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病”与“未病态

“未病”与“未病态”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是中医治未病的最早文献证据。未病就是无病,已病就是有病,在中国文化字典里也是唯一的字义。“上工剌其未生者也”,“中工剌其未盛者也”,“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此之谓也”则是内经对未病与已病的最权威注释。孙思邈“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这里的上医、中医、下医,就是内经的上工、中工、下工。病的概念是中医学理论所定义的病而不是现代医学所定义的病。未病就是无病,欲 病是病之未盛者也,是指病的初期不严重的情况。如伤寒之邪在太阳、温病之邪在卫分、中风之邪在络脉等,即病在毫毛者是也。

把未病定义为“未病、欲病未发、已病未传”是王琦教授的发明。中医未病的概念被扩展了。“未病不是没有病”,“未兆不是没有征兆”也就是说在中国的字典里“未字“不是代表”“无有”而是可以代表“有”了。Yes与no代表同一个意义,在英语里大概也是不行的。

《新未病学》、《未病学》、《漫活中医治未病》、《“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调理》等著作,则把未病定为“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未病先防为养生防病即中医的“上工治未病”;已病早治是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里强调的是三早,而本质是有病要早治病,所以是治已病而不是治未病。;既病防变,既病就是有了病,防变就是要采取措施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这时的既病就是已病,治既病是重中之重。在治既病的 同时,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才是正确的做法。不谈治既病而只谈防变,即不能治好既病,也不能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这是很明显的道理;病瘥防复,所谓病瘥,就是病全愈了, 身体恢复到了健康无病的状态。在这里防止复发与未病先防是一个概念。区别在于未病先防没有一个固定的病,而瘥后防复的复是一个已知的病。西医的病愈恢复期在中医学的概念里叫做邪去正衰,中医学认为正气虚衰不论是阳虚、阴虚、气虚、血虚、阴阳两虚还是气血双亏,机体依然在疾病期,并没有达到全愈。阳虚、阴虚、气虚、血虚、阴阳两虚还是气血双亏,都是中医的病证。在这一点上中医学与现代医学是有区别的。所以我们反对王琦教授把中医的阴虚、阳虚、气虚说成是体质类型的观点。

在《未病学》、《新未病学》都用了一个“未病态”的词儿,我觉得用“未病态”这个词与中医的“未病”作一个切分,是一种很明智的方法。中医的未病就是无病就是健康状态。“未病态”你可以赋予它新的内容,这样就可区分了。为“未病态”赋予什么内容,完全是一种新的学术观点了。健康无病的人在病之前出现一些病的征兆,我们可叫它健康未病态。已有明显病变的人出现了其它病变的一些征兆,我们可以叫它其它病的未病态。这样与中医学的未病、已病就可以分清了,省了很多打嘴架的麻烦。中医的未病是没在病,而不是未来的病或者未知的病。

对健康无病的人来说,养生是预防生病的最好手段。对已病的人来说,在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整个过程中,不论早期、中期和晚期积极正确地治疗都是治愈疾病和预防疾病传变的最重要手段。要想不生病、生小病不生大病,及早发现各种情况下的未病态并采取正确的措施,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中医是这个理儿,西医也是这个理儿。

你可能感兴趣的:(未病”与“未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