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5-7章耶稣的讲论通常被称作登山宝训,又称作“天国宪章”。这是耶稣对门徒们(不是慕道友)的讲论。这一系列言论,构画出了天国的形象,以及有天国公民应有的品格。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这些不是律法的要求,而是基督徒内在生命应有的流露。
八福是登山宝训的首论。
第一福——虚心之福
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5:3)
虚心,原文作贫穷(赛66:2)。这里的贫穷不是指物质的缺乏,而是指灵里的虚空与贫乏。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里面一无所有,并且承认我们毫无能力改变这种状态的时候,我们便懂得谦卑在上帝面前,寻求从上帝的而来的丰富与满足。但反之,如果我们觉得自己里面很富有、并且觉得自己还不错,或许那正是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
当法利赛人站在圣殿里,大声地祷告说:“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路18:11)的时候,他里面的那个“丰富”——他的自义、骄傲就出来了。从行为的角度来讲,他的确做的很“多”。在道德上,他遵守了十条诫命;在宗教礼仪上,也都遵守了一切的规条。果真如此,那么就应该是上帝感谢他,而不应该是他感谢上帝了。
当老底嘉教会宣称,我是富足的,我已经发了财,我一样都不缺的时候,然而上帝判定她:“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启3:17)
当人们自以为丰富、自以为有能力、自以为完全,这样的人就容易藐视上帝的恩典,他们就会拒绝耶稣基督的救恩。他们认为不需要耶稣基督的救恩,而凭着自己所“做”,就可以“到父那里去”。就如同那一个少年官,他的他的身份很高、产业很多、他的行为也很好,但是他却拒绝了耶稣基督“你还要来跟从我”的呼召。
同样,我们看见另外一些不一样的人。
一个税吏到圣殿祷告,因为惭愧,只敢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的勇气也没有了,只捶着胸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路18:12)耶稣说,这人蒙上帝悦纳了。
当彼得认出耶稣是上帝的儿子的时候,他便伏俯在耶稣面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主对他说:“不要怕,从今以后,你要得人了”。(路5:8-10)
当撒该欢欢喜喜接待耶稣,并悔改在耶稣面前的时候,耶稣称赞他,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路19:9)
当那个临死的强盗说“耶稣阿,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于是,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23:42-43)
当那些困苦的、可怜的、瞎眼的、瘸腿的、长大麻风的……或是妓女、或是税吏、或是百夫长、或是寡妇、或是宗教领袖、或是罪人,当他们到耶稣面前来的时候,承认自己的可怜、承认自己的罪的时候,他们都蒙了耶稣基督的怜悯、医治和拯救。
当我们在上帝面前谦卑地承认我们是的失败的、我们里面毫无良善、我们没有力量,我们一无所有,无论我们有多么软弱、多么无力、多么难堪、多么窘迫,主耶稣说:“可以到我这里来,得……”得安息、得生命、得丰盛、得滋润、得饱足,得永恒的基业!
虚心,是一种态度,是对自我的彻底否认,是对上帝的完全信靠!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第二福——哀恸之福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太5:4 )
什么是哀恸呢?
