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三国旅行笔记(十)

2016年7月15日 周五

天气说变就变,一夜风声一夜雨,也不知道整个老城是何时沉寂下来的。昨晚我是伴随着雨声和满城的吵闹声入睡的,没料想,清晨又被雨的滴答声吵醒,此时整个老城湿漉漉的,昨晚满城尽情狂欢的人们正跟宁静的小镇一起沉睡着。雨天是不方便出行的,我们就在小镇中心租下的酒店公寓里吃零食,喝早茶,写游记。大家都有经验,在外旅行,如果不能随时把看到和想到的记录下来,要不了多久,一切都会杳如黄鹤,随风散去。尽管我明天都会随时在手机上记录发生在旅途中的点点滴滴,但此时却是叫完整记录和整理思路的好时光,以便旅行结束后写出较高质量的游记来。于是,边回忆和整理这几天的所见所得,所思所想,边等待着天气转晴。

北欧三国旅行笔记(十)_第1张图片
骑行古城

来北欧整整一周了。北欧是典型的三高社会:即高收入,高税收和高福利,但由于北欧政府的努力,这些国家已经成为人羡人爱的高幸福指数的社会,社会学家把北欧称之为改良型社会主义。尽管没有一种社会制度是十全十美的,但北欧人坚信他们的社会制度是最优异的,无论是西方式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下的社会主义,更胜过朝令夕改或东施效颦的摇摆主义。北欧人对欧美那一套资本主义是不屑的,因为其巨大的贫富差距导致了太多的社会问题。在创造财富方面,北欧国家追求的是资本主义的高效率,但在分配财富方面,则进向弱势群体倾斜,达成更好的社会公平。有人戏称,北欧是披着资本主义外衣的共产主义。的确,目前的北欧,是全世界离理想的共产主义是最接近的。

在北欧的这些日子,我总是想尽办法接近当地的百姓,听听他们是怎样评价他们的社会体制的,社会学家给他们远距离打分而冠上了“世界上最有幸福感”的人民,他们自己是怎么看的,其切身体会究竟如何。就我跟他们的有限接触,北欧人的幸福感是可以从洋溢着幸福的脸上看得出来的。按理说,北欧的实际失业率并不算地,但大部分是主动失业,而不是被失业,或者说是一种自我选择。社会的富足,心态的平衡,让一些国民选择了主动退出就业市场,去干一些自己喜欢,但不算就业的事情。比如玩音乐,玩艺术,玩出名堂的话不仅功成名就,还有可观的收入,但真正玩出大名堂的只能是凤毛麟角,在外人眼里,其余的玩家都是没有职业的闲人,在欧美和中国可能会被看做为徒增家庭负担的Loser,但在北欧,大家似乎并不在意,玩的人,身心愉悦,生活也有国家养着;其他人,见怪不怪,生活保障制度就是为此而设立的嘛。

北欧似乎达到了社会发展更高的阶段,刚从贫穷达到初步富裕,人性难免乖张,追名逐利,灯红酒绿,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激化,对此,中国人应该都不陌生。此时,是像美国一样继续末路狂飙,还是改良社会制度来消弭社会矛盾,北欧人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这些天我们也很注意观察北欧的市场状态。就一眼看得见的市场繁荣度而言,丹麦和瑞典已经达到了高度发达阶段,商店中商品的种类应该比美国更多,可能是因为美国的市场更多被大公司集团所控制的缘故吧。在这里超市里,同一类食品既有跨国公司的产品,也有以前闻所未闻的当地小品牌一字排开。这里的超市无一例外都是本土的企业,丹麦有Irma和Netto,瑞典有Coop和ICA等,唯独没有在中国遍地开花的沃尔玛、家乐福和麦德龙。美国的连锁快餐店麦当劳、汉堡王、星巴克可以零星地看到,但远远谈不上占据主流。丹麦有不少7-Eleven,但瑞典却很少,各个小店铺不仅没有被美国连锁经营消灭,也没有像中国被网络购物挤兑下实体店的日落江河。相反,我们看到的大量小店铺都经营得有声有色。就小商业小店铺的存活度而言,它很可能代表着社会的深层次稳定,因为小店铺的永续经营和代代相传意味着整个一家好几代人的生活保障,关键是其可持续性。资本主义在乎的是效率,但生活稳定光有效率是做不到的。

