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汉军是如何阻击数万匈奴的?

一、神箭退敌

“报大人,救援车师的三百人已经全军覆没。”

正在厅中踱步的军官抬头看去,只见说话的士兵气喘吁吁,浑身是血,铠甲烂了一半,肩头有微小伤口,兀自往外冒血。

军官暗暗叹了口气,面上却无表情,只是摆摆手,令士兵回营止血休息。

这军官名叫耿恭,是东汉开国将军耿弇的侄子,父亲兄弟亦是名将,可以说是典型的军人家庭出身。汉朝重武,不禁游侠,所以对于汉朝人来说,能参军打仗报效国家是莫大的荣耀。

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东汉政府在西域地区设置了西域都护府,任命陈睦为西域都护,戍守都护府;耿恭和关宠为戊己校尉,分别戍守金蒲城和柳中城。三人手下各有数百人的小部队。

结果第二年,匈奴就集结2万骑兵,攻打汉朝的藩属国车师。

闻听消息,耿恭连忙派出三百人的汉朝部队去增援车师。彼时汉朝科技和军制远远比匈奴先进,血性的汉朝军队往往凭借威力巨大的弩弓和不屈的斗志,以少胜多,令周边国家忌惮。

耿恭原本期望这三百人能提前行军至车师国内,以强弩守城,由于匈奴并没有什么有力的攻城器械,必然会无功而返。哪里料到,汉军竟在行军途中与匈奴大军不期而遇,自然免不了全军覆没的结局。

匈奴大军既已击灭汉军分队,而后又杀死车师后王,随后向耿恭所在的金蒲城进发。此时金蒲城内仅有几百汉朝士兵。

耿恭自小熟习兵书和战例,知道此战凶险,首先是要安定军心。

耿恭照常早睡早起,习武练兵,全然看不出有任何心理压力,除了吩咐侦查骑兵出城探查附近消息外,并无其他变化。

戍守西域的士兵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见主将如此轻松,知道必然有应对办法,也就放下心来。

实际上,耿恭比任何人都要紧张。

耿恭很小的时候,父亲耿广就去世了。从那时起,伯父耿弇就如亲父搬待他,并时常教他一些军事理论和实战技巧。所以耿恭的学习更多的是来自口头教授,自己亲身领导的战役并不多,参与的战役也多是随大军出征。

而此次却不同,耿恭不得不亲率军队对抗匈奴,并且第一次担任主帅就是要以少对多,以区区几百人对阵2万人。

该来的总会来的,凭汉军之勇,也未必会输,即使不敌,也不过是马革裹尸战死沙场,大汉男儿是不会畏惧死亡的!

耿恭深深吸了口气,感觉全身充满了力量。

东汉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三、四月,匈奴左鹿蠡王在击杀了车师后王不久,就兵临金蒲城下,按照匈奴的想法,你汉军再怎么厉害,我2万人一拥而上,吓也吓死你了。

清晨十分,匈奴大军出现在地平线上。

耿恭命弓弩手做好准备,待匈奴完全进入攻击范围内再放箭。

据《史记》记载,汉代李广曾以汉大黄参连弩,射杀匈奴左贤王。大黄参连弩乃西汉最著名的劲弩,是在秦朝连弩的基础上制成。

汉弩的特点使得弓箭可以射的又远又准,并且可以同时向一个地点射击,这就有点像很多人同时拿着狙击枪射击一个点一样。可以想象,当左贤王眼睁睁看到无数支弩箭射向自己,却没法躲避的时候,死前是多么的绝望,而又给匈奴士兵造成多大的心理阴影。

根据出土的汉代竹简记载,汉弩最远可以射出六百米以上,并且带有刻度以便瞄准。而匈奴骑兵手拉的弓箭只能射出二三十米的有效距离。

匈奴骑兵在达到金蒲城时,并没有任何修整和准备,直接开始攻城,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秋风扫落叶而已。

