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2016届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哦不,现在应该叫“往届毕业生”了。今天面试了几名应届毕业生,十分有感触,下班之后就想写点东西,希望对即将进入职场的毕业生有所帮助。
不打击,不浮夸,跟你聊聊毕业后的半年。
在波澜不惊的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节点,会把我们从一潭死水的生活中猛然揪出,提醒你:时间已悄悄溜走。刚入职的时候我是我们公司最年轻的“小鲜肉”,当看到总公司要求上报2107年校园招聘计划的时候,我心里咯噔一下,WTF?!我不是刚刚校招进来的吗?!
我是今年2月1日开始在公司实习的,实习期间也基本没有间断,算起来也有小一年了。这小一年的时间,我的心态和认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无数次的犹豫和退却,但还好调整过来了。现在想要将我的心路历程与你们分享,可能在一些职场大牛看来会十分稚嫩甚至可笑,也或许我以后在重看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会笑出声,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人生就是要认真经历和体会每一段时光,才会精彩和有趣啊!
我和大多数的毕业生一样,在没有进入职场之时对于职场全部的认识都来自于杜拉拉升职记、加油吧实习生、华丽上班族等职场偶像剧。基于这样的心里预期,在初入职场的时候产生了巨大的心里落差:偶像剧里所有biling biling的装备和人设,统统没有啊!没有看起来就牛逼闪闪的前辈,没有随便一个电话就是几百万大交易的业务,没有巨大的茶水间和无限供应的小零食......有的只是普通人样子的领导和同事、每天埋在琐事中看不到前景的工作、和一个久经考验的茶水炉子......好像没什么机会成为凌厉风行的精英白领啊。港真,那一段,宝宝的心真的是好累。
但是现在的我已经明白:“精英白领”是一种心态。
由于缺乏经验,大多数的应届毕业生在刚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往往不会被安排去做核心的工作,大多数时间是在处理一些较为基础、重复和琐碎的日常事务。这时候就很容易产生迷茫、看不到希望的感觉,一般来说越是对自己要求越高的同学,这种感觉就会越强烈。
刚开始产生这种感觉的时候我觉得十分焦虑和挫败,生怕只有自己是这样,好像其他同学都找到了前途光明而宽广的工作,只有自己在一片漆黑的世界中摸索。其实和其他同学交流之后就发现,不管在哪家公司,刚开始适应阶段会出现的问题大家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如此一来就觉得自己并不孤单,有效的缓解了自己的焦虑。因此建议在初入职场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和同侪的交流,避免沉浸在自己的失意中不能自拔,最终由于焦躁而无法安心工作或频繁跳槽,这都将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产生不好的影响。
梳理好自己的心态之后,我才真正沉下心来专注在自己的工作上。我发现不管多么简单的事情,用心和不用心的差别看起来很微小,其实是很巨大的。我自己工作中没有什么特别典型的案例可以来讲,《未生》中张克莱刚入职时的一个片段倒是十分切合。张克莱刚入职时由于学历不高,能力也不够,在他的部门受到了排挤,领导甚至不屑给他安排工作。张克莱发现上司每次在和其他部门进行沟通的时候都是一边拿起电话,一边去翻看公司的通讯录,有些不便,于是他暗暗将公司所有人员的分机号都记了下来。在下次他听到上司将要给谁打电话时,当即就报出了电话。
他的上级十分惊讶,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的上级开始觉得他和别的实习生不一样。记电话号码是很多自视甚高的名校精英不屑于去做的事情,但正是这些小事,一点点搭建起了自己职场专业人士的形象。这边举这个例子当然不是要大家都去记电话号码,而是去学习那种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态度。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个十分重视员工忠诚度的企业,在员工工作满5年和10年的时候会有一笔不菲的奖金,日常的福利待遇也还不错,因此有很多司龄较长的员工。我的工作岗位是我比较容易的可以了解每个员工的详细信息,当我看到某一个部门负责人竟然是和另外几个同事一起入职的时候,我十分惊讶:一样的8年,她成为了部门负责人,其他人成为了她的下属。
在一次出差的路上,我们聊到这个话题,我向她请教在她刚入职时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她说:“刚开始几个一起入职的伙伴总在一起讨论,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专员,没什么前途。其实我那时眼界也很窄,哪知道什么是有没有前途啊,只是想着要做就做好,同样都是小专员,那我要做最优秀的一个呀。”后来公司业务拓展,她由于专业技术过硬,又对公司的业务了解全面,毫无疑问的被提升了。
记得之前看过一句话:“如果你想成为经理,那就要先用经理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像有很多的人都爱说公司每月发3000块的工资,凭什么要我做8000块的活啊。其实,很多人把顺序搞错了,不是公司先给你每月8000元的工资,你才为公司创造值得8000元工资的价值的;而是你先创造了值得8000元工资的价值,公司才会给你8000元。
时刻高标准要求自己,即便是做最小的“小专员”,也要做最优秀的那一个,这就是我认为的“精英白领”。
调整好心态,先脚踏实地用心工作,再仰望星空,时刻不忘当初要成为“精英”的宏愿,然后,就用“精英”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吧。
这篇文章即使没有给将要步入职场的你一点点有益的建议,但如果能让你知道你并不孤单,也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