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没毛病,只是你没有正确的学习观

高考没毛病,只是你没有正确的学习观_第1张图片

转眼,又到一年高考。

有句话讲:知识改变命运。全中国千千万莘莘学子的命运,一定程度上将取决于这一天的发挥。

很多人认为高考不公平,高三那会儿的我深以为然。为啥?我数理化死活学不好,经常三门加起来都没别人一门分数高。

好在当时上海高考规定3+X,即语数外加一门选修。到了高三,数理化三巨头一下直接干掉俩,前途似乎光明了许多。

可我还不满意,因为数学里的立体几何实在太难了,在这个领域里我宛如智障,大好前程完全就被这它掣肘了。

到高三下半年,命运似乎又迎来了重大转机,立体几何从高考文科数学里取消了。

我顿时大喜,连运气都站在了我这边? 只是细想来,历来数学都在20分左右徘徊的我,考不考那立体几何又有什么分别呢?

于是拍案大骂:“艹,高考真特么不公平,文科生考数学干鸡毛?”

其实不仅我觉得不公平,全国千千万考友里面,大多数人也觉得不公平。

“同样高考,为啥还要分什么全国卷,地方卷?每个省的录取分数线还有高有低?为啥你们上海的考卷就这么简单,我要在上海,最起码也是一本水平...”

看吧,高考这玩意,全国人民都觉得不公平。其实,现在的高考比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要公平公正的多。只要你拼了命的好好学习,工作后混个小康水平还是稳稳的。

古代就不一样了。汉朝的时候,开国皇帝刘邦设立过“察举制”。这个制度简而言之,就是地方官下基层挑选人才,然后由被选中者参加一系列考试科目,最后进国家编制的人才选拔制度。

这种制度不是明摆着助长猫腻嘛!汉朝那时候特别看重人的品行,要拿到“高考准考证”,先得被地方官察举为“孝廉”才行。

按照当时的规定,郡国人口不满10万三年举孝廉一人,不满20万二年举一人,四十万举二人;上至百二十万才能举六人。

也就是说,如果你生在穷乡僻壤,三年才有被察举的机会,客观上必须是万里挑一的素质,主观上还得地方官看得上你才行。

曹操19岁就在他老家谯县举了孝廉,这人当时品行顽劣,放荡不羁,和另外一个著名官二代袁绍,还做过猥亵人家新婚夫妇的丑事。

这思想品德自不必多说,简直就是古代版李天一。然而这并不影响人家年纪轻轻就举了孝廉,进京当公务员。

他爸是外交部长兼财政部长曹嵩,他爷爷是宦官头头曹腾。小小的谯县,不举他举谁?恐怕县长的儿子也得排在他后边。

察举制固然是极端不公平,俨然就是地方豪强权力垄断的工具嘛!

曹操的儿子曹丕发觉了这个情况,刚从汉献帝手上接过皇帝权柄,就跟幕僚陈群搞了个“九品官人制”。这曹操虽然自己受了官二代的好处,但是自己当老板的时候,招募起人才竟也不拘一格——“白猫黑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他儿子曹丕也不例外。

“九品官人制”设立的初衷是好的,毕竟察举制殷鉴在前,不能蹈它的覆辙嘛。于是曹丕陈群哥俩就撤销了地方官察举人才的制度,改为中央派人下到郡县,结合当地名士和自己的意见给人才进行品评和打分,最终以此为选拔依据。

这下可行了吧?也算结合了更多人的意见,搞民主了。

可不想魏晋时期是门阀统治的时代,凡事都讲究家族门第,阶级观念深入骨髓。要评定人才的品级,出身好不好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最后直接导致了“上品无寒士,下品无高门”的境地。老百姓想当官,那是一辈子都没门儿了。

此后隋唐时期开创绵延千年的“科举制”,虽然在公平度上好了许多,但在人才的质量把关上,显然也没有多少进步。唐代科举主要考政务知识,没有多少自由发挥的余地,只留了一点边角料的地方给考生写写作文,挥洒一下才情。不过毕竟分值不高,又不能乱说乱动,所以基本无甚佳作。

就连韩愈回头看自己写得考场作文,也是“颜忸怩而心不宁者数月”,还搬出司马迁、杨雄、屈原这几位老人家狡辩说:“让他们来这儿考,一定也考不中。”大才子肚子里的羞愤和憋屈,可想而知。

世界上本就不存在绝对的公平,更何况考试呢?明清科举耸人听闻的“八股文”已经是一把消灭人才的利器,到了民国时期,正规大学文凭更是可以用买的,还有某段特殊时期,大学直接都“关门歇业”了。当然,这些都遑论了。

现在想起来,大多数人在学生时期,对于考试和学习的认知,还是处在一个愚昧无知的阶段。没有真正将“求知求学”当成一种生活的习惯和兴趣,只是完全从功利的角度去找寻学习的“自我驱动力”。

其实抱着这样的心态,大多数人都是念不好书,考不到高分的,功利的目的最终也达不到。

一旦考试结束,便万事大吉,把所学的知识抛诸脑后,全都不管不顾了,任由自己苦学得来的知识随风飘散。

这样看来,毋庸说高考,任何考试都在作无用功,不过是空留一纸临时抱佛脚得来的文凭。 就好像《围城》里面方鸿渐花钱买来的克莱登大学博士学位一样,之存在着维护面皮的功效。

这种思维模式的人,走上职业岗位,俨然一个新时代的文盲,白纸一张、目不识丁,上班被领导批,被同事挤兑,回家还要骂骂咧咧 —— 这社会真操蛋,高考屁用没有,到头来还是拼爹拼关系,本科生给中专生打工打下手,读这么多年书到底有啥用?

一个半文盲竟也可以为自己的失败酝酿出这么多辩护词,诚可叹也。你自己扯着读书无用论的大旗,看轻知识,亦不懂得如何学习,却归罪于高考,归罪于社会,诚可悲也。

然而,这个半文盲就是曾经的我。殷鉴不远,诸君勤当自勉,幡然醒悟犹未晚矣!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考没毛病,只是你没有正确的学习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