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AlphaGo?
您觉得《西部世界》里的场景需要多久才能成真?
您觉得《最强大脑》这个电视节目怎么样?
您觉得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吗?
您觉得人机之恋在未来会成为普遍性现象吗?
正在看文章的你,是不是也曾提过以上的问题?人工智能带给我们诱惑与困惑的同时也说明,它已然迈入我们的生活了。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球人工智能都在裂变式的发展。开源、无人驾驶、深度学习、创业等词汇似乎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表征,一次又一次地拨动我们的神经。
2016,人工智能一直在突破
2016,是人工智能产业突破性的一年,口说无凭,有3组数字来证明所谓的突破:
1、2016年百度年度热搜榜第7名“人工智能”、十大科技事件第3名“AlphaGo决胜李世石”;
2、2016年1458家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拿到融资,融资规模达到89亿美元;
3、微软人工智能研究团队由1000多名研究人员和5000多名工程师组成。
有热点、有资本、有技术,这就是2016年的人工智能行业动向。
无论是年初的Google DeepMind AlphaGo机器人大战李世石,还是特斯拉无人驾驶造成命案,再到展会上机器人打破玻璃弄伤观众,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必谈的话题。
在谈到AlphaGo和李世石的对决时,Google公司的CEO皮查伊表示,“这次胜利的意义将为我们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不过人类始终是终极赢家。”他认为,人类将创造出能够在各个行业里帮助我们的人工智能,从生活、工作、学习到旅行,甚至是治疗癌症、预测天气,都会有专门的人工智能。
根据投资研究机构Ventures Scanner的跟踪调查数据,截止2016年11月,一共有1485家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拿到了融资,总融资金额超过89亿美元,创下历史之最。在这些拿到投资的企业中,有44%的企业为机器学习领域的人工智能。在整个人工智能产业中,有35%的企业选择机器学习路线这一行业主导方向。可以看出,投资机构都在押注人工智能产业。
在研发上的投入,各家也是不惜重金。据外媒统计显示,去年在智能研发上投入最大价钱的时三星,超130亿美元,约903亿元人民币。紧随其后的英特尔、Alphabet、微软在研发上的投入也都超过130亿美元,约903亿元人民币。其中,微软对人工智能的侧重更加明显。有1/3的人员正在从事人工智能相关项目的研究。去年10月微软调任顶级人工智能专家沈向洋负责一个世界最大的人工智能研发团队,这个团队由1000多名研究人员和5000多名工程师组成。舆论认为,微软此举是希望借人工智能扳回后PC时代的被动局面。
正是这么一个让人看起来充满希望的行业,却无处不在地充满着浮躁的气息。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芮勇认为,外界没有理性地看待人工智能,甚至因为AlphaGo在围棋上的一次胜利过度解读成“人工智能已经战胜人类”。公众缺乏对人工智能的正确理解,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它究竟能在人类社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这真是一个全民蹭热点的年代!
从未上过头条的大会才是人工智能的热点
坦白说,人们对这个行业发展前沿产生误解甚至开始感觉恐慌,媒体和学界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就像开篇一开始的连环炮的发问,就是前段时间Geekpark大会中,某些记者or网红对李飞飞的发问。对于李飞飞ImageNet(根据单词的语义进行分组整理的词典),这个所有人工智能学者都必须学习和用到的工具,似乎反而并不感冒。或许媒体只是想让自己的文章标题出现“斯坦福教授”“李飞飞”和“AlphaGo”来吸引读者的眼球吧。
在GeekPark GIF、TechCrunch Disrupt、CES、WWDC、36Kr Wise等大型活动上看到诸如李飞飞、芮勇、吴恩达、Ben Goertzel等人工智能行业大牛的身影,不得不说经过媒体的包装和头条报道,学术牛人在公众眼里成了“红人”,他们的观点代表了行业态度、他们的想法代表着行业方向。
但实际上,真正能够引领行业前沿、决定人工智能发展方向的是诸如CCAI、AI WORLD、IJCAI、AAAI、IEEE等学术会议,而在这些会议上,大牛们说的话、今天的讨论可完全不一样。在这里,才是他们真正的观点。
农历春节之后美国旧金山即将举办AAAI 2017大会。AAAI 的英文全称是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即“美国人工智能协会”,它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学术组织之一。AAAI 成立于1979年,这一组织旨在促进人工智能的研究工作,以及提倡人工智能的有序使用。此外,这一组织还帮助公众增加对人工智能的了解,提高人工智能从业人员教学水平。
就是这些一直上不了头条的大会,在不断地推动着人工智能行业往前迈进。在 GIF 17上,如果有人能就上面的任一题目深入询问李飞飞,相信她会开心很多。
今年5月份,被选为AAAI院士南京大学周志华教授在微博上表示,因为AAAI 2017大会的原定时间与中国农历春节冲突,经过多位华人学者的努力,AAAI 2017决定改期到春节结束后再举行。“这是AAAI首次考虑中国春节因素,并作出改期改地的重大举措。相信随着华人学者影响力提高,更多顶级会议将有所考虑。”
