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心》,得智慧

此《文心》,非彼《文心雕龙》也。也许,众人皆知刘勰的《文心雕龙》,而不知有《文心》。

暑期90学时培训的时候,有位老师推荐了这本书——《文心》。

夏丏尊和叶圣陶先生合著的一本书,教人写作探索文心。

文章采用故事的体裁来写关于国文的知识,把国文的抽象知识和青年(乐华、大文等)的日常生活融于一体,可谓深入浅出。

记忆深刻的一句话,“作文是生活,不是生活的点缀。”听说读写,很寻常的事儿。我手写我心,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最近,恰好正在思考有关作文教学的事情。接班以来,暑期补课的第一次作文练笔,结果真的是让我大跌眼镜。两个班级的学生,八十来号人,能写满800字的童鞋二十个不到。更不用说,能写得多么精彩了。一大批的人,字数不足。更有甚者,还满脸疑惑,要写800字啊,这么多。

我一度怀疑,自己接班的不是高三学生,而是一批刚刚踏进高中校门的高一新生。

哎,只能深深感慨,追求把作文写好的,那是别人家的学生。我们的目标:写满800字。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这本书,算是恰到好处地来了。

大凡考场作文,大概就是因为多了那么多的限制,让人束手束脚,望而生畏。

要改变这种状态,可能首先就是需要改变对它的态度。面对它,接受它,可以先不要去想着怎么样才能把它写得多好,而是想想把自己感受到的写下来。慢慢累积,也许就功到自然成了。

所谓,先完成,再完美。先学会走路,再慢慢跑起来。

摘录如下:

1.自己也在中学里教过五年国文,觉得有三种大困难。第一,无论是读是作,学生不容易感到实际的需要。第二,读的方面,往往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语汇的扩展,字句的修饰,篇章的组织,声调的变化等。第三,作的方面,总想创作,又急于发表。不感到实际的需要,读和作都只是为人,都只是奉行功令;自然免不了敷衍,游戏。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为思想也就存在语汇、字句、篇章、声调里;中学生读书而只取其思想,那便是将书里的话用他们自己原有的语汇等等重记下来,一定是相去很远的变形。这种变形必失去原来思想的精彩而只存其轮廓,没什么用处。总想创作,最容易浮夸,失望;没有忍耐而求近功,实在是苟且的心理。

2.我方才把经验分为两种,一种是外面的经验,一种是内部的经验。外面的经验是景物的状况,内部的经验是作文说话的人对于景物的感想,譬如说天上的星在闪烁,这是景物,是外面的经验。说星在 冷眼,这是作文说话的人对于星的感想,是内部的经验。外面的经验是差不多人人共同的,最容易明白。内面的经验却各人不同。如果和外面的经验合在一处的时候,比较还容易懂得。

3.文言和白话的区别只有两点,一是用字的多少,一是关系词的不同。

4.作文是应付实际需要的一件事情,犹如读书,学算一样。

5.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6.我们把所要写的东西叫作“内容”,把标举全篇的名称叫作“题目”,依自然的顺序,一定先有内容,后有题目。

7.作成了最好自己仔细看过,有一句话、一个字觉得不妥当就得改,改到无可再改才罢手。这个习惯必须养成:做不论什么事情能够这样认真,成功是很有把握的。

8.一句话里面有几个词儿不得当还不过一句的毛病;承接和转折的地方弄错了,那就把一段的意思搅糊涂了。这须得在平日养成习惯,每逢开口说话绝不乱用一个承接的、转折的词儿,一定要辨别了前面后面的意思。拣那适当的词儿来用,这样作文的时候自然不会用错了。

9.能课外读书,原是好事。但乱读是不但无益而且有害的。

10.字典是最要紧的。读书有疑难时可以随时查检。

11.人攀明月不可得,月却与人相随。

12.我们的心的作用,普通心理学家分为知、情、意三种。知是知识,情是情感,意是意欲。对于一事物明了它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这是知的作用。对于一事物,发生喜悦、愤怒或悲哀,这是情的作用。对于一事物要想把它怎样处置,这是意的作用。文字是心的表现,也可以有三种分别,就是知的文、情的文与意的文。

13.从情意方面去说话,但是须注意。情意与知识,虽方面不同,实是彼此关联的。情意如不经知识的驾驭,就成了盲目的东西。

14.时代有一定的特色,读古人的书须留心他的时代。古人原并不对你说谎,但你一不小心也许会成为时代的错误者,上很大的当呢。

15.诗的所以为诗,全在有浓郁紧张的情感,次之是谐协的韵律,并不在乎词藻的修饰。

16.一句话里,意思没有说完全,就不成一句话。反过来,说的太罗嗦了,把不相干的东西都装了进去,也同样地不成一句话。这种毛病的原因在于不曾把意义想得周全,便提起笔来写;如果作者的言语习惯不良,平时惯说那些支离的、累赘的话语,写起文字来也就会有这样的病象。

