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不能给的光环

情结 &“光环”

“名校情结”么?

嗯,我还是有一些的。

正因为知道自己的笨拙,所以才总是很好奇那些聪明的学霸们都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是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习惯,到底为什么他们那样聪明,而我这样笨……

为什么能走在牛津、剑桥、或者伦艺、LSE中的不是我……

看着学霸们的照片时,其实有那么一丝丝,会妄想、继而自责自己的。


为什么自己不是那样优秀的人……?

到底如何才能成为那样优秀的人……?


不过呢,大多会立刻释然。像我这么贪玩、坐不住冷板凳、又压根不喜欢做学术的人,自然是得不到那一切的。而且这几年,当自己真的握得了一点点“名校们”的证书后,才越发清醒地认识到:光环不是学校,而是你自己自身。

当然,有漂亮一些的“敲门砖”做背书是好的,尤其在缺乏经验、刚踏入社会时。但是,名校即使能给光环,也有保鲜期。最终自己几斤几两,自己清楚。而且搞不好还要给母校抹黑,被人说“那个XX大学毕业的谁谁谁,也不怎么样嘛!” “都不知道TA怎么考进去的” “什么事都做不好” “真是个大烂人”……


所以,我始终觉得,可贵的名校们有的是他们悠久的历史、一脉相承的教育理念,还有一种镇在那的精神气儿。而实际嫩感受到的,大概是踏过高门槛后,融入的一个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而好的环境,让“与优秀的人为伍”变得容易,而这恰巧是在年轻、心性尚未成熟时,很重要的一件事。

不过,客观环境再好,最终成材与否,修行在个人。对于有上进心的人,能追求,必须要追求。追求不到,只要不放弃对自我的教育与成长,见贤思齐,与优秀的人为伍,就没问题(因为我觉得这些年,我的自我教育和成长部分更多,逐渐变好的环境只是附加)。


说回“光环”。

在这次“名校”体验中,“光环”很漂亮,既可以拿出去当名片、又可以当挡箭牌,可以获得艳羡的眼光,也可以在办各种烦人的手续时变得轻松。但正因为表面看起来很不错,所以我才忍不住质疑获得它后所得到的实质。

而精神气儿是什么呢?大概是一种源自名校子弟的那种“自尊自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以及一脉相承、代代相承的无形气质吧。


“荣誉感”

绕不过去的,还是来说说“庆应”(Keio)吧。

对于它,感情是有些复杂的,好像自己一直在单恋一般。当然,能有这样一段时间的交往,也是一种缘分。只不过,总觉得它离我那么远。在外面,我总是说自己是KEIO的。因为这是个漂亮的名片。但是,对于这句话,我又总是没有实感。

我是KEIO的么?我这个样子,像合格的KEIO的学生么?

这种感觉,在需要唱“塾歌”(也就是校歌)时尤其明显,因为我时常无法完全投入。

大概KEIO不曾给我“启蒙”一般的教育吧。毕竟进入这里时,我也不是白纸一张,不存在被洗涮和颠覆般的感觉。所以,甚至不敢称KEIO为自己的“母校”,总觉得有资格说出这种话的,应该是那些KEIO BOYS & GIRLS(从小在庆应体系中上学的人)。而我这个外来人员,不够“纯”。

也正因如此,“塾歌”的环节基本是典礼上最让我觉得“尴尬”的部分。因为不会唱,所以只能跟着哼。加上我又不是日本人(虽然这个想法有点偏颇),不是纯庆应人,去“投入地”唱的话,反倒让我觉得自己傻透了。但周围人,很多是陪着新入学或刚毕业的孩子们而来的父母,却多会跟着唱。想必一家都是庆应的人吧。

嗯,庆应就是这样的地方。父母是庆应人,也大多把自己的孩子送来这里。

我一边心里在想,这样齐声唱塾歌,是为了什么?想要联合什么?统一什么?

当然,答案显而易见,就是为了强调庆应人身上的那份独特的庆应热血。(庆应的塾歌之一就叫《年轻之血》。)

不过,经历了几次典礼和活动,塾歌听得次数多了,反倒觉得好听。而前几天,大概因为想到是最后一次这样跟唱,所以听着、哼着,越发感到些激动。虽然记不完整歌词,但其中的几个词一直让我印象深刻:

“強く雄々しく”。强有力的。

誇あり。带着骄傲的。

是的,庆应人很“プライドが高い”。这里的“Pride”按照翻译可以是“骄傲”,但是有积极意义的,所以我倾向于解释为很强的自豪感、荣誉感、归属感。总得来说,“东大”学霸们整体印象还是更学术、更低调一些;但私立如“早大”和“庆应”的人,都是带着骄傲的。不过,“早稻田”因为不存在一个从小到大的完整系统,所以和“庆应”这种从幼儿园一直到研究生院一条龙培养的整体感,又不太一样。所以,“庆应人”身上的骄傲,还是有几分独特的。


