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是限制一切可能的开始

       最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我带的几个英语班的学生中,同样的上课内容,传授类似的学习技巧,但是总有部分学生成绩始终上不去,更奇怪的是,我发现越是那种对作业整洁度要求不高,想法也不是很多的同学,进步的速度和学习热情提高最明显,相反几个比较认真的女孩子,不但笔记的字迹工整,而且作业更是保质保量完成,却迟迟不见长进。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这很不合理,明明那些作业工整的学生她们对学习和课后反思都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些连作业本纸张质量都不在乎的孩子反而得到的更多回报。


“合理”是限制一切可能的开始_第1张图片

         直到昨天我试图在用思维导图构思一篇读书笔记的时候,一连串的灵感突然让我找到了答案。我刚开始接触思维导图的时候,发现这的确是一件非常有用的工具,他几乎满足了我对逻辑整理和归纳的全部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学会给读过的书做内容归纳和结构分析,看着一本本厚厚的书被简化为一张张精简的导图,顿时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效率又上了个台阶。但是当你合上这些笔记,想去阐述一个观点,写作时,却依然很难下笔,那种强烈的表达欲望和无法诉说的痛苦让我内心感到十分焦虑。为何从知识积累到输出如此困难?为何通过逻辑的整理和归纳之后却不能让自己对知识快速的灵活运用?

       由于实在写不出东西,我索性开始收拾书桌来平复内心。无意中我发现了自已保存很久的一个日记本。与其说是日记,不如说是随笔。上高中时那会儿,智能手机还未流行,网络也没这么发达,每每经历一些欢快的或是伤心的事,我就喜欢在那个小本子上随意书写,因为不需要展示给外人看,所以完全不讲结构和套路之类的东西,读着那些文字,不知不觉我就被带回过往那些岁月。由于这些记录是实实在在,随心所欲的,虽没有章法却让我深切感受到逝去的每一个当下。联想到近日思考之多和输出之难的烦扰,心中豁然开朗。原来真实的生活就是不讲逻辑,所谓的标准和规范也只不过是人类用以简化彼此相处的一种方式而已,而你又何曾见过长得一样的叶子,同样大小的脸,即使是模样几乎相同的双胞胎在父母眼里也是差异明显,不然的话就不会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想到这似乎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先说一个简单的例子,这也是我亲身经历的。记得高中物理课上老师让我们解答能量转化的一道综合题。如下图,求终止状态小木块的速度。

“合理”是限制一切可能的开始_第2张图片

具体的题目可能条件更多一点,但我清楚记得自己当时运用了摩擦系数,势能与动能转化,再加上加速度等等一系列推理公式,写了A4纸满满一页才求得答案。后来老师评讲试卷的时候,让一个男生上去做演示,结果他只用了一个动量定理和势能之差两个算式就得出终速度,真是让我大跌眼镜,为这事我内心还压抑了好久,觉得自己确实是笨,想问题不能专注要点,做题效率太低。但现在换个角度来看,高中所学的公式也是通过死记硬背得来的啊,这些公式定理一旦脱离了我们生活的地球引力,就不一定成立甚至有可能变为谬论。而生活中我们对任何问题的简化和归纳也都是建立在限制性的条件之上,没有这些限制,一切都毫无意义,所以值得我们最先考虑的不应当是结果,而是你的前提假设是什么?你的最大限度是多少?你的边界条件有哪些?确定了之后,无论用什么方式方法,最终的结果都不会太差。在脱离了地球引力的外太空,连时间和生命都难以估算,我们又怎能将一个标准奉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呢。

        这就让我理解,每个人在形成自己独有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道路上一开始都属于野蛮生长,谁也没有比谁更高贵到哪去,即使有,也是在我们意识到与周围人比较的情况中,基于一定假设和前提,我们或多或少会比他人更富有亦或是贫穷。

由此看来,乔布斯的那句话就更加耐人寻味了。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 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 This approach has never let me down, and i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in my life------《乔布斯斯坦福大学演讲》

       我们永远不可能一开始就知道什么是对的,所谓的逻辑和标准,是经历过的人用以解读这些本不是很规则的事件。像是数学排列组合,你必须在大量组合中选择一种,在选择基数无限扩增或者时间无限延长的情况下,你接近正确答案的概率也就越大。

        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学习就不再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那些表面上看起来非常认真的女孩,她们一开始就想做到规范标准,其实是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和传递信息,所谓的语法和结构搭配是在你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和语句之后慢慢琢磨出来的,而不是一上来就要穷尽所有的语句结构分析,背完各种词根词缀,你见过哪个中国人是背完字典才开口讲话的?

         包括生活上很多的问题,解决起来也不是一开始就能看清楚的。马云第一次接触电脑的时候甚至害怕触摸电脑的按键,他想“谁知道这玩意儿值多少钱?要是把它弄坏了就赔了”,而俞敏洪回忆以前参加高考最要命的就是英语,第一次参加高考,英语只考了33分。如今很多人把他们作为成功学的代表,鼓励年轻人要“把握机遇,勇往直前,坚持不懈,迎接成功。”而那么多人在互联网创业,那么多人办英语补习,怎么就属他们做的好呢?所以,这种单向求证本身就是种误导,从他们身上总结出的这些宝贵品质,也只能是从终点往前一点一点倒推而来,既不是充分,也很难说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现在再回过头去看当年的物理题,我反而觉得自己需要怎样的耐心和严谨才能把那么多定理公式融会贯通,一步步求解,一步步推演,才得到最终答案!其中哪怕一个数字,一个公式的误差,结果都将是谬以千里。

“合理”是限制一切可能的开始_第3张图片

而真实的世界本不存在动量定式,人类把对世界的一系列的认知加以精简,归纳,总结出我们能够理解的规律,但是这些经验的运用都有特定的条件,你怎知道在其他的物种当中不会存在与我们看到的不一样的世界呢?比如狗就是分不清颜色,但是它的嗅觉却比人类敏锐几万倍。

我们谁不是被扔进来的?哪个母亲在孩子出生前和她或他打过招呢?所以你不得不接受自己最开始的混乱,一上来就试图用各种标准和规范来要求自己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而从第一声哭泣开始,每个个体便拥有了无限的可能。

以前读过一个故事,有位创业者,开始创业的时候先给自己造了个坟,后来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就去自己的坟上坐坐,和自己说说话,内心的焦灼就会平息很多。当然我们不一定都要像他一样用死亡来安慰自己,但是我们有必要明白,世上本不是用逻辑就能看清分析清楚的。逻辑只是你去了解世界,认识生活的一种解读方式,卡尔波普尔说“谁也不是真理的绝对拥有者,我们只能通过知识寻求解放,而知识只是无限接近真理,但不是真理本身。”

从北大学霸到全职妈妈,再到蜜芽CEO,刘楠在回忆众多身份切换时,她说:“你有太多的框框架架把你限制死了,忽然有一天你就说我不想管这种声音了,反正这些声音也不会帮你增加任何你自己的个人能量,那我就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其实一旦迈出那一步,你这个步伐是停不下的,你在自己自由的森林里越跑越快,那种感觉和那种畅快的感觉,是在以前背着包袱做事情的时候完全不一样的。”


一只生物狗,热爱生活,喜欢探索,希望记录下生命的点点滴滴,与您共享。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欢迎与我交流,期待共同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合理”是限制一切可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