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与你一样

那年我与你一样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叶师兄的演讲让我有很大感触。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经历,我当初从护理转到公卫预防,不得不说,我当初和现在的小17一样,比较着以后的就业率,工作报酬,以及发展前途,人家都说搞预防的很有前途,但是没有钱途,这句话很现实,我的同学都在问我为什么不转到临床或是口腔那些以后很挣钱的院,实际情况是我也想啊,但是竞争激烈啊,转专业机会只有一次,我不想在护理呆了,虽然说护士以后工作挣的钱不少,但是生活却被忙碌的工作填满,这样的生活似乎可以一眼看到头,所以我选了预防,听院领导说,公卫好多年都没有转进来的学生了,这让我感到很意外,也很小庆幸,这次转专业肯定很保险了。结果是我转到了预防,一个氛围要比护理轻松很多的院,我是个不愿受约束的人,来到公共卫生学院,真好……大一下学期,我依旧没有形成对我们专业很强的认同感,我依旧过着急功近利的大学生活,由于一切都从零开始的缘故,我曾迷茫曾彷徨,却不能将如此情绪流露给家人,很烦闷,我以效率很低的学习,扣手机等活动来打发我的时间,偶尔也会读两本无关痛痒的闲书,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完了这下学期,当然期末的成绩也就一般般。

如果说人生中有一段时间对我影响改变最大的,我认为那便是大一升大二的暑假,我本是不爱读书之人,这个暑假,我读了四本书,对我影响最深的,便是周国平的那本《我们都是孤独的行路人》,因为这本书,我渐渐喜欢上了一门在很多人看来枯燥无用之学——哲学,它渐渐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曾经不少长者在耳旁说,多读一些人文社科类的书籍,我总觉得这有啥用,又没有意思,又不增加见识,现在想来,只觉得我太愚蠢可笑。认识自己,我思故我在,还有一个个形而上学的追问,让我感到自己灵魂思想的贫瘠。急功近利的人生是自己追求的?还是外界所强加给我,是我不得不追求的?自我的反省发现,我原来是个不会不懂生活之人。当然大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也就不懂大学。

在古希腊,大学是个让人思考,学会思考,做学问的地方,没有很强的实用性,这与当代大学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的观点不同,不是说这两种观点孰好孰坏,而是大学期间应该侧重哪些,当然,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原来我更偏向于后者,现在我更愿意偏向前者,我觉得掌握一门实用技术,确实是让自己能够在大学短期内做到对口于社会的需要,其表象就是,这个专业有很高的就业率,有很好的工作报酬。相反,大学做偏向于学术的,就相对没有很好就业率和报酬。大家都来忙着成为技工,谁又来做学问?谁又能在国家社会最需要疾病控制预防的时候做出行动?想来我们公卫人是少数但是不可缺少的,不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做研究,潜心修炼,一旦国家需要我们,没有人可以取代我们,我们的价值便也以此彰显。

如果有17的学生看到这篇一个学渣的体会的话,劝你,如果不喜欢现在的专业,这半年,过的跟高中一样,努力学习转专业,如果,你转专业的愿望不够强烈的话,试着去寻找你对本专业的认同感,良心推荐多读一些人文社科类的书,这些书的影响将会潜移默化到你的为人处事,思考问题上,说不定你就会有所转变,并且喜欢上我们专业。

以上便是我这几个月来粗浅的认知和不怎么成熟的思考,于我有益,你可能不认同我的观点或想法,只因为我们人生观价值观不同,还有不希望有人误解本篇文章的意思,不是说哪些专业不好,哪些专业好,还是那句话,观念不同。还有,不是说我不重视本专业毕业之后薪水这个东西,谁不爱钱?反正我爱钱,只是有比它更为重要的事情让我所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年我与你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