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带给我的思考

“改变人类命运最戏剧化的力量之一是技术。每一种新技术都是一种“创造性破坏”力量,晶体管使真空行业没落、复印机使复写纸行业衰败。新技术创造了新的市场和机会,新技术终将替代老技术。如果旧产业忽略甚至抵制新技术,他们自身就会衰落。因此,市场营销者应该密切关注技术环境。不能紧跟技术进步步伐的公司很快会发觉自己的产品过时了,并错失了新产品和市场机会。”——科特勒《市场营销原理》

科特勒这段话很“写实”地描述了现代商业社会的产业局势,放眼整个商业格局,科技公司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的发展势头都占据着人们热议的头条,每天翻阅“创业邦”的公众账号,无论是融资的公司,还是昨日的新闻,几乎都跟科技公司有关。而最近几日,李世石和谷歌阿尔法狗的人机大战更是将人工智能带到了舆论的头版头条,在感慨谷歌此次牛叉的营销时,人们也是对人工智能是否会在未来取代人类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可以说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开始,取代人类做更多的事情将慢慢成为现实,昨天在翻阅“创业邦”的公众号文章时看到这样一条消息:有关两会的报道,有人将数据输入到电脑中,电脑瞬间生成一篇文章,时间仅用了0.1秒,更可怕的是——电脑写的这篇`报道`,外人阅读后,根本看不出是不是人类写的。

这只是人工智能表现实力的一个方面,随着时间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来到”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感受更多的惊诧,这就是文章开头科特勒所说的——改变人类命运最喜剧化的力量之一是技术——最真实的写照。

其实回顾一下人类的发展进程,每一次大跨步的飞跃基本都和技术有关,比如:

火枪的出现让弓箭业没落了;

汽车的出现让马车业衰落了;

电灯的出现让蜡烛业没落了;

数码相机的出现让胶卷行业衰落了;

电子商务的出现让传统商铺没落了;

智能手机的出现让传统手机衰落了;

每个新事物新业态的出现都是因为新技术的作用,无一例外,其实新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既是技术普及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们认知改变的过程,新事物出现伊始,人们更多的是抱着观望甚至怀疑的态度,比如:火枪出来时人们认为它的杀伤力不强,而且容易伤到自己,所以人们不看好它;比如汽车刚出现时人们认为这东西很危险,没有马车便捷,所以人们排斥它;比如电子商务出来时人们怀疑在网上购物的可行性,所以人们排挤它抨击它;再比如Iphohe出来时人们认为它质量不佳,所以普遍不看好它。但是结果呢?结果是——新事物无一例外地对“传统”事物进行了颠覆,这就是新技术的“杀伤力”,火枪提升了射程,稳定性及杀伤力之后,人们忘记了弓箭的存在;汽车提升了它的易用性和稳定性后,人们忘记了马车的存在;电灯提升了安全性后人们忘记了蜡烛的存在。这就是新技术下的新事物和传统事物之间的关系。

新技术正在加速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过去我们看新闻通过电视,广播,而且还需要一定的周期,但是我们现在接受信息却是即时的,我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或者是某类App即刻知道世界某处的新闻;过去我们办理金融业务需要到银行,现在我们直接利用手机就可以搞定;过去我们吃午饭,我们得亲自去饭馆或餐厅,现在我们在手机上点一点就可以了!这就是新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看看新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改变,我们真的是欣喜不已,毕竟新技术的发生大大地提升了我们的效率,节省了我们的时间,这是任何一种新技术之所以能够让普通大众接受的关键,正是因为它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减负”的需求,因此人们才会更多地去使用它,甚至是依赖它,这也正契合了市场营销——满足人们的需求——的核心。

那么在新技术带给我们改变的时代,任何一个产业中的组织都应该时刻注视着大环境,大产业,大格局的变化,这不仅是自己紧跟时代步伐的关键更是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取胜之匙,所以我们会看到那么多的“传统”商业很急切地拥抱互联网,很迫切地去迎合移动互联网的产业格局,比如:万达的o2o,苏宁的苏宁易购,财经杂志的手机“财经App”,每一种尝试和突破都是让自己更好地生存下去。这是“进化论”中适者生存在商业中最好的体现。

问题来了,当大环境变了,组织需要去应对环境变化而进行改变,那么组织中的个人应该怎么办呢?比如最近热议的人工智能问题,如果人工智能发展快速,在生活的更多方面取代人的位置,那被替代的人该怎么做呢?比如:富士康因为机器人的接入而大量裁员。

这个问题看起来真的是非常棘手的一个问题,而且越思考越会让自己压力山大。其实我们回顾一下过往的历史,你会发现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比如:

传呼台的工作人员失业了,但是仍然有其他职位提供给他们,例如:电信公司的客服;

传统的报纸及期刊的编辑失业了,但是自媒体的出现仍然给了他们大量的机会;

从事马车业的人员失业了,但是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相关的岗位仍然给他们提供了机会;

人工智能的出现让各行各业的人员失业,但是人工智能及它相关的产业必然会涌现新的行业,仍然会有大量的岗位留给他们!

但,但是,可但是,这个过程中,需要个人所做的是学习力的提升,这是硬性要求,举个栗子:过去传统媒体的编辑可能会因为行业的变化而失业,但是现在的自媒体发展却给他们提供了另外的天地,过去是内容创作,此时仍然是内容创作,甚至时至今日,内容的创作更是受到了大家的追捧和崇拜。但同样是内容创作,有一样东西是必须要面对的,过去可能通过一个平台就能够“存活”,但是现在你需要学会自我营销,学会选择正确的平台,学会漂亮的排版编排,而且还需要持续性创造,因为今天的人们对一件事情的关注力不会太久,所以便要求自媒体创作者持续性提供新的触动点,这种快速更迭对自媒体时代的内容创造者提供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虽然社会提供给我们的岗位不会减少,我们仍然会有大量的岗位可以就职,但现实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持续性的学习,也许毛主席那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今天这个时代会更让人意味深长。

��?�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带给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