17.游记本来有两种写法。像你所说的,把走过哪里,到达哪里,看见什么,听见什么,平平板板的地记下来,这是一法。依了自己的感觉,把接触到的景物从笔端表现出来,犹如用画笔作一幅画一般,这又是一法。前一法是通常的“记叙”,后一法便叫做“印象的描写”。

18.不把“词”的意义辨认清楚,就胡乱使用起来。这使旁人听了觉得好笑,有时竟弄不明白他们说的什么。

19.可是读书与作文实在是两件事,应当分别看待。普通人都以为读书就是学作文,作文须从书上去学习,这实在是大错特错的见解。书籍原用文字写成,但不应只当文字来读,读书的目的,重在收得其内容意趣,否则只是文字的游戏而已。作文的材料,到处都是,并非仅在书中,专从书上去学文字,即使学得好,也只是些陈言老套。

20.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的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关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21.书是用文字写成的,我还希望你有于有字的书外,更留心去读读没有字的书,在你眼前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新的触发。

22.读,原是很重要的,从前的人读书,大都不习文法,不重解释,只知在读上用死功夫。他们朝夕诵读,读到后来,文字也自然通顺了,文义也自然了解了。一个人的通与不通,往往不必去看他所作的文字,只需听他读文字的腔调,就可知道。

23.读,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24.不知道对待思想、学术不能凭主观的爱憎的,最重要的要能用批判的方法,还它个本来面目。说得明白点,就是要考究出思想、学术和时代、社会的关联;它因何发生,又因何衰落。这样得来的才是真实的知识,对于我们的思想、行为最有用处。

25.文章的好坏,可从三个方面来观察,一是文法上有无毛病,二是用词适当与否,三是思想的新鲜、正确、丰富与否。思想内容是靠多读书多体验的。普通人只有普通人的思想。,法可求速效,只好终身修养。一般人平常所犯的毛病是文法的的不正与用词的不当。

26.俗语说:“富人四季衣穿,穷人衣穿四季”,衣服可以比喻词类,什么时候地该着什么衣服,和文字中什么意思该用什么词,情形相似。衣服是要花钱做的,我们是穷人,不得已只好照了“衣穿四季”的俗语,用一件自由布长袍去送殡、去道喜,不论春夏,不论秋冬,都是它。至于文字上的词,是无须花钱的,尽可照了富人对于“四季衣穿”的态度。尽量搜罗,使其恰合身段、时令与场所。胸中词类贫乏,张冠李戴,把不适切的词来用,等于把一件不合身段的自由布长袍单夹棉通用。洗吊都是它,怪难看的。

27.语汇是因了地方及阶级而不同的,某地方人有某地方人的语汇,某种阶级的人有某种阶级的语汇,使用时要各得其所,才亲切有味。

28.文字只是发表思想感情的工具,思想感情须从各方面收得,只偏重了文字,结果文字也就空而无实。

29.有了中心思想,有了材料,不一定就能写得出文章。第一步先须把材料分别选择,寻出材料与材料的关系,使成为若干组,某材料该怎样用,用在何时何地,非自己仔细布置不可。捉住了中心思想,将材料从正面反面多方运用,不可专固执着一方面。

30.背景的功用,在乎借了周围的环境把事物衬托,使事物的情味表现得更明显。

31.真要求学的人是不一定要进学校的!

32.我们更要知道,进学校固然可以求得知识,但是离开了学校,并不就无从学习。学习的主体是我们自己!学校内,学校外,只是场所不同罢了。我们要自己学习的话,在无论什么场所都行。假如我们自己不要学习,便是在最适宜的场所,也只能得到七折八扣的效果。所以,退学,不就是“失学”;唯有自己不要学习才是真正的失学。

33.若能混合起来,精神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无论干哪一种劳动的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社会便将健全得多。

34.小说不一定要根据着实事。即使根据着实事,也不像叙述文那样记叙了实事便完事,还得含有其他的东西在里头。那其他的东西才是小说的本质。那就是作者从那些实事中看出来的和一般人生有重大关系的意义。

35.小说的本质是作者所看出的意义,我们很能够明白。没有这种意义的便不成其为小说。

36.可是还有一点必得注意,须是把这种意义含在故事的中间才是小说。什么叫做含“含”呢?一碗盐汤,看不出一颗盐来。呷一口尝尝,却是咸的,于是我们说盐味含在这碗汤里。小说的故事含着作者所看出的意义就像这碗汤。如果在故事之外,另行把意义说明,那就不是“含”了。