哀恸,就是极其地悲伤、痛哭流泪,形容人因过度的悲伤,甚至身体也颤抖起来。
是什么事情会导致人如此地悲伤呢?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遭遇,不同的原因。或是,因信仰遭遇极大的生活苦楚、逼迫、压抑而伤心痛哭;或是因自己所犯的罪,而忧伤痛悔哭泣;或是遭遇其他人生重大挫折、失败、绝望而痛哭。
但不论你遭遇何种困苦,内心如何伤痛,耶稣应许说,你们必得安慰。
当大卫被扫罗王无故追杀的时候,他四处逃难,躲避害扫罗的追杀。他与亲人隔绝、远离家乡,甚至有一段时期他不得不逃到外国去。他几次命悬一线,但蒙神搭救,而幸免于难。因此,他在极其悲伤中,写下了“我因唉哼而困乏。我每夜流泪,把床榻漂起,把褥子湿透。”(诗6:6)的诗句。这是一种夸张的诗意写法,意在表达大卫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悲伤。当他如此哀恸的时候,上帝安慰了他。因此,他在诗中继续写道,“你们一切作孽的人,离开我吧。因为耶和华听了我哀哭的声音。耶和华听了我的恳求。耶和华必收纳我的祷告。”(诗6:8-9)
你正在人生的艰难困苦中吗?主已经看见了,他必听你哀哭的声意,收纳你恳切的祷告。他要安慰在困苦当中的人。
同样,我们看到。当大卫强夺人妻、设计陷害忠良,落在极大的试探罪恶之中的时候,在先知拿单的帮助下,他在上帝面前切切地悔改,承认自己的罪。他的心在上帝面前忧伤、痛悔(诗51)。当那个税吏到圣殿祷告时,连举目望天的勇气也没有,因为他看到自己里央的罪恶,内心的贪婪,心中的诡诈与污秽,他远远地站着,捶着胸,不断重得着一个祷告,说:“神啊,开恩怜我这个罪人……”(路18:12)有一个弟兄犯罪,上帝在梦中光照他,他就看到自己里面的偶像、罪恶与污秽,醒来后,他就不停地痛哭流泪,跪在上帝面前,大声地祷告,说“主啊,钉死他,钉死他,钉死老我……”
当一个犯罪的人在上帝面前痛哭悔改的时候,主借圣经安慰我们,说““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诗51:1:)
你是否还有罪没有倒空?愿主圣灵光照你,就在这个时刻,在上帝面前忧伤痛悔吧,主必要除掉你一切的不义,赦免你一切的过犯与罪恶。你那不安的心,被罪疚緾累的心、被仇敌控告的灵,在主那里必要得释放,得安慰。
我们还看到。那一个拍着胸脯,在众人和主面前高言,说:“主阿,我就是同你下监,同你受死,也是甘心。”(路22:33)“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太25:36)的彼得,在仅仅过了几个小时之后,便在世人面前发咒起誓,三次不认主。当鸡叫两遍的时候,主回头看彼得,彼得想起主的话:“就在今天夜里,鸡叫两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可14:30)圣经说“他就出去痛哭。”(太26:75)耶稣,并没有怪罪、责备、放弃、轻视彼得,他仍然爱他,坚固他的信心。(路22:32)
是的,我们失败过、我们跌倒过。我们甚至比彼得还失败。但主体贴你的软弱,知道你的内心。虽然,你的令他伤心,但主却仍对你充满信任与期望。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阿们!
第三福——温柔之福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5:5)
“温柔”,就是温和、柔软;即态度温和,内心柔软,这是一种谦逊的品格。“承受地土”即承爱上帝的国。
温柔的人必承受神国,这与第一福“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极为相似。不过,“虚心”意在强调我们里面的贫穷,而“温柔”则强调的是我们内心的态度。当我们承认自己里的虚空贫穷的时候,天国的丰盛才可能充盈在我们里面;当我们以温和谦逊地态度面对上帝时,神的旨意才能在我们心中畅通无阻,神国便随之降临。(太6:10)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享——
1.
温柔,意味着谦卑顺服。
耶稣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太11:29)
温柔的榜样,就在耶稣身上。当我们看耶稣的时候,就知道何为温柔。
耶稣带领门徒们经过一个村庄,但那里的人不接待主,于是雷子约翰和雅各,暴跳如雷,怒气冲天,叫嚷着:“主阿,你要我们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像以利亚所作的吗?”但主耶稣却责备他们说: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路9:54-56)面对人的不接待,主谦卑地离去。
当兵丁来捉拿耶稣的时候,血气方刚的彼得,抽出刀来,一刀削掉了一个人的耳朵。在这种情急之中,耶稣却仍然阻止彼得的行动,对彼得说:”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约18:11) 在性命攸关之际,他却仍然顺服父的旨意。
当他被捆到审判厅,被向各各他,被钉死在十架上的时候,他依然是那样谦卑顺服,并不为自己申辩一句话。圣经这样描述主的受难——
“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或作他受欺压却自卑不开口)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赛53:7)
在极痛苦之中,面对那那帮凶残的刽子手,主仍然祷告说:“父啊,赦免他们……”
看见温柔是什么了吗?
温柔,就是那一个“轭”加在你的身上,你虽然觉得不舒服,甚至令你痛苦、难堪,但你仍然谦卑顺服。
我们学主的样式,负主的轭了吗?
2.
温柔,意味着忍耐等候!
