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老师的“现代国际体系历史演变”系列课程

趁还在学校的这段时间聆听了很多场讲座,这一回则是浙大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现代国际体系的历史演变”系列讲座,主讲人为朱天飚教授。

IMG_4461.JPG

该系列讲座共分为四次课,旨在从政治经济互动的视角观察国际体系的形成与变化,并借以了解当代国际政治发展的源头和方向。讲座基于史实但并无意大量复述史实,希望通过介绍结构性的思考,共同探讨延续到未来的现代国际体系的历史脉络。

以下内容基于课上的笔记以及个人的总结,由于理解水平有限可能未能表达清楚老师的意思或者甚至有误,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第一讲  现代国际体系的基础

(1)什么是体系?什么事国际体系?
体系(system)泛指相同或相类似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整体,而国际体系是由诸多相互作用的国际行为体组合而成的整体。其中行为体分为国家和非国家两类。相互影响与作用表现为行为体之间的相互冲突、竞争、合作与依存。
国际体系中的基本状态是无政府状态,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国际体系逐渐发展起来。

(2)现代国际体系如何区别于历史上其他类型的国际体系?
历史上曾出现过:
a. 类似于东南亚的朝贡体系,这种朝贡体系主要侧重的是一种政治秩序;
b. 印度洋、东南亚贸易体系,这一体系则重贸易经济;

(3)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感恩”于欧洲持续千年的政治割据以及军事竞争(无论是出于领土资源、宗教、甚至婚姻),它的持续性及残酷性使得各个国家开始有了常备的职业军队,国家有了武装,不再似从前战争突发才临时征召兵马粮草。在不断的枪声炮火中,职业军队越来越专业,这无意间竟然使得国家的治理运转也变得更加职业,一切政府、组织为了能够满足战事的需求也都在不断改进、变化,变得越来越有效率。时间久了,国家也慢慢变得具有自主性,国家的力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它不在单单服务于国家安全的需求,更是有了其他利益如政治、社会治理上面的追求。
而“民族国家”区别于“国家”的地方在于它的统治力度更强更持久,就好比秦国与秦朝之间的关系。从前军人替国王作战,现在则是为了自己的民族(包括领土、文化、传统等一系列的生活方式)而战。

(4)何谓民族国家?
韦伯的定义是“一系列机构、全职行政人员、特定地域,对暴力工具具有合法垄断地位。”这个定义是侧重于从国内的角度来定义的,他反应的是国家政府对其社会的统治力。

而国际上对于民族国家的定义则是“对控制一定领土的机构以及定居在这片领土上的人的合法抽象。”这个定义则是从外部国际视角来定义的。

两种定义对立统一,分别突出的特点是“统治力”和“主权”。当一个国家对领土具有了持久的统治力,这个国家的主权才会慢慢被国际认可。朱教授认为,第一个概念应该作为民族国家学术研究的核心。

(5)欧洲的早期经济形态?
a. 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b. 远程贸易与地方贸易;
c. 从互补性贸易 到 竞争性贸易;
说说第三种“竞争性贸易”,所谓竞争性贸易是指同一个产品市场上有多个卖家,那这些卖家之间就形成了竞争。在竞争性贸易中,率先通过专业化来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力的一方将会获胜;

(6)市场经济的特点?
专业化生产 和 贸易,两者只有同时存在,市场经济才能不断发展。首先专业化生产是贸易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可专业化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无法完成贸易实现价值的传递,则这批产品就砸手里了。相反,如果贸易能完成,随着生产的不断专业化,贸易将会不断被刺激,反过来贸易的不断发展也会持续激励生产的专业化。就这样相生互动,市场经济存在的两三百年里所创造的效益要远远超过之前的数万年。

资本是逐利的,除了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生产力以外,降低成本成了提高利润的另一个方向。因此,为了寻找更廉价的原材料资源、劳动力成本,市场经济的范围不断扩张,逐渐形成了中心-边缘关系。中心地带的产品水平高,而边缘地带只能提供原材料、劳动力这样的低水平的初级产品。 中心边缘关系的形成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特征,它是自发进行的,而相比,自给自足的经济则不具备这样的特质。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红老师的“现代国际体系历史演变”系列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