汉军做好了准备,耿恭亲临城墙之上指挥。

蓦然,耿恭大喝一声:“准备。”所有弓弩手拉起了弓弩。

随即,耿恭又喊道:“放箭。”所有弓弩手开始了不间断的放箭。

持续不断的万箭齐发给匈奴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而心理伤害更甚于士兵的伤亡。

很多年轻的匈奴战士没见过能射的这么远的箭,更没见过弓箭可以穿过一个人的身体,还能射杀后面的人,甚至射穿好几个人。

但是匈奴也是好战的民族,左鹿蠡王没说撤退,那就只有进攻。

在经历了巨大伤亡后,匈奴部队总算到达了城墙之下,可是匈奴没有带什么攻城武器。能想到的办法,要么是撞开大门,要么就是踩着同伴的尸体登上城头。

除此之外,匈奴还一边向城头汉军放箭,也杀伤了不少汉军,但比起匈奴的惨状可谓不值一提。

稍久,匈奴左鹿蠡王命军队暂退,待吃饱饭再做进攻。左鹿蠡王发现这个小破城好像没有那么好打。

耿恭显然也没料到匈奴军队会如此勇猛,他原以为匈奴只是想抢粮食补给而已,范不着拼命,可是明显,匈奴人有一股倔劲,认死理,就是跟你死磕。

耿恭在思量片刻之后,命副将去取毒药。这种毒药的特点就是破坏人的凝血系统,一旦皮肤有伤口,就会流血不止,如果伤口足够大,战场上又没有办法包扎和止血,那人就会眼睁睁看着自己一点点死亡。但实际战场上很少使用,一是因为麻烦并且要花钱,还容易误伤自己,二是被弓弩射中的敌人基本失去了作战能力,无需毒药。

他命令几个弓弩手涂抹上毒药,并派人出城给匈奴左鹿蠡王传话:我汉军本来无意和匈奴为战,因此刚才一直没有反击,仅仅是防守。如今看匈奴并没有撤退的迹象,我决定请出神箭助我退敌,中箭者将会出现怪事,别怪我没提醒你。

左鹿蠡王将信将疑,古代人原本迷信,况且汉军向来神勇,或许真有神仙相助也说不定。

于是,左鹿蠡王命令一小队匈奴骑兵先快速冲锋,探探虚实。耿恭毫不含糊,当即命涂了毒药的弓弩射击。

左鹿蠡王随即发现了问题。他在查看撤退回来的匈奴士兵伤口时发现,伤口不会止血,哪怕是很小的划伤,伤口也不会止住,而是不停的流血,直至士兵昏迷而后死亡。

左鹿蠡王大骇,这是上天要匈奴伤者眼睁睁看着自己死亡吗?这比直接杀死还要吓人。

很快,匈奴骑兵都知道了这件事。他们很害怕,认为汉军“有神力相助,太可怕了。”

匈奴人跟着头领本来是要抢东西的,如今却要跟神力作对,不由纷纷害怕。左鹿蠡王在考虑后,也觉得军心不稳,况且小小城池也未必有什么东西好抢,于是撤退了。

二、掘井取水

待汉军侦骑确定匈奴真的撤退后,纷纷欢呼,耿恭也十分高兴,不过他也知道了目前形势的严峻。

既然今天匈奴可以派2万人过来,明天当然也可以派2万人过来,今天唬退匈奴,以后未必有这么好的运气。

永平十八年五月,耿恭在仔细研究后,认为金蒲城不易固守,而不远处的疏勒城三面环山,又有溪流经过,决定率军占领该城,以做长久之计。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疏勒城不是疏勒国,很多人容易混淆,其实这两个地点相距千里。

七月,北匈奴在得知受到愚弄后十分生气,再加上几万人打不过几百人,这让匈奴人很没面子,于是匈奴再度派遣大军围攻耿恭所在的疏勒城。而在不久前,西域的焉耆和龟兹两国合兵攻打西域都护陈睦,陈睦全军覆没。此时在柳中城的关宠部也被匈奴大军重重包围。

