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变量》第二章

文/心甬

【读书】《变量》第二章_第1张图片

第二章的主题是技术赋能,主要通过两个公司的案例,一个是农业植保无人机,一个是智能服务机器人,来说明技术与市场的匹配度决定了新技术的影响力,而应用场景最能说明匹配度的高低。

要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需要有三个步骤:一是选择,二是适应,三是改造。首先,要在众多的应用场景中剔除掉发展空间相对有限的场景,经过慎重的判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场景;然后,一个新技术要应用于独特的场景,就需要根据市场环境来做出调整;最后,这种新技术还要能带动更多的组织变革,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

确定了应用场景,再来重点关注技术的发展路径,到底是先掌握核心技术,还是先发展应用技术?

说到核心技术,一个产业的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其核心技术,如果全部掌握,最终就会形成“事必躬亲”的垂直一体化的格局。但是在互联网链接全球,世界各国分工合作的今天,这种模式不但成本高、周期长,而且效率也相对低下。

而当今的中国,有巨大的社会需求,需要大量的应用技术来满足,如果能找到与自己的市场高度匹配的新技术,就能够最大限度的推动中国经济的崛起。

怎么找?就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把更多的合作伙伴用效率更高的方式组织起来,走适合中国的“群众路线”。这是一种整合了“工程师红利”和“市场红利”专注于应用技术的快速应用,再从应用技术反作用于核心技术,用强大的市场力量促使核心技术一起演进。

所谓的“工程师红利”,指的是1998年以后,中国开始了大学扩招,尽管从质量上看,被人质疑“萝卜快了不洗泥”,相对以前的精英教育,个体品质有所下降;但是从数量上看,培养了大批理工科人才,相对以前没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民众,有了更多的工程师素质。而利用其的最佳方式就是“劳动力密集型的研究与开发”。

所谓的“市场红利”,指的是有足够大的市场需求,也有足够多的人口基数,可以提供足够体量的大数据,只有中国才能够让某些新技术商业化。而利用其的最佳方式就是“市场引导型的研究与开发”。

引用恩格斯的话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以上就是心甬对第二章的梳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心甬,开启投资写作之路,希望有你同行,砥砺精进!】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变量》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