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皮社现代艺术大师展,上海站的最后一天

我想换个视角,于是来到了这里。

蓬皮社现代艺术大师展,上海站的最后一天_第1张图片
劳尔.杜飞《挂着旗子的街道》, 1906

法国国旗的轻盈飘逸用旗面上浮现的人物表现。


蓬皮社现代艺术大师展,上海站的最后一天_第2张图片
乔治.布拉克《莱尼斯湾》,1907

天空的颜色是五彩斑斓的.。


蓬皮社现代艺术大师展,上海站的最后一天_第3张图片
康斯坦丁.布朗库西《纳西索斯之泉》,约1910

自己的作品用雕塑,摄影两种不同形式表达。


蓬皮社现代艺术大师展,上海站的最后一天_第4张图片
马塞尔.杜尚《自行车车轮》,1913

独特的视角+相应的理论体系,开启另一类领域的先河。


蓬皮社现代艺术大师展,上海站的最后一天_第5张图片
马克.夏加尔《双重肖像和一杯葡萄酒》,1917-1918

他拿着一杯葡萄酒骑在她的肩膀上,他和她的宝贝在空中爬行,一家三口的构图可以如此充满想象力。


蓬皮社现代艺术大师展,上海站的最后一天_第6张图片
让.普尼《红色小提琴》,1919

具象和抽象的完美结合。


蓬皮社现代艺术大师展,上海站的最后一天_第7张图片
瓦西里.康定斯基《光》,1930

绘画中飘出的音符。


蓬皮社现代艺术大师展,上海站的最后一天_第8张图片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圣拉扎尔车站背后》,1932

光与影、动与静的捕捉。


蓬皮社现代艺术大师展,上海站的最后一天_第9张图片
巴勒罗.毕加索《缪斯》,1935

毕加索眼中的女神温柔娴静,你眼中的女神又是怎样的呢?


蓬皮社现代艺术大师展,上海站的最后一天_第10张图片
亚历山大.考尔德《四片叶子和三片花瓣》,1939

动态雕塑:机械工程与雕塑之间的化学反应。


蓬皮社现代艺术大师展,上海站的最后一天_第11张图片
玛丽.罗兰珊《法兰西岛》,1940

眼睛是心灵之窗,乌黑清澈的眼睛才能发现生活之美。


蓬皮社现代艺术大师展,上海站的最后一天_第12张图片
理查德.艾维顿《加布里埃.香奈儿,服装师》,1958

那份倔强,开启一个服装帝国。

艺术的魅力在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无关对错。你可以临摹


蓬皮社现代艺术大师展,上海站的最后一天_第13张图片

也可以伫立...


蓬皮社现代艺术大师展,上海站的最后一天_第14张图片

多元化、多样性,才是它永恒的主题。

                                                                                                                           2017年1月15日于上海

你可能感兴趣的:(蓬皮社现代艺术大师展,上海站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