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那么多年算是白读了,今天看完这本书总算明白了”。“怎么今天才看到这篇文章呀,三年前看到就好了,也不至于把那么重要的项目谈丢了”。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此类说法比比皆是?
以上说法,有一个很重要的误区,就是否定原来的读书过程和学习积累。
孰不知,读书和学习武功是一模一样的。
练武的基本功:肩、臂、腰、腿、桩等基本功的练习一样都不可以少,否则后面的套路和招式是不可能练成的。教育也是一样,体制教育给我们分的很清晰,从幼儿园开始,然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当然也有一些天赋秉异之人,直接跳级,但他也只是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而内容并没有跳级。
读书也是同理,前几天正好看到了成甲老师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与我的看法有很多相似之处,所谓的英雄所见略同吧,看来成长路上不乏同道之人。本人这么多年利用空闲时间前前后后读了200多本书,所以结合自己这么多年的经验和大家做一个读书分享。
1、不能带着功利性去读书
读书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路径之一。所以培养读书习惯尤为重要,但凡有所成就之人没有一个不是喜欢看书的,此种案例就不用列举。只可惜,特别是一些大脑发达思想懒惰之人往往以为看完一本书或几本书就以为可以开始赚钱了,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也是说看书积累到一定程度了就可以把书变成黄金了,古代主要的变现途径是仕考,一旦录取就可以金榜题名了,而现在的知识变现渠道就更多了,可见积累对于读书的重要性。
所以,读书很重要,但只是刚刚开始,把读书变成习惯,持续了三年、五年、一辈子你看看会是什么结果。
2、读书如登山,风景那边独好
喜欢爬山的人知道,从一开始的海拔1000米,到2000米,到3000米,到世界最高峰的珠穆朗玛峰8848米。爬过一个山头就开始冲击另一个更高的山头。没有人会一下子就去爬8000米的高峰的,因为这需要积累,体能,经验等缺一不可。
读书也是如此,但读书和爬山不同的地方在于,读书是没有边界的,而且读书越多,边界线越长,越长越读,越读越长,周而复始无穷尽也。知识的风景,越读越高,越读越好。所以,读书,焉有捷径可走?
分享一个成甲老师说过的观点,读书的复利效应:“我读过所有的书都是为未来获取新知识提供帮助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是这个道理。
3、持续读书=无边界知识
新知识(A)+旧知识(B)=新新知识(C),新知识(A1)+新新知识(B1)=新新新知识(C1)......
以上的公式大家一看就明白了,A和A1表示新知识,B和B1表示相对的旧知识,C在后一个公式中实际上就是AI,也是旧知识了,以此类推,无边界知识就产生了。
读书一定要笔记,而且做尽可能多的笔记,从多摘抄到多观点到自体系,这需要一个过程,每个人因为积累不同需要时间长短各异。这12个字内的信息量太大,这里不展开讲了,大家要去悟。
4、知行合一,读书是为了实践
明朝心学大师王明阳说“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知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我们这里强调的是读书和实践的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更多的信息,而掌握了信息要在实践生活中应用,写作是其中的一种应用方式。有些人通过读书掌握了很多实用型的技能,比如语言类老师;有些人则是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习惯,提升了效率,比如时间管理等。
通过读书获取的信息在工作生活中实践,同样因为实践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又需要阅读各种各样的书。所以,知行合一,读书就是为了实践。
一个找到新跑道的职场老司机 写作小白坚持日更需要你的鼓励
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喜欢就点赞或者简信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