我认为这是可行的。作为中国特有的班主任制,存在并实行了这么久,必定有它独特的地方,也是它的魅力所在。但是随着走班制的实行,它给班主任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换一个角度思考,我觉得所有的事物,存在即是合理。我们更应该从以往的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从别的制度上看到自身的缺陷。曾经的快慢班应该将之取消,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更好地去激发,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应该多方面开展......

      那么,高中走班制对于初中生教学有何参考意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适应未来的高中生活?首先作为浙江地区的中学,不可避免地,学生初中毕业之后,需要在高中学生生活中接触、适应、接受走班制教学。所以,在这样环境下,作为初中教育者,需要在日常教学时分析学生的各学科学习情况,提前从学生的文理科学习情况着手,正确引导存存在文理偏科学生的学习观,适当地给出一些合理的学习建议。其次,也应该告诉学生,升入高中后,有这样一个制度的存在以及高考的一些改变动向,让学生有所了解,从而在中考毕业升入高中之后,不会觉得茫然和不知所措。再者,我们要发现不同学生的一些在学科知识学习方面的特质,引导孩子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等等。由于我自己没有真正接触过高中走班制,只是根据自己对走班制有限的认知以及教授们的文章进行思考,所以难免存在一些认识错误、分析错误,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这一制度,能够进一步思考,并引导我的学生们提前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杜芳芳,金哲.中国班主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77.

你可能感兴趣的:(37、读《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学业生活的转变及学校行动》有感1稿 李静雪201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