37.小说的作者把意义寄托在故事的叙述上边,并不特别聪明,让人家看了他的叙述,自然醒悟他的意义是什么。

38.因为要把意义寄托在故事的叙述上边,所以整个故事的每一个节目都是含有暗示的力量;作者便不得不做一番选择和布置的工夫。说到这里,小说大都不照抄实事的所以然也就明白了。世间哪有这么巧的事情,一件实事正好可以寄托作者的意义?惟其少有,所以作者丢开照抄实事的办法,而根据他的经验去选择人物,布置节目,创造出一个故事来。你若说他凭空虚构,那是错误的。他的材料全是社会的实相,人生的体验。何尝凭空?何尝虚构?你若问他“真个有这件事情吗?”他将笑而不答,因为你问的太幼稚了。小说该是世间最真实的故事,然而不是某一件事情的实录。

39.叙事文的实质是事情,叙事便是它的目的;小说的本质却是作者从人生中间看出来的意义,叙事只是它的手段。

40.还可以打个譬喻来说,叙事好比照相,只须把景物照在上面就完事了;小说却是绘画,画面上的一切全由画家的意识、情感支配着的。

41.在你们的经验里,你们一定常常发现和一般人生有重大关系的意义。把捉住这些意义,然后去选择材料,布置结构,这样,你们的小说即使不怎么出色,至少是值得一看的习作,不是单只叙事的叙事文了。

42.绘画与文章都能表现印象,好的文章功效比绘画大,因为绘画只能表现静境,而文章兼能表现动镜境。

43.境与情原是关系很密切的。只写境,言外也可引起情来,要抒情,也不能全离开境。

44.无意的流露最显得出心肠的真面目。

45.“诗的意境”的得到并不在提起笔来就写,而在乎多体验,多思想。

46.前人所读的书和你们中学生所读的不同。你们有你们的书在日日读着,如果你们的读书不是浮光掠影的,必能随时有所见到,把见到的写出来,就是你们的读书笔记了。读书要精细,才能写出读书笔记,反过来说,试写读书笔记,也就是使读书不苟且的一种方法。

47.只要你的见解不是抄袭别人的,完全出于自己的思索的,那与人家说过不说过毫无关系。写笔记的本意,原为了自己记述读书的心得与研究结果,以备将来的查考与运用,并非向书简或传单似地预备给人看的。

48.读书笔记虽是议论文,全体却须简洁,和普通的议论文不同。读书笔记不需词藻修饰,以简短朴实为宜。除了论断、理由、例证以外,不必多说无谓的话。

49.修就是调整,辞就是语言,修辞就是调整语言,是它恰好传达出我们的意思。事情极平常,可以说是日常茶饭事,同时,亦极切要,和吃饭喝茶一样,是大家早晚不能缺少的。

50.所谓调整语言,乃是依照我们的意思去调整。我们所想表达的意思如有不同,被调整的语言也便该有不同,假如世间有千千万万的意思,赵照理便该有千千万万的调整方式。我们只好随机应变,不能笼统固执。

51.所谓修辞学,便是在依照意思调整语言这一件事情上面,把那千千万万具体的说话与文章中的千千万万小异抽去,将一些大同抽出来详加研讨的学问。简略地说,就是述说依照意思调整语言的一般现象的一种学问。

52. 作文或说话,普通总不外两件事:一是“说什么”,一是“怎样说”。“说什么”,就是内容,“怎样说”就是形式或方法。内容与形式或方法,其实不应分开来说。“说什么”与“怎么说”有关系,“怎样说”与“说什么”也有关系。从修辞学看来,“怎么说”处处都得依据了“说什么”来确定。

53.这情境二字包含很广,不只所说的事情的形象、环境包含在内,就是说者与听者的关系以及说者所居的地位、所处的时代、所有的心情乃至说话的上下文的关系也都包含在内。情境与修辞,关系非常密切,不论在消极修辞或积极修辞。

54.作风,可以说就是说话者的风度的表出,是在生活上、品性上有着很深的根源的。没有深刻的生活,决不会有深刻的作风,没有幽默的天性,决不会有幽默的作风。生活——日常的或学术的——从作品讲,是作品的源头,从修辞的技术讲,也是修辞技术的源头。从这源头上着力,才算不是舍本逐末的努力。

55.写作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并不是随便玩玩的一种游戏。

56.一篇文章犹如一个团体,每一节就同团体中的每个人一样,都应该担任相当的职务。一篇文章犹如一所房子,每一节就同整所房子中的每间房间一样,都应该有它的适宜的位置。所以,写作文章必得讲究“组织”。

