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甲的《好好学习》

这两天在看成甲的《好好学习》,里面有些内容结合自身情况后,让我印象深刻,并且开始在慢慢改变我的行为。

成甲老师说,学习无非就是三个范畴,解释问题、解决问题、预测问题。文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成甲应邀去一家网站开知识管理课程,由于他不是专业培训师,有没有知名度,所以怎么让别人听他的课并且付费购买就成了一个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他如何通过文案去销售自己,但是他之前一直没有接触过营销文案。

这一次他打算用上面的方法,深刻理解的实质,然后用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规律去解决问题,撰写文案。 这个本质就是建立信任的过程,那么怎么建立信任,在心理学上就有很多方法来构建和增进认可,成甲找了很多这方面的书,并且以一个做营销多年的朋友的文案做参考,来写这样一篇文案。

成甲以为第一次做营销文案,而且还是一个非专业培训师培训的课程,效果肯定不怎么好,但最后的结果是,不仅三天内课程全部卖出,而且在停止课程报名后,还有用户要求怎么补上报名。

过去我们认为,学习主要是输入和消化的过程:我们通过阅读更多的书籍,参加更多的课程培训,让自己增加更多的输入。 而当我们理解了底层规律在知识管理体系中的价值后,学习就变成了生长和创造的过程:知识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而是彼此联系,相互接触,甚至在一次次的相互作用中,不断产生新的启发和认识。

这学期,我们学校给我们安排了一次课程设计,这是从“学”到“用”的过程。 我们平时上课都是拿着书,听老师讲一个个的知识点,听一些理论概念,这次课程设计就是要求我们,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理解、整合,然后做出一个食物出来。

我自己也根据上面的方法试了一次,首先是“解释问题”,我拿着我的课题去上网找资料,我要做出一个什么效果的实物? 它的使用环境在哪里? 别人有没有做过这种东西,他们是怎么做的? 等等。

接着就是“解决问题”,要用到什么工具,要用到什么软件,要用到什么材料,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至于最后“预测问题”,就是根据课题的需要,我做出的实物要呈现出什么效果,是不是符合这次课程设计的要求。

到了上周交作业的时候,我可以明显感觉出,同比与班上的同学,同比与之前做过的课程设计,我这次的学习量、熟悉程度、实际操作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

我自己都在想,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效果? 我们很多人做事情的习惯是直接动手就做,跳过了“解释问题”这一步,而恰恰就是这一步,让我们失去了对一件事情的评判,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做,为了什么而做?甚至可能不知道做了有什么用? 我们只知道这是一个要完成的任务,只要这个任务完成了,其他的就不管我的事了。
这种错误的想法,错误的学习方法存在于很多人的身上,我自己也不例外。在过去的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只要看了足够多的书,参加了很多课程培训,我们就学到了很多知识就好了,然而“解释问题”这一步告诉我们,只有把知识连接在一起,相互整合,运用到实际当中,才会产生新的启发和认识。而认识也会开始自己的生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甲的《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