耶稣说,温柔的人必承受地土。在旧约诗篇还提到另一种人“必承受地土”。
“因为作恶的,必被剪除。惟有等候耶和华的,必承受地土。但谦卑人必承受地土,以丰盛的平安为乐。”(诗37:9、11)
本段经文提到等候神的人“必承受地土”,而作恶之人却被剪除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温柔的人即是忍耐等候上帝的人。
人们常常感叹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如白驹过隙;但人们又总是迫不急待,急不可耐,不愿意等待,想要一步到位。总是想越快越好,就如某个公司打广告:“我要的现在就要”。因此,我们吃快餐、乘高铁、坐快客,我们追求网速快、手机快、电脑快,一切都要求快。
其实,时间——上帝所造的时间,从来不会超速、也从来不会迟延,而是照着上帝的定规前进着。但人们往往是活在自己的时间,因此不是快了,就是慢了。人们矛盾着。
去年夏天,我去考驾照,同行的有七八个人。我们从早上八点就坐在候考大厅排队等候上考车。同行的人中,最早的九点不到就轮到上考车。一批批地考生进去,一批批又出来了,时间从八点到九点,到十点,到十一点,到十二点,还没有轮到的人开始焦躁起来,开始不安起来,开始骂骂咧咧。而我却一直在心里默祷,我相信主已经为我预备了最适合的时间、最适合的考车,让我能一次性通过考试。因此,我一点儿也不着急。终于,到了下午一点多钟,轮到我了。那天一共有168名考生,而我是第167名,轮到我上考车的时候,已经等了整整5个多小时了。考试成绩100分,一次性通过考试。那天,我的考车,是前一天我试考的那一辆。
当我们懂得忍耐等候的时候,就必得着上帝的祝福,承受地土。
哈利路亚!
温柔,每个人都喜欢,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懂温柔。求主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温柔吧!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第四福——饥渴慕义之福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5:6)
在中东巴勒斯坦地区,多数地方属于沙漠旷野之地。在那里人们行走远路,缺少干净清洁的水和食物的时候是常有的。水与食物是我们维持生命的必不可缺的重要元素,没有水与食的人们的生命将遭遇极大的危机。因此,人们在饥渴当中,水与食物成为了人唯一的需要和追求。
于是,我们看见今天的时代,人们极度地追求物质的丰裕——有了还要有。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人们却始终不得满足,仍然感到“饥饿”。甚至,物质越丰富,人却越不能满足。
为什么呢?
圣经说“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摩8:11)
饼(食物)和水都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人需要饼和水来维持生命,没有这最基本的两样东西,人就活不下去。但人们往往只关注肉体的需要,而常常忽略了灵魂(生命)的需要。饼和水,可以满足我们肉身的需要,但却不能满足人灵魂的需要。因此,上帝痛惜世人的无知,“你们为何花钱(原文作平银)买那不足为食物的,用劳碌得来的买那不使人饱足的呢?”(赛55:2)世人一生忙忙碌碌,付上极大的代价,却仍在“饥渴”当中。撒玛利亚的妇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因此,耶稣对她,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约4:13)
人的灵命需要什么呢?需要“饥渴慕义”的“义”。
义,是什么呢?
