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楼古宅风雨录(一)

【踏遍海陆丰,唱响红海湾】系列

更多内容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hy--linyin或轻按下面二唯码,获取新资讯。

大楼古宅风雨录(一)_第1张图片
关注“海语林音”公众平台,获取新资讯


大楼古宅风雨录(一)_第2张图片
陆丰市潭西镇大楼村

                     大楼古宅风雨录

                                                       林煜琮

【前言】岁月葱葱,如白马一隙而过;流芳百世,方显人生夲色。大楼村又称“善庆楼”,始建于明代,至今四百余载,历经风雨飘摇,虽有损毁,然大楼始终屹立,前人功不可没,谨录。

简介:大楼村位于陆丰市潭西镇,距离市区中心10公里,与潭西政府所在地相连。国道324线、深汕高速公路在村后穿过,村庄面南背北,后依法留山,面朝大德岭。

潭涌林氏乃福建九牧分派,始祖清隐公在明朝洪武年间从福建莆田来此建基创业迄今历600多年,传后裔23代,计人口十多万人。大楼村(包括楼仔村、梅园村)乃清隐公第四子二世祖处木公子孙所传。

            (一)        竣工贺喜

明万历30年(公元1603年)惠州府海丰县坊廊都大楼村宽阔的旷町上,秋日熙和,林可盛站在善庆楼大门前,抿须微笑,俯望前方,历时九年的工程终于完成了。

林可盛,福建“九牧”分派一潭涌林氏七世祖,号茂亭,字松芳,万历辛卯科(1592年)举人。他一心兴家立业,家资日益富绰,富甲一方。为修建大楼村,处心积虑,费尽心血,选用了不少精工巧匠,耗费大量的财物,精心挑选各种建筑材料,经过这几年的陆续建造,终于建成了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善庆楼”。

林家的“善庆楼”,面南背北,始建于明弘治5年(公元1492年)。而今再经过林可盛的全面构筑,形成独特的建设风格。从正大门走进前厅,踏入一个宽敞的天井,天井左右两边各有二巷道可以一直往前,再进去就是会客厅,中有天井隔开,三进便是林家祭祀祖先的“襟德堂”,襟德堂的背后有一座二层楼,楼前也有天井,与旁边四巷道相通,楼后背靠着山。巷内有宜居适住的房屋,共有70间房屋119个门户,整个村庄四面相通,遥相呼应。正门进出,四面展开,围绕中心,左右相照,分合对称,中庸大度。

这是采用独具儒家文化内涵的“五马拖车”造型,子午正线分金,据说与京城分金走向相同。

大楼古宅风雨录(一)_第3张图片
“五马拖车”模型图

何谓“五马拖车”呢?原来人们把正大门、左右的两条巷道边的房屋,比喻成“五马”,大楼村的会客厅、襟德堂、二层楼连在一起称为“轿车”,这样就像五匹马在拉动一辆大轿车,因而得名“五马拖车”。

“咣咣咣……”此时,远处村道上传来鸣啰开道的声音,人群绰绰,旌旗飘飘,一顶绿呢官轿颤颤悠悠,若隐若现。

“老爷,知县大人到了”

原来是海丰县令郭咸和前来贺喜了。

“大人远道而来,有失远迎”,林可盛恭立在旁,作揖迎接,欢喜之情,言溢于表。

二进“会客厅“内, 宾客满堂,茶香四溢,贺喜声连连,谈笑风生,诸事尽在欢叙中……

清茶一盏饮尽,郭知县在林可盛的跟随下,盈步出院,跨下旷町的台阶,来到茂密的榕树下,只见一个半圆型的水池中,树叶摇曳,倒影在清澈的池水中,水面盪起一阵阵微澜。

郭知县眼前大楼村的一切,虽不及京城的繁华,却不逊于省城大户人家的富绰,且环璄幽静,空气清新。

潭涌圩前沃野良田,纤陌连连,放眼望去,大德岭山影朦胧,恋峰叠嶂。转身仰视楼后树木苍翠,远处法岫山如靠山般屹立在后。

“法岫为屏,大德为案,真正是天造地设的风水宝地”。郭知县不禁高声夸道:“此地钟灵毓秀,日后定将人才辈出”。

“多谢大人贵言 ” 林可盛心花怒放……(未完待续)


根据历史题材编写,叁阅《海丰县志》《陆丰县志》。

(文章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大楼古宅风雨录(一)_第4张图片
法岫山


大楼古宅风雨录(一)_第5张图片
大德岭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楼古宅风雨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