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4日

2017年1月14日_第1张图片

“如果我们的影子/也具备五种官能/我们同时用两颗心脏生活/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是,从我们演变到影子/是一个漫长的/抽象的过程/我们全部的冷漠/在影子中达到顶峰//有些人只依靠自己的影子生活/甚至不是用整个的影子/而是依次的,时而用一只手/时而用一只眼睛。”

早课抄了罗马尼亚先锋诗歌大师马林·索雷斯的《影子》。读这首诗,我想起庄子也曾写过影与形的寓言,也会想起李白的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真有些千古同悲的感慨。看来,国界、民族、时光并不能隔断诗人们心的交流。

今天是周六,如果不是女儿休息,打电话中午回家吃饭,根本就记不起是哪一天。放假了,日子就是这个样子,过得很凌乱,也很安逸,没有一定要做的事儿,也没有一定不要做的事儿,只不过是时间没有那么紧张了,能慢下来的就尽可能地慢下来,毕竟这样的日子不是很多。

下午要给实验班尖子生辅导,上午去学校打印室印一些资料。到学校时正赶上下课,高三那边热热闹闹的,而整个主楼,也就是高一年部却非常安静。有些班级已经挂好了灯笼,贴好了对联,依稀有些年的味道了。今天已经是腊月十七了,离年越来越近了。我向来是主张资源共享的,我也喜欢把我知道的有益的东西与他人分享。宽容、分享有益的东西应该不是一件坏事儿,有很多东西只有拿出来,得到更多的人的认可,那才是好东西,有价值。怀瑜握瑾固然让人自得,但衣锦夜行总觉有些遗憾。

下午去学校,跟孩子们东拉西扯了一会儿,讲文言文阅读时,扩得很远。高一高二年级的孩子假期学习无可挑剔,但怎么学,学什么,着实应该琢磨。这几天大部分时间宅在家里,除了读书写字上网,也想了一些事儿,也为年后新学期做了一下计划。跟孩子们谈天说地,尝试着让他们对一切未知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通过努力去探索这些未知,这或许要比讲一两套卷子更有意义。

看书和读书还是有区别的,我个人的理解,看书是涉猎,是为了拓面,更多的用于跨界阅读;而读书是钻研,是为夯基,更多的用于专业阅读。当然这只是我胡说八道,因为我实在也找不出什么太恰切的语句来表达我的想法。比如像《史记》《全球通史》《耶路撒冷三千年》《明朝那些事儿》《基度山伯爵》《物种起源》《精神分析导论》等都应该是涉猎,知道了,了解了,也就足够了。像《诗经》《论语》《红楼梦》《瓦尔登湖》《战争与和平》《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美的历程》《万历十五年》等就要研读,不仅要动眼动脑还要动手。

昨天《中国青年报》还在报道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112岁诞辰,刚刚就看到消息,一代大师驾鹤西行。百岁期颐,已属人瑞,先生年过112,又该用怎样一个词语称为如此高寿的人呢?去年元月13日先生111岁诞辰时,周为民先生建议,周老的生命时间已经超过了现有的标准,“完全可以创造一个新词,把110岁以上的老人叫作‘有光’”。我们钦佩周有光先生,不在于他的生命长度,更在于他的生命质量。大德之人,必得其寿,先生一路走好!

晚课抄了《诗经·国风·郑风·叔于田》:“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叔于狩,巷无钦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抄了《论语·里仁4·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抄了《易·系辞传上》: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像蓍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宝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