在AAAI的院士、论文名单中,华人、国人的名字越来越多。从2012年中国浙大发表的《基于数据重构的文档摘要》被评为当年最佳论文开始,中国人工智能研究人员的名字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被接受论文名单中,华人人工智能科学家的影响力也与日增加。
AAAI 2017共收到2590篇投稿,录用了638篇,录用率为24.6%,较去年的2132篇论文投稿录用549篇、录用率26%,比例上有所下降但论文数量上升。其中华人作者姓名的论文数量越来越多,接近1/3。
就华人作者论文,除了能够看到来自清华、北大、南大、国防科技大学等国内一流研究院所的论文投稿之外,我们今天更应该关注的是企业研究人员的投稿。百度、腾讯、携程、iPIN等国内人工智能研究团队都在AAAI 2017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百度人工智能团队的“百度人才智库TIC”利用人工智能对人力资源进行智能化管理。百度这套完整的智能化人才管理系统,算是世界首创。此外百度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的团队也有论文入围。
携程科研团队基于自主研发的通用化推荐系统而撰写的论文也被AAAI收录,该系统利用深度神经网络的自动编码技术,提高旅游产品的推荐效果,场景转化率提高13倍,提高了用户的购买和实际体验。
iPIN人工智能团队基于Topic Model,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在文档语义建模,增加了对句子与句子之间语义相关关系,弥补了Topic Model只有词频关系的缺点。他们将这一技术应用在社会经济图谱上,研发出一个类似于Watson机器人的系统,可以智能识别用户问题,解答用户提问,帮助用户高效决策。
此外还有360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颜水成团队、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主任李航、腾讯优图实验室总监黄飞跃团队、今日头条实验室总监李磊团队等国内知名人工智能研究团队,他们的论文均被AAAI 2017收录。
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起步
人工智能兴起的初衷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但很多人在接触了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等产品之后,都有种强烈的落差感。对,如今的人工智能还是处于弱智能时代,你所期待的电影中的情景还早着呢。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芮勇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改变日常生活还需要一段时间,实现真正的人工智能大约要500年,“你要让我在后面再加个0我也不反对。”芮勇补充道。
细数一下2016年国内成功地实现人工智能落地的团队我们会发现,这些团队中都有学术研究背景,都是人工智能研究行业的佼佼者,他们均取得过很高的学术成绩。
国内做智能语音的行业大牛科大讯飞,2016年成绩不错,语音合成技术在国际语音合成大赛上连续11年巩固其领先地位。令人眼前一亮的还有2016年度发布会上正式发布的“晓译翻译机”。据说,这款便捷的翻译机已达到大学英语六级水平,能够实现中英、汉维的实时翻译,运用前景相当广阔。值得一提的还有AIUI,这款集成了全双工技术、麦克风阵列、方言识别、语义理解和内容服务的人机交互产品。据所长了解,国内95%的优秀机器人厂商均已评估过AIUI,且头部硬件队列中已形成优质行业案例。目测在今年,讯飞的AIUI还会有继续的动作。持续关注~
今日头条利用人工智能的黑箱算法来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内容,让内容创作者可以将优秀的内容传递到最适合的人手中。今日头条还用人工智能来发布“头条寻人”,一年之内帮助寻回数百名走失家人。
360人工智能研究院已经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智能摄像头和行车记录仪中,前者可以捕捉人脸记录家庭幸福微笑时刻,若有外人则会提醒,后者可以帮助驾驶员进行辅助驾驶,例如检测行车道线,如果发生偏移就会进行语音提醒防止发生意外。
被称为中国版 Watson 的 iPIN 则利用语义分析和认知分析技术成功搭建了一套商业认知分析的底层基础架构平台,目前已开放给教育、招聘、法律、金融等多个领域。其中在升学预测和生涯规划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旗下子产品“完美志愿”在两年内已帮助多达400万高中学生实现精准的志愿填报和未来人生的生涯规划。
腾讯优图的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技术现已落地公安系统,即便在没有携带有效身份证件的情况下,这一系统也能以99.65%准确率对公民身份进行核对。这一技术可用于身份证二次申领、办理出国证件、旅店无证入住等,目前已在苏州公安局上线。
码隆科技的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已经应用到多个领域,比如视觉中国的图片版权维护,即便图片经过修改也可以将其找到,再比如可以提高码头起重机的吊装效率,让起重机的吊钩可以更快地抓住集装箱。
案例不多,但足以说明让人晦涩难懂的学术研究正在通过公司商业化的运作产生价值,人工智能正在服务于更多人。根据美国银行的报告,到2020年,人工智能商业市场价值将超过700亿美元。虽然大而全的万能人工智能还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出现,但是在未来几年内人工智能的杀手级应用应该就会到来。在人工智能时代,能够活下去并且走得更远的公司,必然是拥有核心技术、行业数据以及行业专家的公司。
新春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