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

读书笔记第1天

主题:提高爱的质量

案例:宝宝打针有点疼

有一次,作者带患急症肺炎的女儿去打针,周围哭声一片。

更有一孩子哭得惊天地泣鬼神,整个走廊地动山摇。

作者疑惑,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小孩对打针惧怕成这样,要使出全身力气来反抗呢?

这样平实简约的语言给我们切入到育儿的引导环节,既不夸夸其谈,又引人启迪,可谓窥一斑而见全身。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_第1张图片
孩子,你不要怕,慢慢来。                 图片发自App

我归纳了原因有三:

一是父母哄骗说打针不痛,结果针扎到宝宝手上,宝宝既有痛感,更有被欺骗的愤怒和委屈。

而且父母言传身教,为孩子演示了一次骗人的经历,埋下隐患。

更深层次地反映了父母敷衍了事、不够关注儿童的道德养成的现象。

二是父母视儿童被扎痛而哭为懦弱,严厉责骂,导致儿童不被理解、雪上加霜,痛哭更甚。

其实大可不必,这只是本能反应。如同幼儿饿了要喝奶一般,无需上纲上线。

父母有时候居高临下,习惯性地摆出权威的姿态,没有蹲下来和儿童平等对话,细心地体会孩子的感受。

更谈不上深入学习探索育儿知识,生育小孩无需考上岗证,父母们也忽视了对自己的要求。

三是父母比孩子更焦虑,无形中放大了痛苦。

有位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马上要打针了,竟然忧虑到掉眼泪,如同送子上战场,孩子的恐惧可想而知。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_第2张图片
你看上去无忧,孩子才能无虑。  图片发自App

只顾当前情绪,不虑长远。

古文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中华文化进化到如今,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反而缺失了古人的智慧。

时下大部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充满了焦虑,进而延伸到孩子身上,造成孩子的困扰。

一方面固然是信息时代的大爆炸让人们看到了自身知识的贫乏;另一方面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不知如何吸收为己用,而传统知识的缺失也让人更容易变得浮躁。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_第3张图片
想沉静,多看看海。             图片发自App

无独有偶,前几天我家芊宝也因细菌性肺炎需打点滴治疗。

三岁的宝宝还比较乖顺,看医生吃药都很配合,唯有打预防针哭过。

考虑到这次打吊针有3-5天,我临时跟她沟通:"宝宝等下要打针,会有点疼。就和你摔一跤一样的疼,妈妈觉得你挺坚强的,可以忍住不哭。如果你忍不住,哭出来了也没关系。"

事情进展还算顺利,宝宝打针没有怎么乱动,打完大哭。

我反思了:虽然我说了要打针,但是没有说为什么要打。让她知其然而未知所以然,心理预期不够。

然后打完后没及时转移注意力,让她哭的时候过渡不够自然。

儿童成长路上必经一些不平坦路途,我们无法每次都陪伴守护,但是可以为孩子培养良好的心态和坚强的性格,以顺利过渡。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亲子就是一场越行越远离的朋友圈,要想在合适的时间放心得体地退出,我们不但要自我教育,还要培养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

辣妈奶爸们,且行且修炼吧。

未完待续……

喜欢请点赞,支持请打赏!

~over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