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竞争】
罗胖在跨年演讲上提出一个“国民总时间”的概念:人类的活动时间是总体恒定的,每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把时间投入在打游戏,就没那么多时间看书,所以未来的企业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对用户时间的争夺。
过去,我们面临的竞争来自于行业内的对手;而未来,行业之外的“外星物种”会对我们进行跨界打劫!比如说,iPhone出来之后的10年,口香糖销量莫名其妙的下降了15%之多。为什么?因为原来的口香糖都摆在超市的收银台附近,顾客等候的时候顺手抽一条放进购物篮;现在大家都低着头玩手机,压根没注意到这里原来还有口香糖!
在我看来,时间、注意力、用户量……这些东西最后归结起来,都可以称之为流量。失去流量来源,任何企业都无法获得良性发展——流量已然成为未来商业竞争的第一生死线。
【流量革命】
改革开放后,全国人民逐渐看上了电视的二三十年,在央视上大肆轰炸广告,是造就“大品牌”的不二法则。但近些年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完全碎片化,流量的获取再也没那么容易了。
第一个变化是,流量变贵了。在央视上砸同样多的钱,企业获得的效益恐怕不如十几二十年前的十分之一。
第二个变化是,流量正在快速失效。当你在众多碎片化的流量来源中,找到一个适合企业推广的渠道,很快行业内、行业外的对手就会蜂拥而上,结果原本有转化率的流量,效果是逐年递减。
传统企业在互联网大潮中纷纷败落,不是他们质量不行,效率不行,而是旧的流量渠道失效,新的流量渠道尚未建立,他找不到消费者在哪,消费者也看不见他。能玩出“小米模式”的,又有几家?
【流量在哪】
规律1:流量集中在哪里,钱就聚集在哪里。腾讯升值,阿里升值,今日头条升值,因为他们聚集了巨量的用户啊。线下的地铁口,双地铁口物业…也更容易升值,是一样的道理。
规律2:关注自我成长的人,永远没有追逐娱乐休闲的人基数大。金字塔底层的普罗大众,关注的就是吃喝拉撒玩,不是什么阳春白雪。
规律3:你看不见、看不起的地方,有流量。有一个专门写短文、不到20岁的小姑娘,文笔看似并不出彩,但是竟然有几十万粉丝,也通过写作赚到了足够滋润的钞票。因为她主要是写给小学生、初中生看的啊,哪是我们这些大叔们注意得到的呢。
规律4:归根到底,所有的营销都是在做内容。很多服务型产品本身就是内容,比如腾讯是把网络游戏归于内容部门的。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营销自己,于是,发朋友圈也算是内容。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需要流量,如果你获得巨大的、具有转化力的流量,就成了大V,意见领袖。
规律5:高频打爆低频。有一个专门生产鱼缸的企业,行业排名第三,由于一般人买一个鱼缸,都得用好几年,所以这个行业的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但是这家公司做了个公众号,专门介绍各种新奇鱼类、养鱼心得,顺便推荐自己的鱼饲料、鱼缸清洗服务之类的,结果它的利润比行业第一、第二加起来还多。为什么?高频的养鱼知识传播,打败了低频的鱼缸购买啊!
【对我们的启发】
1、流量正在流失的行业、公司,不要久待。比如绝大部分的传统媒介都在走向衰落,无力回天。反之,如果你看到现在的00后都在关注什么、使用什么,也许就是未来的机会所在,可以撸起袖子干,必有所成。再者,如果碰巧看到了某个少有人知的“流量爆发点”,那一定要试着去投资一下。
2、不要让自己成为“流量的一部分”,而要“创造流量”。换言之,得珍惜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让自己被各种网剧、网友“消费”,变成那些互联网公司巨大流量中的一个数据。我们要努力成为一个“自带流量”的人,通过网络把自己变成一个公众人物,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这样才能产生更多优质的“连接”,甚至逐渐发酵出改变你命运的“化学反应”。
3、如果你在写作,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成就了彭小六,公众号成就了夜听。不同的用户群,有不同的内容需求。多试试、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今日头条、QQ空间……等等不同的平台,也许你会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流量渠道,迅速建立个人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