这次,当匈奴人靠近疏勒城时,耿恭决定反其道而行之,派遣几十骑主动出击匈奴。虽然只有几十骑,但当时的汉军都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其中又不乏武艺高强的游侠,这几十骑一出场就左冲右突,所到之处,唯有死亡,大有当年楚霸王之意。

相比专业的汉军,匈奴骑兵最多只能算是骑在马背上的老百姓,他们只是出来抢点东西,死亡可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大骇之余,匈奴骑兵纷纷躲避逃散,匈奴首领也不能禁止。但如果就此撤退,那就太过丢人,于是匈奴人决定团团围住疏勒城,既不跟耿恭部队接仗,又断绝耿恭部的补给,此外,还把流经疏勒城的溪流给截断了。

粮食可以不吃,水不可以不喝。但是很快,疏勒城就断水了。

耿恭没有办法,就派士兵挖井取水。由于疏勒城在半山腰,所以并不是掘井取水的好地方,匈奴人都觉得十分可笑。

士兵在挖了十五丈深之后,仍然没见水源,都十分困乏,很多士兵甚至挤出马粪里的水来喝。

同样焦急的当然还有耿恭,他亲自拿起锄头,挖井取水。

每当夜幕降临,士兵们都去睡觉休息,耿恭却常常没心思休息,只是坐在井边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

这一日,耿恭带着一个副手,在井边踱步,副手跟在后面,两人一路无言。

耿恭首先打破寂静,问到:“张封,你看这井还要打多久?”

张封微微弯腰,施礼后答道:“大人,此井打在半山腰,恐怕很难取到井水。但此山上溪流遍布,或许有其他支流流经疏勒城下,也未可知。”

耿恭不再言语,他知道张封后一句只是安慰自己,半山腰打井,自然没有可能取到水。当初自己决定掘井取水,也不过是为了稳定军心而已。

耿恭慢慢到向井底走去,他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忽然间,跟在后面的张封呼喊一声,说到:“大人你看,这大坑底部比之旁边湿润很多,莫非地下有水?”说着便要动手挖坑。

耿恭大喜,拿起旁边的锄头便要动手,忽然心念一闪,一把拦住张封,说到:“不忙,我先看看。”一边深处手指插入地下,过一会伸出来,土有些湿润,手指沾有少量泥土。

耿恭哈哈一笑,对张封说到:“看来下面就是水了,来,先把他埋起来,明日再挖不迟。”

张封不解道:“大人,既已挖到水,何不找士兵来接水,反而要苦等多时?”

耿恭指了指天空,笑道:“如今天已快亮了,在等几个时辰也无妨,反正又不会飞走。明日我先祈祷上天,再挖出水源,看看会不会吓死匈奴单于。”

张封恍然大悟,匈奴人很迷信,若是耿恭祈祷后再挖出水,匈奴人定会以为是上天的旨意。

而后二人又在上面填埋了一些土。

翌日晌午,兵士们稀稀拉拉的来到各自岗位。由于多日困乏饥渴,除了少数放哨的士兵,其他士兵都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这也是耿恭的意思,这样就可以减少粮食和水的消耗。

待部队集齐后,耿恭没有命令大家各就各位,而是把众人叫到井口旁边。

耿恭站在一块较高的岩石上,向下面的士卒们大声说道:“兄弟们,我听说以前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大宛,在沙漠中马困人乏,李广利将军用佩剑刺入岩石,山泉从岩石中喷涌而出。我们是大汉的军队,向来有神明保佑,怎么会穷困到没有水喝呢?今天我将向上天祈祷,希望上天听到我的祷告,能早早把井水赐给我们。”

说罢,整理衣冠,在岩石上向着井口跪拜下去,口中念念有词。

在耿恭身后的副将张封好奇,不知长官祈祷什么,于是微微靠近,却听耿恭说的是:“哎呀哎呀哎呀……”

张封一时没忍住,笑出声来,想不到耿恭开这么大一个玩笑。

众将士望向张封,不知张封笑些什么。耿恭也看向张封。

张封忙收敛笑容,心念急转,心知此刻不能有误,忙向众人解释道:“我刚刚站在耿恭大人身后,隐约见到一团紫气飘过,仿佛是仙人指引一般。一时高兴,忍不住笑了出来。”

