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下)

今天继续接着昨天未完成的后半段继续聊。期间有看梁文道关于《自私的基因》做的三期节目,网上也搜了下其他网友对这部书的看法。觉得特别奇妙,同样一本书,果然一千个人读有一千种解读的方法。也许这就是meme(后面我会提到)的神奇之处吧。那么我继续梳理自己的心得感悟,也许五年十年再回头看,又是另一种体验。

偏心的亲人

昨天我有提到“努力延长自身寿命”是线性增加存活的几率,而“在繁殖上下大功夫”是以指数的形式增加存活的几率。那么对于同样都是自己后代的孩子们,从基因上来说母亲会不会有所偏心呢?

一般来说,当孩子没出生时,每个生命对母亲来说亲缘关系都一样。“一视同仁”也是生存机器给每个受精卵的基本待遇(一胎多子的情况下)。但胚

胎们降生后,如果有个别幼崽特别体弱,雌性长辈通常会直接放弃,从而把有限的资源(母乳、精力)更多的分配给那些体质更好的幼崽以保障他们能生存的更久直

到能繁殖下一代生存机器。

如果两个孩子年纪不一样大,只能救一个呢?她应该会救较大的一个。因为如果救了小弟弟,她将要花费更多的资源才能使之成长到大哥哥的年龄。

如果不涉及到生死呢?一般母亲会更偏心于小弟弟。因为大哥哥也许已经成长到了不需要母亲也可以独立存活的阶段,减少投资不大会影响他今后的繁衍。而投资小弟弟也许基因会因此多一倍的收益,所以是合算的。

那么兄弟姐妹之间呢?从概率上说,上一代和下一代的亲缘关系是1/2,兄弟之间的亲缘关系也是1/2。

所以每一个个体和自己父母一样,都“希望”自己父母对自己兄弟姐妹投资,并且愿望程度是相等的。可是为什么我们常常看到一窝刚出生的幼崽争先恐后的把其他

兄弟拱开从而抢夺母亲的母乳呢?因为每一个生存机器中的基因对自己的关系其他个体的两倍。所以每个人当然都希望自己母亲对自己的投资多些,哪怕会损害到其

他兄弟们的利益(在人类社会中也常常看到年龄相近的孩子为了一块糕点打的头破血流)。如果哥哥比弟弟大很多,他体内的基因就会模拟演算,得出的结果是给弟

弟投资更多自己的基因会更核算。所以我们经常听到“长姊如母,长兄如父”的说法。

为什么我们人类常常会有“隔代亲”呢?显然,一位年长的、已经绝经的妇女选择孙子孙女进行投资收益显然比投资自己的子女要大,虽然孙子孙女的亲缘关系只有子女的二分之一。

两性的战争

连兄弟至亲都会因“自私的基因”而相互斗争,那么毫无血缘关系的配偶之间呢?当然,合作是显而易见的,为了下一代基因的复制和延续。但对雄性

来说,处处留情,通过增加后代的数量使自己的基因利益最大化。而雌性的卵子数量远少于雄性的精子,生殖上对子女投入更多,所以对配偶更加挑剔,她们通过提

高后代质量来实现基因利益最大化(这里道金斯大叔并没提及人类社会)。

所以两性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为了让雄性在繁殖之后投入更多抚养资源,以此来提高后代生存质量,雌性唯一的办法似乎只能在怀孕之前挑选那些看

起来忠诚的雄性,让他们加大自己的投入来增加他们离开的成本。所以自然界的雌性在交配之前会激烈的讨价还价——要求雄鸟筑好巢穴、囤积食物(是不是和人类

社会也挺相似的呢)等等。当雄性知道一旦遗弃该雌性,其他雌性也会以同样的要求来为难他,遗弃该雌性的念头就会被大打折扣。

通过博弈论来计算ESS理论,也可以得出哪种稳定的状态能达到利益最大化(在这里我提起纸笔温习了曾经数学分析中学过的导数):假设

雌性两种策略分为羞怯(coy)和放荡(fast);雄性两种策略分为忠诚(faithful)和薄情(philanderer)。四种策略在行为上的准则是:

1.羞怯的雌性个体在雄性个体经过长达数周而且代价昂贵的追求阶段之后,才肯与之交配。

2.放荡的雌性个体毫不迟疑地同任何个体进行交配。

3.忠诚的雄性个体准备进行长时间的追求,而且交配之后,仍同雌性个体待在一起,并帮助她抚养后代。

4.薄情的雄性个体,如果雌性个体不立即同其进行交配,很快就会失去耐心,走开并另寻雌性个体;即使交配之后,也不会留下承担起做父亲的责任,而是去另寻新欢。

若有一个种群,所有雌性个体都羞怯,所有雄性个体都忠诚。这是最理想的状态(群体利益最大,但不是稳定的状态)。此时,若有一个放荡的雌性溜入了这个种群,会如何?继续发展,如果种群中出现了一个薄情的雄性个体,又会如何?