上帝就是义,耶稣基督就是义的本体。也就是说我们真正应当渴慕的对象应该是上帝,耶稣基督才是我们灵命的真正的需要。
可拉后裔在诗篇中,写道:
“神阿,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几时得朝见神呢?”(诗42:2)
诗人到上帝面前来只有一个祈求,只有一个渴慕,那就是——神自己。他没有渴慕别的东西,他没有祈求上帝赐他金银、衣食、物质的丰富。他心中有只一个渴望,他的生命里只有一个需要,就是上帝。除他以外,别无满足。
耶稣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上帝不仅可以赐下衣食来满足我们肉身的需要,他同样也可以满足我们灵命的需要。因此,耶稣又说“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你们了。”(太6:31-32)
但是,今天我们许多的基督徒都舍本逐末了。我们要耶稣的祝福,却不要祝福我们的耶稣;我们要耶稣帮助我们,地不要帮助我们的耶稣;我们要耶稣医治我们,却不要医治我们的耶稣;我们要耶稣拯救我们,却不要拯救我们的耶稣。我们来信耶稣,不是为了满足灵魂的需要,而是想要借着耶稣的祝福来满足我们肉体的需要。这是何等可悲的事情。这就如同,一个饥渴将死的人,好不容易来到井水旁,只求井水给一口水,却不愿活在井水旁。
惟有上帝,如同溪水一样,可以滋润满足我们的干渴的生命。
“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约6:35)
上帝说:“你们一切干渴的都当就近水来。没有银钱的也可以来。你们都来,买了吃。不用银钱,不用价值,也来买酒和奶。你们为何花钱(原文作平银)买那不足为食物的,用劳碌得来的买那不使人饱足的呢?你们要留意听我的话,就能吃那美物,得享肥甘,心中喜乐。”(赛551-2)
从古时以来,上帝不停地向这个世界饥渴的人们招手——“你们来……到我这里来……”今天我们到上帝面前来了吗?我们关心自己的灵魂了吗?我们意识到自己里面的饥渴了吗?到主面前来吧,他将自己白白地赐给我们——没有钱的也可以来,不银钱,不用价值,因为耶稣基督已经为我们在十字架上付清所有的价值了。不需要我们花费任何的代价就可以“买”来吃。
A.W.陶恕说“我渴望被渴望所充满;我饥渴,可我想变得更饥渴。”
你饥饿吗?你干渴吗?
主说:“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他们必得饱足”!
第五福——怜恤人之福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5:7)
怜恤,就是怜悯、体恤。
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正走在街上,一个乞丐上前向他乞讨,求他施舍一点钱买食物。屠格涅夫很同情地说:“好”,便伸手掏口袋,但却没找着一文钱。于是,他略带歉意地对乞丐说:“对不起啊,兄弟,我今天出门没带钱。”乞丐回应他:“谢谢你!”对于乞丐的回应,屠格涅夫更加惭愧了,便问乞丐说:“你为什么要谢我呢?我并没有给你一点钱。”那乞丐说:“因为贫穷四十年来我被人藐视,被社会遗弃,我感到绝望,想去自杀。但你是第一个叫我‘兄弟’的人,我感到温暖,是你救了我的命。”。屠格涅夫想不到自己极平常的一个礼貌性称呼,竟带给这个人如此大的安慰与帮助。
这个故事令读者动容,也让我们深思。什么是怜恤?这个简单的小故事做了很好的注释。
首先,怜恤是一种内心的情感,我们称之为同情心。当这位作家面对乞丐的乞讨时并没有拒绝,而很同情地答应了他的乞求;再是,怜恤不只是停留在情感里,同时引发爱的行动。作家伸手掏钱,就体现了他的行动;最后,怜恤不只是施舍,更是一种尊重与安慰。作家其实最后也没有给一文钱,但这个乞丐却因他的话语受到了极大的安慰。这个安慰胜过了许多钱财的施舍。
这就是怜恤!
当上帝在摩西面前宣告他的名时,说:“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出34:6)表明上帝是怜恤的源头,而怜恤的本质就是爱。
“因我们神怜悯的心肠,叫清晨的日光从高天临到我们……”(路1:78)因此,上帝差遣他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这个世界。成为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并且与人生活三十三年半的光阴。在这三十三年半的岁月中,他曾受过饥饿、干渴、困乏、疲累;他也有过开心、喜乐、满足;他也爱过、恨过、愤怒过、忧伤过;他也曾经历痛苦、羞辱、鞭打、酷刑。我们经历过的,他经历了;我们没有经历过的,他也经历了。希伯来书说“他在凡事上受过试探,和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来4:15)因此,他完全可以体恤我们一切的软弱和需要。
因此,我们看见他靠近有一切需要的的人,他医治有疾病的人,他伸手摸麻疯病人,他到税吏家坐席,他与妓女为友,他走向格拉森被鬼附之人,他走向拿因城寡妇儿子的送葬队伍;他进入睚眲的家中……无不彰显了耶稣基督的怜悯与恩典。
在这个公义缺失的国度里,道德也渐渐地沦丧殆尽。自几年前广州小悦悦事件之后,我们发现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冷漠、自私、麻木、冷漠弥漫在这个社会的每个角落。耶稣一语道破这个社会的症结所在,“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太24:12)
似乎公义、仁爱、慈悲、怜悯、体恤、和平……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奢侈品。其实,在耶稣时代也是如此。有一个人在路上被强盗打伤,奄奄一息。一个祭司路过、看见、走了;又有一个利未人路过、看见、走了。最后有一个撒玛利人来到,怜悯了这个伤者。耶稣肯定了这个好撒玛利亚人的行为。
面对伤者,你是那一类人呢?