都说年轻人的风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矛盾的是,北欧年轻人的情况似乎两极分化相当严重。一方面大量的年轻人朝气蓬勃,他们早起晨练,上下班骑车,做事极认真,就是我们心目中好公民的典范。然而,确实有相当一批年轻人,颓废,嗜烟酒,满身的纹身,来来往往大声说话,甚至彻夜在酒吧鬼混,根本不顾基本的社会道德,但关键是要看两种类型年轻人的比例构成,作为匆匆而过的有人难有正确判断。通过跟当地人聊天得到证实,通过政府的高税收调节,最高级的经理人员的工资也只有打扫环卫工人的2-3倍,而不是其他西方国家的几十或者几百倍,一旦失业仍可以拿好几年的80-90%工资,基本上不用操心生存问题。20-30%的失业率已经成为常态,而且丝毫没有改善的希望,因为不少人根本不愿意工作。

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如此高收入的丹麦,居然其平均家庭负债高得离谱,根本不输于臭名昭著的笨猪四国(PIGS: Portugal, Ireland, Greece, Spain),好在北欧地区的违约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维持了还算不错的国家信用。福利社会祸福几何?它究竟能走多远?在接下来的旅行中,我还将细细观察。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在共产主义理想灌输下成长的,从小就怀有早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理想,暴风骤雨过后,发现那只是镜花水月的梦想,中国才转向了务实的小康社会建设,没有人在30年前能够想象今日的成就,这个30年,是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30年,农业人口从90%到了50%以下,工业从低水平粗放型到了今天门类齐全、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成为了世界产业体系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然而,在有了较好的经济基础和财力积累后,中国却快速走上了发展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道路,本末倒置,把本来应该是辅助产业发展和改善国民生活的两个行业推向了过度投机的极端,短短十年,大城市的房价和其他物价赶超了欧美,金融的投机利润吸引了从事正常的生产投资,金融和房地产寡头大有全面绑架中国经济之势头。呼唤已久的腾笼换鸟更是镜花水月,旧鸟归林,新鸟难来,于是,中国低成本和低物价构成的中国制造核心优势已经荡然无存后,没有新的核心优势来引领中国经济将很难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整个中国经济险象环生,让人不得不为中国的经济前途捏一把汗。

大雨终于成了小雨,渐渐变成了时下时停的状态。小镇已全面复苏,熙熙攘攘的人流又开始攒动,沿街的饭店和酒吧纷纷重新开张,好胃口的游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暴饮暴食,新到的游客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和难以控制的拍照欲望,一如昨天初次踏进城门的我们。我们又来到面朝大海的古城墙边,漫步海边,惊涛拍岸,在海水和蓝天映衬下,看那曾经遭遇近千年风雨侵蚀的城墙和碉楼,不免会联想到那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想到人类的贪欲和渺小,想到古今贤哲,产生今夕何夕的无尽喟叹。

北欧三国旅行笔记(十)_第2张图片
雨后的古城
北欧三国旅行笔记(十)_第3张图片
海外的骑行者
北欧三国旅行笔记(十)_第4张图片
老墙的青春

在依赖自然之力的风帆船时代,来回维斯比的交通算不上九死一生,却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维斯比城自十四世纪后发展陷入了停顿,使得昔日的中古建筑保持了原来的面貌,正是这原汁原味的中世纪风采成为今天的旅游热门。历经600余年的风风雨雨而屹立不倒的城墙非常完整,古镇的街道上那历经千年的碎石路,当年该时有马车的的卢声吧。沿街的大部分房子都是13-14世纪留下的,那差不多是马可波罗来到在中国,惊叹中国城市的繁华,经济繁荣的时代,只是马可波罗笔下的盛景早已灰飞烟灭。

今天的维斯比是度假的天堂,这个常住人口不足三万的城市,每年的游客接近五十万。这不,古城的人流再次涌动,先来的游人大部分会选择路边的咖啡馆或餐吧,悠悠然地看着美景发呆或眼睛随着满街走的帅哥靓妹意乱情迷。还有,整个维斯比到处盛开着玫瑰,街头巷尾,民宅门口,商铺酒吧,各种玫瑰花赋予了维斯比浪漫的气息。游客大凡还会注意到维斯比城中遍布大大小小的石雕公羊,城门口,城墙角,公园的草坪上,这一定是维斯比的吉祥物。石雕的山羊神态各异,憨态可掬,似乎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问了下饭店的人,才知道们石羊是城邦的标志,是保佑维斯比千年繁荣的保护神。

