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当初如果采纳了他的建议,或许就不会有靖难之役的发生

他叫卓敬字惟恭,浙江瑞安人,明初著名的才子,被明成祖朱棣称赞为“国家养士三十年,仅得一卓敬。”

卓敬小时候就表现出聪颖绝伦,读书一目十行且过目不忘,长大后更是博学多才,文章出类拔萃。明洪武二十一年中得进士,以廷对第二的成绩被授予户科给事中的职位。

建文帝当初如果采纳了他的建议,或许就不会有靖难之役的发生_第1张图片

建文初年,卓敬秘密上疏,称“燕王才智超群,有雄才大略,跟太祖朱元璋很相像。其封地又地势险要,兵马精锐,是金朝与元朝建都的地方。不如把他改封到南昌地区,万一情况有变,也比较容易控制。”建文帝最终却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等到燕王朱棣即位,卓敬被抓捕下狱,朱棣责备他曾经向建文帝建议改封自己,离间皇家骨肉亲情。卓敬厉声回答说:“可惜了建文帝没有采纳我的建议。”朱棣很生气,还是很怜惜他的才能,让人以管仲、魏徵改奉新主的旧事劝导他。卓敬流着泪说:“身为人臣,只有以死相报。建文帝又没有什么过失,却被篡夺帝位,我恨不能马上死去,到地下拜见建文帝,又怎么能做你的臣子呢?”朱棣还是不忍心杀他。

建文帝当初如果采纳了他的建议,或许就不会有靖难之役的发生_第2张图片

朱棣的谋士姚广孝原本跟卓敬有仇,这时向朱棣进言说:“卓敬的建议如果被建文帝采纳,皇上您又哪里能有今天?”朱棣便杀了卓敬,并诛杀了卓敬的三族。

卓敬的徙藩建议比起齐泰、黄子澄的削藩政策来说要柔和的多,也便于各藩王接受,可以渐渐消除各藩王对中央的危害於无形之中,又不违背朱元璋“建藩”的祖制。而削藩政策一实施,便促发了各藩王与中央的激烈对抗,燕王朱棣便以违背祖制为由发起了“靖难之役”,最终竟出乎意料的篡夺了建文帝的皇位。

建文帝当初如果采纳了他的建议,或许就不会有靖难之役的发生_第3张图片

藩王造反最终上位的成功案列在中国历史上也仅燕王朱棣一例,靖难之役打了近四年,在进取南京之前,燕军虽然屡战屡胜,但中央却兵多地广,攻不胜攻,燕军所占城池旋得旋失,并不能巩固。能够始终据守的城池,不过三府之地而已,并未能打开局面。后采取避实击虚、直取南京的策略。但南京是当时整个大明朝最坚固的城池,若不是花花公子李景隆与谷王朱橞打开南京金川门,燕王朱棣未必就那么容易攻取南京而最终取得天下。所以燕王朱棣的最终成功也极具侥幸性。

最终促使燕王朱棣痛下决心杀卓敬的原因还是姚广孝那番话:“卓敬的建议如果被建文帝采纳,皇上您又哪里能有今天?”也就是意味着说建文帝如果采纳了卓敬的建议对燕王朱棣徙藩的话,燕王朱棣还是会接受的。

建文帝当初如果采纳了他的建议,或许就不会有靖难之役的发生_第4张图片

而削藩政策就迫使各藩王与中央直接对决,而无商量余地了,尤其是建文帝朱允炆采取的削藩策略先拿比较弱的、有不法事迹的藩王下刀,就更是把其他藩王直接推向了燕王朱棣了。

在燕王朱棣的三位哥哥的先后离世后,朱棣就成为了家族族长了,并且是其兄弟中最有实力、最有威望的一个。各藩王由于利害关系就已经形成利益共同体了,一废俱废、一存俱存了。于是便以燕王朱棣为首结成藩王联盟以建文帝朱允炆违背祖制为由发起了靖难之役,而最终在南京打开金川门的两位守将中的一位便是谷王朱橞,可以说建文帝既然采取了削藩政策却又把防守南京金川门的任务交给了一个藩王也不能不说也是个失策之处。


建文帝当初如果采纳了他的建议,或许就不会有靖难之役的发生_第5张图片

而采取徙藩政策却可以分化各藩王,孤立各藩王,逐个逐个地消除各藩王的威胁。更具讽刺的是卓敬的徙藩政策起先是针对燕王朱棣的,而建文帝没有采用。最终在燕王朱棣篡位成功后却被朱棣采用针对其他藩王了。先将被封在边塞的有实力的藩王一个一个地改封到内地,然后在一个一个地解除各藩王的兵权。这才渐渐地消除了明朝各藩王对朝廷中央的威胁。

你可能感兴趣的:(建文帝当初如果采纳了他的建议,或许就不会有靖难之役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