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中看苏轼和辛弃疾共同的人生态度(二)

     下面聊一聊辛弃疾!

    以前对辛弃疾知之甚少,只限于课本上的《青玉案.元夕》,所记住的词也只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又感觉他名字怪怪的,也没有深入了解的欲望。 前几天听叶老师讲课,她提到自己最尊崇的人是辛弃疾,而且还写了一本关于他的书,在他纪念地奠基礼上,还亲自从温哥华坐飞机到北京,与从日本回来的侄子及从美国回来的学生汇合,一齐转车去到江西上饶,参加了纪念活动。我最尊重的叶老师如此看重辛弃疾,自然强化了我对他了解的欲望,现将所解告之。

      第一时期:南渡之前(22岁之前)

     辛弃疾从小读书,受业于著名学者刘瞻。辛赞虽仕金,但未忘故国,在辛弃疾心中播下了爱国的种子。沦陷区人民的疾苦生活更加深了他对金人统治的憎恨,后辛弃疾组织义军参加了耿京起义,进行抗金斗争。得知叛徒张安国谋杀耿京,投降金人后,辛弃疾义愤填鹰,组织五十名壮士,杀入敌营,活捉张安国,交给了南宋朝廷,把其处死,为耿京报了仇,其英勇壮举轰动朝野。

       第二时期:南渡初期(22一41岁)

      这期间辛弃疾只担任了一些闲散官职,积极进言献策,丝毫不减爱国热情。乾道元年献给孝宗的《美芹十论》,乾道六年又给宰相虞允文上《九议》,充分显示了他卓越的文学,政治,军事才能。乾道八年,他出任滁州知州;淳熙二年,任江西提点刑狱,震压了茶商军被提官。此后又历任京西转运判官,湖北、江西、湖南安抚史、转运使等职,政绩显赫。淳熙八年冬,被蔑以贪污革职。

        第三时期:赋闲(41一63岁)

       辛弃疾退居上饶的带湖和瓢泉,接近二十年赋闲在‘稼轩’,人生感慨,写下大量佳作,《清平乐.村居》,《鹧鸪天.博山寺作》都写于此时。

       第四时期:晚年起用(63一67)

       宁宗嘉泰三年被起用,次年,受宁宗召见,共议北伐大计,未被重用,改任镇江知府。他一方面积极备战,一面又劝韩候胄不可冒进,被韩排挤罢官。开禧二年,韩北伐大败。为借辛威望挽救危机,开禧三年,诏命为兵部侍郎,辛辞,天可怜见,廉颇老矣,不久便溘然辞世。

          一代英才,二十年二十年的被废弃不用,是何等的悲伤。但辛弃疾和苏东坡一样,有一种看破人生,达观的生活态度,其《鹧鸪天.博山寺作》可见端源。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

          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词中看苏轼和辛弃疾共同的人生态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