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书一世界—读《岛上书店》

它已经在书桌上搁置有段时间了,一个晚上心血来潮查豆瓣评分最高书买了好几本,然后它们就一直躺在那里了。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大家肯定已经知道这篇文章要写什么了,虽然我根本不擅长写什么书评,影评,也从未接受过专业培训。

可是在输入完后,我必须要做点什么,为了完成今年的读书计划,是的,我写下此文是为了完成2017年的任务清单,因为强迫症,不过谁也说不好当我完成15本计划的时候,也许会有很大改善,不管是否专业,总要开始,有了执行,有了习惯,有了量化,才会谈及进步,亦如,如果我未曾读完《种子的胜利》,也不会拿起这本书一样。

我说过自己不专业写书评,做事一向只看树木,看不到森林,所以在我花了四天晚睡前的共八个小时读完最后一页的时候,想回忆一下全文内容,却连第一章都要回翻,而留在脑海里的是倒数第二页阿米莉娅对后任工作交接者的笔记“我不相信有上帝,我没有宗教信仰,但这家书店对我来说,是最接近我这辈子所知道的教堂的地方”,所以似乎我笔下的各种感和所谓的评,只是对其中某些零星的句子或细节的共鸣。

不过看过别人的感或评都要简述一下全书概要,所以这段借用一下知乎对本书的介绍:这是一个关于孤独、爱和救赎故事,而把这三点连接起来的,是书。痛失爱妻的AJ,书店危机,连唯一值钱的《帖木儿》也遭窃,他的人生陷入僵局,与图书销售阿米莉亚的相识是从推销书单开始的,而AJ爱上阿米莉亚的导火线,是爱上了阿米莉亚给他推荐的一本书;拯救AJ走出心灵困境的小生命玛雅,是被她妈妈丢弃在书店里的(原因是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在有书的环境中成长);更是因为对喜欢的作家的盲目崇拜,玛雅的母亲,这位哈佛大学的大学生才未婚先孕走投无路丢弃孩子并且自杀;而贯穿始终的收藏珍本《帖木儿》,不仅给AJ带来了玛雅,还救赎了伊斯梅,延长了AJ一年的生命。

上面是整个故事的内容,而本书的之所以只用一年时间就创下出版史上全球化最快的畅销纪录,不仅仅只是上面故事情节。先说形式,它的每一章的标题都采用一本书名加上书评与故事内容的结合的表现手法,在我读了好几章才领会到这种方式。加之书中每个人似乎都能信手拈来一本书或者其中的一个角色,就像一个评论说的“它是全世界的书”,似乎故事中的人物就生活在他们读过的书本中,而作者讲的这个故事,又呈现在我们正在阅读的书本里——就像是一个巧妙的循环:也许我们读过的某个故事,某一天就会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正如被救赎前的AJ讨厌短篇小说,而后来喜欢短篇一样,用他一生的阅读诠释了“我们不全是长篇小说,也不全是短篇小说,最后的最后,我们成为一部人生作品集”,我们的每一天汇集成短篇,一部分短篇汇集成长篇,而我们的一生就是这些作品的汇集,她的主题是爱与被爱。

奇特的表现形式与悬念设置的一个故事所衍射出来了一句句经典。前面说过,我的读后感只是对零星的共鸣,而这种共鸣正如AJ说的“我们在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产生共鸣 ,反之亦然 。书本如此 ,生活亦如此 ”。亦如几年前,经历的那场苦难让我看到《少有人走的路》第一句时的震撼,而余华的《活着》让我泪流满面,一个人活着这个苦难重重的过程都可以走过,又何惧死亡,而我却一直未敢再次翻阅。一本书,是故事,亦是我们每个人,每个人的人生缩影。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一本书自成一个世界。

作者说,一个人无法自成孤岛 ,要么至少 ,一个人无法自成最理想的孤岛 。很多时候,你以为人生不过如此,但其实它刚刚开始,所以永远不要去拒绝生命的美好。孤岛与世隔绝,但人却并不一定孤独。“最理想”,应该是茫茫寂寞天地间,有人可爱与被人爱着。

所以去爱吧,我们不是我们所收集的 、得到的 、所读的东西 ,只要我们还活着 ,我们就是爱 ,我们所爱的事物 ,我们所爱的人 。所有这些 ,我认为真的会存活下去 。

所以去读书吧,我们读书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单 。我们读书 ,因为我们孤单 ;我们读书 ,然后就不孤单 ,我们并不孤单 。

每本书,是一个世界。而每个人,又是一本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人一书一世界—读《岛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