通过计算(还好我是理科生,又有数学建模的薄弱基础),凡是羞怯的雌性个体占全部雌性个性的5/6,忠诚的雄性个体占全部雄性个体的5/8,种群的遗传上是ESS。

所以,世界上矜持的女人和忠诚的男人是占大多数的,否则遗传变会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所以同志们,即使受到巨大的打击,也不能随便说“世界上好女人/好男人都死光了”这种毫无科学道理的话哦!

扩张的觅母(meme)

这是整本书的最后一章,也是我认为最精彩、最精华、最让人思维激荡的一张。之前的章节虽然颠覆,但是我还算不困难的将他们一一梳理,流畅表述。一提到meme,我的脑子就像一锅烧开的火锅,咕咚咕咚不停的冒着跑。恩,让我冷静一下,试图将他们有逻辑的表述出来。

“我认为已经有一种新的复制者在我们这星球上出现了。证据俯拾皆是,它正在婴孩时期,仍然缓缓漂流在浑汤初创的状态之中,但是已经开始在演化速率上有所进展,并将最古老的基因远远丢在后面了。”

道金斯大叔说的就是觅母,meme,文化基因。它可以是几百年前贝多芬的一个音符,也

可以是一个科学概念,或者是流传几千年的宗教法律。它是一段能自我复制的遗传信息,可长可短。它在我们大脑里这个“原始汤池”中你推我搡的竞争着,“自

私”的复制自己占取大脑宝贵的资源并且随时准备着,争取进到下一个对象中。

meme和gene除了载体不同,还有那些区别呢?道金斯大叔认为(也有可能是我觉得他这么认为)最大的区别在于“精确性”。Meme不同于gene复制时几乎百分百的精确(虽然有时也会突变),就好比我读这本“自私的基因”,道金斯大叔的理论并非原封不动的装载了我脑子里。Meme每一次进入人脑载体后再次传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变化或者变形。所以和gene千百年来在自然界中缓慢的演化速度对比,meme的演化甚至是惊人的。好比我们能轻松的和自己的父母,祖父母交谈。但是和十代以上的祖辈沟通(如果有可能的话)就会非常吃力了。

Meme VS Gene

Meme和gene常常都以人类为演化的载体,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关系?

“觅母和基因常常相互支持、相互加强。但它们有时也要发生矛盾。”好比一个寺庙的和尚。他的gene告诉他应该传播后代。但是他的meme信仰告诉他应当清修禁欲。如果gene取得胜利,也许他就还俗了;反之也许他能当上高僧。宗教,信仰是一种很强并且非常有竞争力的meme,和自私的gene一样,他会打败我们身上其他的文化meme,比如理性。

“促使人们盲目信仰的觅母有其自己冷酷无情的繁殖手段。这对爱国主义的和政治上的盲目信仰以及宗教上的盲目信仰都是一样的。”

但是你为人类历史做出贡献,优秀的meme也会一代一代的传下去,爱因斯坦死了,他的学说会传下去;达尔文死了,他的整套观念作为文化基因、作为meme也会传下去。

“我们是作为基因机器而被建造的,是作为觅母机器而被培养的,但我们具备足够的力量去反对我们的缔造者。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基因的暴政。”

Becki的脑洞

至此为止,道金斯大叔自私的基因全部讲述完了。其中掺乎着我一厢情愿的理解,也许里面有曲解也有误解,但居然也能自成体系。但是我的脑洞才刚刚打开。那么,就让我这台生存机器来忠实的记录下当下我脑袋里这些奇形怪状的meme吧!

