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东北的特色,竟然都来源于满族

--说满语的东北银儿--
如果萧红故乡的河不叫做呼兰河而是叫做烟囱河,我想她可能会给《呼兰河传》取一个别的名字。(烟囱河传,画面太美……)呼兰是满语,翻译过来就是烟囱。
大清亡了,满语也快亡了,不过生活中上,东北人每天说的词汇有很多都来源于满语:
萨其马现在畅销全国,这是一个典型的满语词。
饽饽,很多东北人可能都会觉得这个词妥妥的是汉族词,但实际上也来源于满族,满族把一切干粮类食品都叫做饽饽。
勒勒,胡勒勒,瞎勒勒,就是瞎扯瞎说的意思。
喇忽,听着很像马虎,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特(三声)勒,衣褛不整曰特勒。
稀罕,如今已经火遍全国……
除了烟囱河,还有很多地名、山河名也是满语,比如吉林,是满语“吉林乌拉”的简称。还有《甄嬛传》中甄嬛家人被流放的“苦寒之地”宁古塔,并没有塔, 宁古塔是满语“6”的意思。兴安岭,满语意“金山”,发音为兴安阿林,直译过来好听又吉祥。还有某饮品(奶粉吧?)完达山,异曲同工,满语叫做完达阿林。

--跳大神儿~---
“跳大神”这个词,对于一个东北年轻人来说,可能从很小的时候,就仿佛和板凳和饺子和滑梯等等的常见的东西一样熟悉了,但其实很多人没想过跳大神怎么跳,为什么跳,谁来跳,跳给谁……这是一个离人们越来越远的风俗了,说是陈规陋习也不为过。
“跳大神”来源于萨满教,不单是满族,现在在遥远的西方,一些突厥语民族中仍然有信徒。“萨满”原为通古斯语,意思是“激动不安和疯狂乱舞的人”,也就是巫师。萨满教崇拜自然神、图腾和祖先,萨满就是沟通人和神的信使,满族和早期东北人“信巫不信医”,《呼兰河传》里的活泼可爱小童养媳就是这样被恶婆婆和萨满活活虐待死的。不过《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萨满是有真正超自然能力的,并且用生命来守护部落的正面形象。

--吃的--
说到东北菜,似乎几乎没有人会想到山东菜,这其中,代表性的超大份的猪肉酸菜炖粉条可能起了突出作用。
酸菜、猪血肠、驴打滚儿、粘豆包,包括萨其马,还有很多现在流传没有那么广的一些美食,都是纯满族血统,美食,上图就可以了。

--挂笺--
满族人受汉族人的影响,过年时贴起了春联,但他们还在门楣上贴上了“挂旗”,现在更普遍的叫法是“挂笺”, 过去满族人按照自己的旗属贴上或黄,或红,或白,或蓝的挂笺,而汉族人用多彩而自由的颜色接受了这个习俗。
在生活在胡汉交界线--辽宁的我的记忆中,彩色的挂笺遥远而模糊,印象中邻居们即使用挂笺,也是中原的红色。但看到文字描述的时候模糊的彩色挂笺的记忆还会浮现……不过听说在吉林彩色挂笺和对联一样常见。

--采生--
“采生”这个词即使是东北人也可能很陌生,不过,“小孩子的性格,智慧,命运会像第一个人进产房看他/她的人”的这句老话很多东北人应该都听过。当然了,人们默认不算护士和医生的。和其他万万没想到“这竟然不是汉族习俗”的习俗一样,这是东北人采纳的满族传统。快去问问自己的采生人是谁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些东北的特色,竟然都来源于满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