耶稣说:“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愿主的爱激励你,让我们以法兰西斯的祷文来勉励我们自己:
求你使我成为和平的使者:
哪里有仇恨,使我播撒仁爱的种子;
哪里有伤害,使我播撒饶恕的种子;
哪里有怀疑,使我播撒信心的种子;
哪里有失望,使我播撒希望的种子;
哪里有黑暗,使我播撒光明的种子;
神圣的主啊,求你帮助我:
不求被人安慰,但求我能安慰他人;
不求被人理解,但求我能理解他人;
不求被人厚爱,但求我能厚爱他人。
恳求你使我明白:
因为给予他人,我就会得到;
因为原谅他人,我就会被原谅;
因为甘愿舍己,我方能进入永生。
阿门!
第六福——清心之福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5:8
清心,一是清洁的心;二是指清静的心。
一、清洁的心必得见神
圣经明确地指出“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来12:14)
见面,指向一种关系;得见神,乃是人与神之间的一种关系。当还在伊甸园的时候,亚当与夏娃是随时可以“得见神”的。但自从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被罪所撕裂以后,人便不能再见神的面了。神是忌邪的神,他恨恶一切的罪恶,容不得一丝的罪。因此,他想见人,但却又恨恶罪;同样,亚当想见神,却又害怕神,当神来到伊甸园的时候,便躲藏了。
人与神之间被撕裂的关系,人与神不能相见的状态,直到耶稣基督被挂在十字架上的的时候,才被翻转和改变了。人借着耶稣基督所流的宝血,罪得以涂抹,而成为圣洁。上帝在基督耶稣里面重新接纳了我们,(西1:14)我们也在耶稣基督的救赎里面可以坦然无惧到上帝面前来。(来12:16)撕裂的关系被修复,不能相见的状态被打破。
我们坚信上帝接纳我们,并不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努力,而是单单因为耶稣基督。当我们接受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时,我们的身份、我们的地位就被改变。我们不再是站在罪人的位置,乃是站在义人的地位上,而蒙神接纳。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却常常回到罪恶里面。当我们犯罪的时候,仇敌便在我们的内心常常控告我们,搅扰我们,以致我们不能“得见神”。所以,当希伯来书的作者明确地告诫我们,说“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之前,他劝勉我们“你们要追求与众人和睦,并要追求圣洁”(来12:14)
在此,我需要把以上的两段话做一个总结:
在地位我们是义人,上帝在基督里看我们为圣洁;但我们在实际的生活中,却还是会常常犯罪,因此我们又被称为蒙恩的罪人。
所以,我们这蒙恩的人,应当时常追求圣洁,在上帝的性情上与他有份。追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而不是我们要追求什么标准。追求圣洁的人,就是完全的人。而这样的人,必然能在信心中“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来11:27)并且,将来在永恒中我们那时要“面对面”与主相见,就是约翰所说“将来……我们……必得见他的真体”(约一3:2)
谁能登耶和华的山。谁能站在他的圣所。就是手洁心清,不向虚妄,起誓不怀诡诈的人。
(诗24:3-4)
二、清静的心必得见神
当耶稣来到马大家中的时候,马大因为服侍的事务繁杂,而“心里忙乱”,在主面前发出一些抱怨之言。于是,主开导马大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路10:42)
在这件事上,我们看到许多的事务占据了马大的心,令她忙碌而烦乱不安。原本是为了服侍主,原本是为了接待主,为了亲近主,但最后却抱怨起主来了。但宝贵的是马利亚却懂得安静地坐在主前,聆听主言,与主亲近。
我们是否也像马大一样,我们很热心服侍主、服侍教会,但因为缺少同工、或是事务繁多,或是其他一些问题,就导致我们生出抱怨来、生出指责来、生出怒气来。服侍主、服侍教会、服侍圣工,没有使我们与主更近,反倒让我们灵里受的亏损,内心软弱,远离主了。
或许,主在此为我们立了一个原则:如果我们所做的工作并没有使我们与主更近,可能这件工作我们就需要放一放了。安静在主的脚前、亲近主,比繁乱不安服侍主会更好,会更蒙主的喜悦。
为什么大卫在夜更里的时候思想主?为什么约伯在夜间歌唱?为什么诗人“趁天未亮呼求”、“夜更未换”的时候思想主?为什么我们要要清晨的时候的灵修,在黄昏的时候歌唱主,在无人的时候敬拜主?