1.Meme和gene在人类的演化进程中,谁会取得胜利呢?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到了人类的历史。从公元0年到公元1800年(工业革命之前)这1800多年,基本是遵循马尔斯循环。也就是人均GDP恒定,人口上升,GDP达到一个高峰只有,由于有限的环境资源,必然导致人均GDP下降。直到战乱,天灾人祸使人口大量减少之后,再次进入这一循环。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数量级的增长从而给人类生活各个方面带来质的飞跃,也结束了马尔斯循环。

我认为,gene好比马尔斯循环。他通过操纵生存机器在这个资源有限的自然中一代又一代的生存,繁衍,自我复制。千百年来,在植物、动物、甚至人类这些生存机器上从来都取得不败的战绩。但是他没想到,人类在演化得进程中编译出了“文化”、“自主的意识”,meme开始产生并且大量繁殖,并且以指数级的速度努力的追赶着已在天地间生存了百万甚至亿万年的meme。动物中极少出现不主动繁殖后代的双亲。但是人类越来越多人主动的不愿意生孩子。有趣的是,文化程度越高,生孩子的意愿越低。生活中很多很多例子都能看出,meme正在后来居上,在和gene大战中渐渐占据上风。当最终meme如果取胜,我们人类作为被meme培养的载体,是否会发生其他不可思议的事情?

2.会不会有一天meme不再满足有限的人脑作为载体,人工智能会不会出现?

脑洞已经打开索性开的更加彻底。我依稀记得(记性差,网上搜了搜也没搜到,希望我的记忆没出现问题)霍金曾经说过:不要以为意识是人类主动思想的产物。如果用电极去刺激神经元,同样能产生意识。

这种论调虽然悲观,但是我接受。人类最初被基因机器所建造,但是慢慢慢慢的,基因对这台机器失去控制,由meme接管。对,这就是进化(我习惯说演化)的代价。渐渐的,meme也许嫌弃人脑资源和容量太小了,不满足其“自私”的繁殖欲望。也许他们会操纵这台生存机器开始人工智能的开发,住进有着无限空间的机器人里面。在这里,我想贴出霍金在《Ask Me Anything》上回答的一些问题:

问:你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观点经常被媒体解读为“具有终结性质的邪恶人工智能”,你自己是如何认为的?

霍金:你说的对,媒体经常错误地解读我说的话。人工智能真正的风险不在于它是否邪恶,而在于它的能力。超级智慧的人工智能能出色地完成一些目标,如果这些目标与我们的利益不一致,那么我们就麻烦了。即使恶意地踩死了几只蚂蚁,那也没多大关系。但如果你负责一个水电项目,一个蚁丘将被冲毁,那对蚂蚁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问:机器人可能变得比他们的发明者还聪明吗?

霍金:很明显,一件事物变得比它的祖先更聪明是可能的。我们人类就变得比祖先类人猿聪明,爱因斯坦也比他父母聪明。

问:如果机器人能设计自己,而且比人类设计得还要好,那会怎样?

霍金: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可能面临智能大爆炸。最终机器人的智能将超出我们人类智能,超出的幅度要远远要高于人类智能超出蜗牛的智能。

问:短期内我们是否面临智能机器人的威胁?或者是我们是否需要为将来做准备呢?

霍金:关于何时能开发出与人类智能相当、甚至超出人类智能的机器人,人工智能研究人员还没有达成一致。因此,如果有人说这种情况你这辈子肯定会发生,或者肯定不会发生,都不要相信。

当这一切最终发生时,对于人类而言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如果利用得当,那就会创造出巨大价值。因此,我们要把创造人工智能的目的从单纯的创造转变为创造有益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要做到这一点可能需要数十年的时间。

问:你认为机器人会完全取代人工吗?

霍金:这还要取决于物质最终是如何分配的。如果机器人创造的财富能够共享,那我们每个人都能过上奢华、休闲的生活。如果机器人的主人反对财富再分配,那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很可怜。而当前的趋势似乎趋向于第二种,即技术推动不断恶化的不平等现象。

想一想,不寒而栗对吗?就像gene对人类机器失去控制一样,也许有一天,meme也会失去控制。想到这里,我既激动又可怕。生命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事情,不过我现在还能安安稳稳的坐在这间空调房间打下这些文字,把我脑袋里跃跃欲试的meme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头脑激荡完成,幸福感油然而生。

最后,想以我的“祖辈”王阳明同志的四句话结束这次的读书笔记: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愿大家在这个寒冷的冬日能感受到一些温暖。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