还看到有人总结说:‘庆应是庆应人的庆应,不是日本的庆应’。也能略见几分他们的特立独行和骄傲。

也是不久前,我第一次从朋友那听说庆应是“日本的清华”。嗯……其实我对于这种类比是有疑问的。国内的清北,大概应该和东大、京大(京都大学)的感觉差不多吧。虽然对于普遍日本人来说,“东大”是个被神化一般的地方,相当于我们清北加起来还要再高一点的感觉(毕竟我们有清华和北大,而他们只有一个东大)。

但是,庆应作为和早稻田一同并称“私立双雄”的知名学府,甚至是日本最早的学府,在国内竟然不怎么出名,而且很多人(如最初的我一样)甚至会把它错叫为“应庆”,也可见非要找个“清华”来类比一下,才能在解释起来时更具象化一些。

虽无法类比,倒确实让我想到了清华、《无问西东》和高晓松。

之前高晓松狠批清华博士毕业生后,舆论也是两边倒。我一边知道在当下这个没有安全感的时代、不断刷学历只为了能过得轻松点,并没有什么错,但另一方面又非常理解以高晓松的立场和视角来看,那位学生的想法有多

因为高晓松身上有“清华人”的骄傲,即使他“离经叛道”,但这种骄傲始终跟随着他,而且年少的那些轻狂,也未必不是属于“清华人”的骄傲的另一种体现。所以,他虽然总以“矮大紧”自称,还不减肥,但你看着他跟你侃侃而谈地聊文化,扯东扯西,还是那么有趣又有灵气,丝毫不油腻。

“庆应人”身上的骄傲,也是类似感觉的吧。


塾歌

附上塾歌。

和我们很多高校的校歌一样,用词不通俗,所以我这个水平还不能好好地翻译。试着大概翻译了一下:

 

看啊

在风中猎猎作响的旌旗

是新思潮带来的破晓

迎着暴风雨飘扬

带着一贯秉持的骄傲

将保护文化以高声宣扬

这把旗帜树立在那么

强大地、勇敢地挺立在那么

啊我们的义塾

庆应庆应 庆应

去吧

在这无涯的道路上

穷尽己力走向远方

我们手中握着的炬火

是跃动着的睿智之光

以清晰之姿指引我们向前

踏上吧这条漫漫长的遥远的旅途

啊我们的义塾

庆应 庆应 庆应

起来吧

在太阳循环升起的山丘之上

春秋往复,始终如一

让这学习之城得以传承

以手执笔  刻于心间

成为徽章得以誉世

在这个山丘上长存着吧

以崇高的、崭新的姿态长存下去

啊我们的义塾

庆应 庆应 庆应


旅程结束

任何的开始都有结束。

所以,几天前,在樱花满开的时候,我也终于结束了自己在庆应旅程。

如果不是去欧洲浪了一下,我应该半年前就结束它的。阴差阳错的,有了这样的因缘。

日本人有樱花情节,很多事情的开始与结束,都发生在三月末、四月初这个樱花时节。这种伴着纷繁的樱花而终、而始的样子,我只在日剧和动漫中看到过。这次竟然让自己亲身体验到,很是满足。


也是无意间满足了自己从未奢望过的日式情怀吧。




Finally, it reached to the end of this journey.


不过,一段旅程的结束,也只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而已。


典礼上,医学研究部的委员长致辞说用你们的“睿智”去贡献社会。(“睿智”这词在校歌中被使用过。)回到大本营,院长跟我们说,去创新,保持创造力。


总的来说我自知不是个做学术的人,一直觉得不将学识付诸实践都是耍流氓,所以对“纸上谈兵”越发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是在人格趋近完善后走进的这里,KEIO不足以为我带来清晰可见的烙印。不过这样很好,我本就不想被定义和规范。


所以,KEIO带给了我什么?

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可以说很多,也可以三言两语地打发。而我更想交给时间来将答案慢慢呈现,正如我总是要隔着一段距离,才能看清过往的经历具体泛起了怎样的涟漪。


嗯,本想就这么告别,但突然意识到,正是在这样环境中的几年,大概潜移默化中也加深了我内心中理想化的一面吧。


世间众生,千千万种生活方式和形态。有人在为琐事奔波,有人在抱怨连天,有人在伤天害理,有人在追名逐利……但也有人,在为理想添砖加瓦,在为社会进步默默耕耘。在考虑如何通过DNA为人类生命质量提高做出贡献,在将目光投向宇宙和更广袤的世界,在让每一天都变得有趣……


这就是我定义的“理想化”的一种。

目光本应更遥远,胸怀本应更纯粹又广阔……

然后,将“追求优秀”作为骄傲的品质,铭记于心。

这大概也是名校这个招牌对我的鞭策和约束吧。(嗯,一直以来做的不够好,还在践行和磨练中……)


校长福泽谕吉一直强调“独立自尊”,提倡“实学”。这个实学不是只在社会上可以立足、有实用性、有一技傍身,而是能灵活变通,富有柔软性地去应用所学。


嗯,现在开始行动的时候了。


但就像之前也说过,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求知、精进,没有终结。

我选择一直在路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名校不能给的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