57.换句话说,组织文章的原则只有三项,便是“秩序、联络、统一”。把所有的材料排列成适宜的次第,这是“秩序”;从头至尾顺当地连续下去,没有勉强接笋的处所,这是“联络”;通体维持着一致的意见、同样的情调,这是“统一”。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即使不怎样好,至少是可以独立的一个单位,至少是不愧为名副其实的“一篇”了。

58.一般写作文章的人,从他们的组织方法看来,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流派。一派是就意念的次第信手写着的;一派是拘守着公式,把自己的意念像填表格一般填进去的;第三派呢,是把怎样起讫、怎样贯穿,先作个大体的规定,然后一步步写下去的。第一派,实在是无所谓组织;意念萌生的次第不一定有条理,如果把未经整理的意念照样写出来,他们的失败就无可挽回了。第二派,有形式整饬的好处,然而这样的倾向太过利害的时候,就不免有刚才我所说的反客为主的弊病。第三派,比较上最为妥当,他们有第一派的活动,而不如第一派的,纯任自然,有第二派审慎,而不如第二派的拘守成规;他们只悬着“秩序、联络、统一”的标准,做他们的组织功夫。像我们中学生,写作文章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并不是随随便便的一种游戏。那么,在讲究组织方法这一点上。自然是非归入第三派不可。

59.习作只是法则与手腕的练习;应用之作,只是对付他人和事务的东西;创作才是发挥自己天分的真成绩。无论绘画和文章都如此。习作是毕生随时都可做的,每次大概有一定的着眼点;一次习作,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和劳力。应用之作,是对付他人和事务的东西,有他人和事务在眼前,也不许我们多费时间。致于与他人和事物有妨碍阻滞。至于创作,全是自由的天地,尽可尽自己的心力,忠实地做去,做到自己认为满意了才放手。

60.因为创作全是自己的事。忠于创作,就是忠于自己。真正的创作,决不该有丝毫随便不认真的态度。古来的山水名画家有“五日成一山,十日成一水”的话,左太冲为做一篇赋竟至费去了十年的光阴。创作贵精不贵多。时间和劳力是不能计较的。

61.创作是一种创造,其生命就在乎有新鲜的意味。无论文章或绘画,凡是摹仿套袭击的东西,决不配称为创作。创作的第一步的功夫是发现题材,题材须是有新鲜意味的的才值得选择认定。世间的事物,原都是现成的,平凡的,旧有的,所谓的新鲜的意味,完全要作者自己去发现。

62.题材选定了以后,第二步还要使它成熟,无论在读书的时候,看报的时候,听别人谈话的时候 独自散步的时候,都要到处留心。遇到有和这题材有关的事项一一搜集拢来,使内容丰富,打成一片。这情形正和做母亲的用了自己的血液养分去培养胎儿一样。

63.题材成熟了,这才可以写出。用文章来写,或用绘画来写,都是创作。仅有题材是无用的,要写成作品,就非要熟练的手腕不可。

64.方才王先生把作品分为创作、习作与应用之作三种,这是很对的。三者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习作。习作是练习手腕的基本功夫,要习作有了相当的程度,才能谈得到应用,才谈得到创作。近来有许多青年,想从事创作,我知道,诸君之中,也有这样的人。如果想创作,非先忠实地在习作上做功夫不可。学绘画的先在形象及色彩上用功;学文章的先求文从字顺,熟悉种种文章上的普通法则。习作是一切的基础。应用之作和创作都有习作出发。应用之作的目的,在对付当前的事务,就大体上说,原用不着过于苛求,只要在习作上用功至相当的程度,也许已够了。至于创作是无程限的。所需要的习作功底也无程限,习作的根底越深越好,越是想从事创作的人,越应该重视习作。至少该一壁创作,一壁习作。真正的画家,终身在写生上用功;真正的文学家,虽至头白亦手不释卷,寻求文章的秘奥。

65.信手写来的未必定是潦草的东西,而斟酌再三的未必定是完美的作品。

66.紧要的还在于学习了各种科目,是否真能充实你们自己,是否随时随地可以受用。这是成功与失败的标准。你们学习一切,都可以用这个标准去考量自己,从而知道自己是成功还是失败。

67.须要从此养成习惯,无论去经商,去做工,总之把行动和看书打成一片,把图书馆认为精神的粮食库,这才能收到莫大的实益。

68.我只是说对于写作既已学到了相当的地步,就该让这写作的技能永远给你们服务;无论是应用之作或者兴到时所写的一篇东西、一首诗,总之用创作的态度去对付,要忠于自己,绝不可肯有半点的随便和丝毫的不认真。文学者固不必人人去做,然而文学者创作的态度却是人人可以采取的。惟能如此,才真受用不尽呢。

69.目前语文教学的水平不能很快提高,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没把教学的目的弄清楚,二是采用的方法不得当。

70.一个人无论学什么,要学得好,能终身受用,得靠自己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文心》,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