北欧三国旅行笔记(十)_第5张图片
维斯比的吉祥物:石羊
北欧三国旅行笔记(十)_第6张图片
进城啦

维斯比之所以闻名还在于它也曾经在历史上是汉萨同盟(the Hanseatic League)的重要贸易中心,这里很好地保留了昔日的风貌。高11米,周长3.5公里城墙,虽然比不上中国的万里长城,但也是西方世界保存最完好的城墙之一。去年在英国没有时间去看著名的哈德良长城,但据说完全不复当年的雄姿,唯断断续续的残存遗迹而已。中国人对长城有特殊的情感,面对维斯比城那历经七百年而不倒的古城墙,那曾经的承担军事防御的铜墙铁壁,如今只能是供人发怀古幽思,默念物是人非。城里的鹅卵石小巷,坍而不倒的教堂遗迹,中世纪的广场和雕塑都历历在目,这是任何一个中国古代遗迹的完整度所无法企及的。

北欧三国旅行笔记(十)_第7张图片
皇城根下
北欧三国旅行笔记(十)_第8张图片
站岗放哨,庇佑古城

登上残败的城墙,极目远眺,城墙外的左边是一片荷花池和大片草地,城墙内的右边则是一处处被鲜花装扮好的房子。城墙在阳光映照下遗世独立,仍在秀出其结实的肌肉,“万里长城永不倒“,成为了千年古城最靓丽的风景线。我们绕着城墙走了一圈又一圈,不时被路边漂亮的房子和装饰所倾倒,驻足不前。

北欧三国旅行笔记(十)_第9张图片
硕果累累
北欧三国旅行笔记(十)_第10张图片
小小商人

路过又一家被鲜花打扮着的庭院,门口一男一女两个洋娃娃般的孩子守着小摊再卖他们家的巧克力和饮料,巧克力10克朗一颗,柠檬汁5克朗一杯,两个孩子都应该是学龄前儿童,好像也听不懂英语,看到东方人略有点好奇和害羞,他们也不回答我们的询问,只是一个劲地点头,我们在一边买孩子的东西,一边逗他们玩时,他们的父母只管在院子里喝酒,并不过问和干预。让孩子从小学习做生意在西方是一种传统,但一般都没有这么小。

在维斯比,许多欧洲游客都选择了自驾或骑单车游览,他们通常都会在小岛上呆一段时间,花上几天把个小岛玩个遍。海滩边,有人在游泳,做水上运动,沿着城墙根骑行,我们则一家人慢慢散步。人在旅途,看见符合自己心理预期的美丽风景都会激动,走的地方多了,难免也会扪心自问,怎么样的风景才是最美的?哪里的风景最美?心里曾经泛起各种答案,但此时此刻我的答案是:文明是最美的风景。

北欧三国旅行笔记(十)_第11张图片
海边漫步
北欧三国旅行笔记(十)_第12张图片
玫瑰盛开

到了跟维斯比告别的时刻了,随着飞机腾空而起,从机舱窗口看到的哥特兰岛非常美丽,跟多山的台湾很不一样,微微变形的鹅蛋型岛屿不但平整,也很规则。飞过老城后,从空中回望,不少土地被分割成一片片整齐的绿地,旁边是一栋栋的房子,那应该就是一户户带大大草地的真正别墅。作为瑞典为数不多的世界文化遗产,维斯比是瑞典在波罗的海上的一颗明珠,而整个哥特兰则是衬托这颗明珠的大大底座。

北欧三国旅行笔记(十)_第13张图片
生机勃勃
北欧三国旅行笔记(十)_第14张图片
古意新趣味
北欧三国旅行笔记(十)_第15张图片
度假天堂
北欧三国旅行笔记(十)_第16张图片
空中鸟瞰哥特兰

飞机越升越高,终于看不到哥特兰岛了,白云空悠悠,伴我回斯哥。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欧三国旅行笔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