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本,你算对了吗?

话说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抢到了一张某部被炒得热火朝天且正在热映的电影的票,准备在这个周日去电影院享受一把“脑高潮”到爆的快感。

周日终于到了,你满怀激动又兴奋的心情走进电影院,坐到了那个观影效果还不赖的座位上,期待着一场“心灵的奇幻漂流”。

影片进行了几十分钟,可你期待中的刺激脑神经的场景迟迟没有露面,反而是一些陈旧的梗和面瘫脸男女角的表演让你眉头越皱越紧,你越来越不耐烦,越来越感到失望,毫无疑问,这实在不是什么良心之作,而是一部烂片!

SO,问题来了,当此时,你是该念着不菲票价,硬着头皮看到终场,看回票钱,还是果断站起身,丢下一句“CAO,什么狗屁烂片!”后愤然离场?

(此处停顿2分钟,留给你做选择。)

好,2两分钟已过,我不妨告诉你我的选择:果断离开电影院,去做这个周日计划过的除了看电影之外最想做的另一件事。当然,我也建议你这样做。

什么?花了那么多钱,结果是部烂片也就算了,还不让我看完值回票钱,那我这钱不就真的打了水漂了么?

你这么想,说明你还是颇有“成本”思维的,这是件好事。只不过,你的成本思维的“方向”错了。

在经济学家那里,关于成本,是这样定义的:成本是放弃了的价值最高的代价。——你做一个选择,你所放弃的其他选项中最价值最高的那个选项,就是你所选择的这个选项的成本。

举个例子。假设你忽然心血来潮,进了些西瓜来卖。生意不错,不多会,就只剩下了一个西瓜。此时,同时来了三个人,都想要买这个西瓜。其中一个人看了看你写在纸板上的歪歪扭扭的“三元一斤,谢绝还价”几个字后,抢着说:“我出5元一斤,卖给我吧!”你正准备说话,另一个人马上接口:“我出8元”,不等你反应过来,最后一人大手挥:“我出10元!”。此时,只要你不是跟钱有仇,我想你一定会跟我一样,把西瓜,卖给这出10元的这个人。

西瓜卖完,我们来看看你的成本。放弃了的两个选项一是5元一斤,一是8元一斤,所以,你10元一斤卖出的这最后一个西瓜的成本,是8元一斤卖出去时的收入。显然,你是划算的。

是不是开始晕了?如果成本要这样算的话,那我西瓜的进货价算怎么回事?

西瓜的进货价当然也是成本,只不过它是沉没成本,在经济学家的眼里,沉没成本已经付出去了,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它对将来已经不构成影响了。

对将来已不构成影响?这好象不大说得过去吧?它明明会决定我定怎样的售价不是吗?我想你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了。

但是,抱歉,你这么说经济学家是不同意的。他们会告诉你,你的西瓜卖什么价,是市场的需求决定的,跟你的进货价真没什么太大的关系。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这次就不细说了。但我可以举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明,为什么作为沉没成本的进货价只是对你制定售价有影响,却不是决定。比如,刚刚进了一大车西瓜回来,却突然气温下降,天天大雨倾盆,买西瓜的人越来越少,再后来,西瓜开始烂了。试问,这个时候,你还会坚持一定要卖到高于西瓜的进货价的价格吗?我想,到最后,你肯定是能卖一分钱是一分钱了。

让我们重新回到电影院。该去该留,现在是不是清楚多了?

电影票钱显然是沉没成本,已然覆水难收,为了它勉强自已看完一部自已接受不了的烂片,其实是培了夫人又折兵:既损失了金钱,也使精神蒙受了损失。果断离开电影院,去做这个周日除了看这部电影外最想做的另一件事,会让你尽快脱离不愉快的精神体验状态,更有可能会在那件事上获取更快乐的体验。此时,你留在电影院的成本,是你会去做的另一件事可能会有的愉快体验,而选择离开电影院的去做另一件事的成本,则是你看烂片是的糟糕感觉。两相比较,哪个划算,已不言而喻。

沉没成本与面向未来的成本,其实与现在流行的摆脱存量思维是相通的。存量对应着沉没成本,增量对应着而向未来。过去不恋,始终向前看,本来就是人生应有之意。

59����2F!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成本,你算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