因为,清静的心,才能得见主的面。不要让繁杂的事务和人扰乱了我们的心,让我们从事务的忙碌中出来,在清静中亲近主。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的面!”
第七福——使人和睦之福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5:9)
和睦,意即和平、和谐、友好、不争吵,与人相处得很好。指向一种关系。
我们的国家前几年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政府的意愿是建设一个和平的、友善的、平安的一个社会,希望能达到家庭和谐、小区和谐、单位和谐、各工厂车间和谐,以及种种的关系和谐。但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下来,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并没有变得更和谐,反而越来越糟糕,而被网民讽刺为“河蟹”社会。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的社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
我们需要从圣经中寻找答案。
圣经告诉我们“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传3:11),显然,上帝所造的这个世界起初是美好的、是和谐的、是和睦的、是和平的。人与神、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万物之间的关系都是和谐的。这种美好的关系,最根的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是美好的。
那又是什么时候,这一切美好的关系被破坏了呢?
就在伊甸园亚当和夏娃被蛇引诱吃了“那树上的果子”之后,这一切美好的关系便永远地成为了过去时。
首先,人与神之间不再和睦了,人与上帝不和睦了,人开始惧怕、逃避上帝了;
接着是,人和自己不和睦了,人首先感到羞耻,而厌恶自己;
再是,人与人之间失去和睦了,亚当开始抱怨自己的“骨中骨,肉中肉”了;
再是,人与万物也失去和睦了,自然界起了微妙的变化“天起了凉风”,以及有羊羔无辜被杀。
自此之后,人与神、与己、与人、与万物的关系逐渐滑向了深渊。
人与神的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基础,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个世界绝无和平、和谐、和睦可言。
为了恢复人与神之间和睦的关系,耶稣基督——和平之君(赛9:6)道成肉身来到这个世界。他亲身死在十字架上,以他的血洗净罪人的罪,同时以血止息了上帝的愤怒。耶稣借着十字架填平了罪人与神之间的那个深渊,借着十字架拆毁了人与神之间的隔断的墙,借着十字架废掉了人与神之间的冤仇,藉着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休,与神和好了。耶稣,成为了我们的和睦(弗2:14-17)
当我们与神的关系恢复了和睦,其他一切的关系也都和谐了。
与己的关系:从前自卑、自责、懦弱……现在,我们能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了;
与人的关系:婚姻关系和睦了,家庭关系了就和睦了,家庭和睦了,整个社会就被改变了。
与万物的关系:遭人类破坏的自然环境将逐渐被改变。
台湾寇绍恩牧师讲到一个见证:非洲的某个一个极其贫穷的小国家。土地贫瘠,不长庄稼,只长罂粟(鸦片)。于是,毒品泛滥,各种的疾病流行,人民越来越贫穷。后来,有传教士进入这个国家传道,后来从总统到百姓,全国性悔改接受耶稣基督。过了几年之后,人们发现这个国家的土壤改变了,可以种植庄稼农作物了,于是们不再种植毒品,整个国家渐渐被改变了。
其实,圣经有应许——“这称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祷告,寻求我的面,转离他们的恶行,我必从天上垂听,赦免他们的罪,医治他们的地。”(代下7:14)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
如何使人和睦呢?
传福音!