耿恭瞅了张封一眼后,站了起来,说到:“既然有仙人指引,那么我们就加快挖井,说不定这几日就能挖到水了。”

言罢,跳下石台,拿起一把锄头,同士兵们开始挖井。

其实昨夜已经见到水汽,即使不挖,井水也早就溢出来了,幸亏耿恭二人又填埋了一些土,才没有溢出来。现在耿恭二人找到昨日的位置,挖了没一会,水就喷涌而出,士兵们如同疯了一般,纷纷涌过去喝水,喝罢纷纷大呼万岁。

耿恭觉得还不过瘾,命士兵打了些水,从城墙向下泼去。城外的匈奴人惊讶不已,没几日,又得知是耿恭乞求上天的结果。

匈奴人议论纷纷,都说单于不该与汉朝为敌。当初和亲的时候,人人都有饭吃,又可以抢劫附近的弱小部落,而没有伤亡,比之今天要好得多。

于是匈奴再度撤退。

可是西域毕竟只有几百汉军,匈奴无论如何也难以接受这个结果。

三、卷土重来

永平十八年八月,仅仅几个月后,北匈奴联合反叛的车师,第三次集结大军进攻耿恭部。

此次进攻由北匈奴单于亲自指挥,势要拔出耿恭这个眼中钉。

战争的过程异常惨烈,匈奴连续不断地进攻,汉军只得不断的防守而没有办法休息。病痛和伤痛折磨这汉朝士兵,当然也折磨着城外的数万匈奴士兵。

而后,匈奴单于改变策略,不再强攻,而是远远的包围住疏勒城,欲要慢慢困死汉军。这个过程中,车师后王的夫人是汉人的后代,所以常常偷带一些消息和粮食给汉军,使汉军稍有安慰。

几个月后,汉军还是断了粮,士兵们不得不把能吃的一切东西当做实物,最后连自己的铠甲,甚至弓箭上的皮革也都吃掉了。

长期的战争消耗和营养不良导致汉军士兵不断死亡,此时疏勒城内仅余几十名兵士。

北匈奴单于得知了这一消息,知道耿恭已经身陷绝境,于是派出使者招降耿恭,并许诺如果耿恭投降,就封其为白屋王。

耿恭闻听,心中好笑,心道,我耿家世代忠良,岂有投降之理?但仍不动声色,要使者登上城来,详细谈论条件。

使者不疑有诈,登上城头。

耿恭长啸一声,拔出刀子将匈奴使者砍死,随即命手下司马石修取来工具,在城头上把匈奴使者炙烤。

后世的岳飞作诗赞扬了耿恭的壮怀激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北匈奴单于闻听使者被杀,十分愤怒,立刻增派援军,围攻耿恭。

尽管此时的疏勒城只有十几人,可是匈奴人忌惮汉军的弓弩和武艺高强的汉军,致使进攻乏力,仍然难以攻下疏勒城。

不知此时的匈奴单于是什么心情,耗时一年,三次进攻,数万围攻几百,却始终难有成效。如果此时有个像诸葛亮一样能言善辩的人,一定能把单于羞辱到自杀。

但最难过和痛苦还是城内的汉军。

建初元年(公元76年),在围攻了近半年之后,匈奴仍然不能取胜,城内外都是人马疲倦。耿恭固然累的半死,城外的匈奴兵也懒得进攻。

某日夜间,城外忽然马蹄声大作,耿恭等人大惊,以为匈奴又增派援军。耿恭立刻命众人各归岗位,准备进行最后的决战。

众人默不作声,马革裹尸,不正是军人最后的荣耀吗?