“传和平的福音给你们远处的人,也给那近处的人。因为我们两下借着他被一个圣灵所感得以进到父面前。”(弗2:17)
当我们把和平的福音传给他人,那就是使人和睦了。接受这福音的人,也必经历以上所见证的恩典。
第八福——为义受逼迫之福
10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11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12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5:10-12
耶稣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可8:34)十字架,意味逼迫、痛苦、羞辱。但十字架作为我们信仰中救恩的标志,耶稣要强调的是作门徒应当有的使命、责任和义务。而在本段经文中,耶稣主要强调“受逼迫”这个事实,即为信仰的缘故而遭受逼迫。
耶稣并没有以属世的荣华富贵来应许门徒,也没有承诺门徒们的人生会花香常伴、一帆风顺、平平安安,没有意外、伤害、疾病等等。相反,作为门徒却很可能会遭遇各种的不平、故意的伤害、攻击、诽谤、辱骂等等的逼迫。
为义受逼迫,古今有之,古有先知为传达神谕而受逼迫;后有使徒为基督殉道;使徒后至今,无数的圣徒先贤为信仰遭受非人的对待;我们也相信,直到主耶稣再来的日子之前,会有更大的逼迫临到基督徒。
为什么什么有逼迫临到我们呢?
耶稣说:“世人若恨你们,你们知道(或作该知道)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你们若属世界,世界必爱属自己的。只因你们不属世界。乃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约15:18-19)
一是因为世界恨基督;二是因为我们不属世界。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被暂时地由那恶者所掌管(约一5:19),那恶者就是撒旦,他从天庭就开始背叛上帝了,他想要夺取基督的荣耀,因而被上帝逐出天庭。因此,当基督道成肉身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撒旦便急不可待地唆使大希律起来追杀婴孩耶稣。在耶稣短短的一生当中,撒旦借着各种环境,通过人的手来逼迫、羞辱、攻击耶稣。最终,撒旦狂笑着借着加略人犹大、祭司长、文士、法利赛人的手,一步步将耶稣送进了审判厅、送上了十字架。耶稣在十字架上遭受了全世界最恶毒、最残酷的咒诅、诽谤与攻击。撒旦想以此使耶稣屈服就范,放弃上帝的计划,放弃拯救世人。然而,“蛇伤了女人后裔的脚跟,但女人的后裔却伤了蛇了头”。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胜过了最黑暗的时刻、胜过了最残酷的逼迫,胜过了死亡的权势。
这个世界无法再逼迫耶稣基督,转而加害于那些不属撒旦权下的人,即跟随基督、顺服上帝的人。这些从包括旧约的先知、新约的使徒,以及自使徒时期至今的基督徒。
旧约时期——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为忠于上帝,坚决不跪拜金像,而被尼布甲尼撒扔进烈火的窑中,但上帝却与他们同在火窑之中;同样,但以理为持守信仰而不顾王命,被尼布甲尼撒扔进狮子坑里,但上帝却为他堵住狮子的口……
新约时期——
教会历史上首位为主殉道的司提反、勇敢为主作见证,而被犹太人用石头活活地打死;彼得、雅各、约翰、保罗……他们为主被捆绑、攻击、鞭打、坐牢,甚至牺牲生命。他们也绝不背叛信仰。
使徒之后——
著名的殉道者,士每拿教会主教坡旅甲站在罗马法官的审判台前,面对法官的给出的选择:一是向凯撒神献祭;二是死亡。他留下了不朽名言:“我已经事奉基督八十六年,祂向来待我不错,我怎能亵渎拯救我的君王呢?”于是,被绑于火刑柱上,在临死前,他最后一次祷:“主啊!全能的上帝!永远慈爱、永远祝福你儿子的天父,藉耶稣我们才认识了你……我感谢你的恩典,竟认为我配得上今天的这个时刻!
近代——
就近而言,在我们的中国,四十年前的那场浩动,多少的传道人、基督徒为主被批斗、被羞辱、被关押、被驱逐,甚至被害,有太多的例子了。
今天,撒旦依然借着某些邪恶势力在逼迫着基督徒,并且主曾预言,越是到末后,仇敌的攻击就越凶猛。“因为魔鬼知道自己的时候不多,就气忿忿地下到你们那里去了。”(启12:12)
若今天我们因为信仰的缘故而在生活中、工作中、家庭中遭受各种的不公义对待、甚至是逼迫,不要担心,也不要忧愁,这正表明我们不属这个世界,我们是属神的国度。我们为义受逼迫,是配得的。
“人若因我辱骂你们……应当欢喜快乐”,因此,保罗西拉虽被无情地鞭打、坐牢,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唱诗祷告赞美神。因为,他们自认为是配得的。
“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雅1:2)
愿主坚固你,赐你信心、力量与刚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