恍惚间,耿恭好像听到城外的人大声喊叫着什么,仔细听来,说的竟然是:“我是范羌。”

耿恭大喜,还未等说话,手下中兵将已经开始高呼万岁。

这范羌正是自己数月前派去朝廷领取物资的军官,范羌久久不回,派出的求援使者也未见踪迹,耿恭早已不抱任何希望,想不到范羌竟带着援军赶来了。

四、援军到来

数月前,关宠派去求援的使者成功送达信息。然而,朝廷就是否增援产生了分歧。

有大臣认为,路途遥远,花费巨大,汉章帝又刚刚即位,需要花钱。而且即使军队过去,恐怕三部一千余人的汉军也早已覆灭,反而增援部队也要陷入困境。倒不如就此罢手。

而司徒鲍昱则认为,如若不救,恐怕会令军士心寒,以后就不会有人愿意为国效力了,而且数百汉军就能拖住数万匈奴,说明匈奴战斗力很低。

汉章帝采纳了司徒鲍昱的意见,决定出动七千军队,出援耿恭关宠等人。

建初元年(76年)正月,秦彭等人率军在柳中集结,进击车师,攻打交河城,斩杀三千八百人,俘虏三千余人。北匈奴惊慌而逃,车师再度投降东汉。

这时候,关宠早已去世,援军认为耿恭恐怕也已战死,便打算引兵东归。

老实说,这种想法也未必错误。此时西域正下着大雪,援兵即使能够到达,也未必有什么作用,反而可能有更大的损失。

但是曾经跟随耿恭的范羌坚持要营救耿恭,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正是范羌的这一坚持救了耿恭等人。

援兵主将决定分兵两千,令范羌任长官,驰援疏勒城。

古代没有公路,汉军行进在漫天遍野的大雪之中,有的地方大雪深至一丈多,所以行军异常艰苦。当范羌的两千人到达疏勒城下之时,已是精疲力尽,再也不想动弹。而此时疏勒城内仅剩26名汉军。

所幸匈奴围困半年不见功效,所以也没有什么动力了,各自顾着各自的牛羊,连汉军来了援军都不知道。

耿恭和范羌商量后,认为汉军粮食有限,若是被匈奴知道有援军后,再度包围疏勒城,恐怕两千人都将命丧于此。于是决定暂作休整,第二天就开始返回。

翌日,在汉军出发不久,匈奴就发现了问题,立刻派出大军追击。汉军边退边战,历时将近两月,终于到达玉门关。但由于中途战争中不断有人死亡,当最终抵达玉门关时,这26人最终仅有13人存活。

中郎将(汉代军制,将军为最高级武官,但只有战时才会临时设立,中郎将等仅次于将军,是非战时最高级武官)郑众列队迎接,所见场景令人惊叹,这十三人衣衫褴褛,鞋履洞穿,面容憔悴,形销骨立。郑众立刻安排,给这十三人沐浴更衣。

郑众对于耿恭部队诸人十分钦佩,上书皇帝请求对这他们进行封赏,并称赞:“恭之节义,古今未有。”

于是汉章帝下令,任命耿恭为骑都尉,任命耿恭的司马石修为洛阳市丞,张封为雍营司马,军吏范羌为共县丞,剩下九人都授予羽林之职。

此时耿恭的母亲过世不久,没能看到活着回来的儿子。汉章帝于是又下令补行葬礼,并派五宫中郎将馈赠牛和酒解除丧服。

此后,耿恭继续活跃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

五、后记

据记载,东汉二百年来,耿家始终活跃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

耿弇为开国名将,为刘秀得天下立下赫赫战功。在东汉击灭北匈奴的战役中,耿秉为主要将领之一,迫使北匈奴八十一部投降汉朝,而耿夔更是直接率轻骑八百,出居延塞五千里,打的北单于残部不知所踪,据说去了欧洲。耿恭儿子耿溥曾率部大破鲜卑十万大军,直至东汉末年,耿家子孙耿纪仍然终于汉室,骑兵反曹……

距不完全统计,耿家总共出了大将军二人,将军九人,中郎将等二千石官职数百人。

如果说杨家将杜撰成分居多,那么耿家将却是实实在在的世代忠良。

 注:耿恭之事,出自《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资治通鉴·卷四十五》、《资治通鉴·卷四十六》。


 

你可能感兴趣的:(几百汉军是如何阻击数万匈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