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产品经理的江湖就是一种哲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产生并决定世界万物的最高存在,产品经理要想孵化出好的产品,必须秉持“聚焦”这个道。
“术”是产品经理的方法论也是产品经理的软实力。术要靠长期的沉淀,是持续不断的内功修炼。
“器”是产品经理所需要的工具。好的工具能帮助产品经理进行需求提炼、沟通材料输出、产品原型制作、数据分析等工作,节省产品经理的时间和精力,帮助产品经理更好理解用户、更好优化产品。
江湖之道
聚焦
张晓龙曾经分享过:做大而全很容易,做少很难,如果没有化繁为简的能力,就克制自己的做多的欲望,做多源自于不自信,每天砍掉几个需求的爽,远大于提出几个需求。另外聚焦还有另一个方向的解读:功能实现要有优先级,考虑到产品迭代,一定是先聚焦最核心的功能,从实现时间、技术难度、成本等方向考虑。
江湖之术
10000小时的练习
不停的体验新产品,如果有竞品,不停对照竞品,总结优缺点,并不断挖掘差异点。
把每款产品背后的用户画像写出来,他们是谁?他们在哪?他们真正的心理诉求是什么?他们使用的场景是什么?
不停的对照已有产品,问「为什么这么做」、「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满足用户的「心理诉求」。
画出已有产品的逻辑图,再画出自己改进后的逻辑图,看看到底有没有好,好在哪里?
不停的换位思考,闭上眼睛,不停的意淫、意淫、再意淫,意淫你就是那些用户。用到哪里你自己皱眉头了?
保持对产品的敏感度。优秀的产品经理职业习惯一定是遇到好的产品,会学习它的场景、功能;体验不佳的产品,肯定会吐槽差在哪里?
逻辑
逻辑本身应该是事物的规律,前因后果,产品经理要能够透过千丝万缕的脉络找到问题的关键和核心。抓住事情的关键,会清晰表达,做出准确判断就是对产品经理最基本的逻辑要求。下面这本书《思维力》很值得产品经理看看
怎样想清楚你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第一招:把非量化、模糊化、有歧义的问题,转化成可量化、准确化、清晰化的描述,弄清楚问题的表面意思。
第二招:用5WHY发理解问题的本质原因。这个方法是指对一个问题连续问5个垂直问题,层层递进的寻找下层原因,一直分析到你所在层次能解决的原因为止。这个“五”是一个大概的数目,有时可能三个就可以,有时可能需要十个。关键是找到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
怎样在资源有限,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快速解决问题?
假设思考是在时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根据系统框架与过去的直觉经验,先假设答案是某个具体的原因,从这个原因出发进行验证。一次验证成功会节省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即使未验证成功也会提高下次验证的正确率。
怎样说明白一件事?
大脑在处理信息的时候,遇到它熟悉的认知框架会比较容易接受。所以,再向另一个人传递信息时最好结论先行,把你要传递的信息先告诉对方。让对方的大脑在听你说之前可以自动匹配相关的认知架构,加速理解。
人性理解
2C当然是要知道,食色性也,或有趣,或社交,或满足虚荣,高频就要能杀时间,低频则就要实用;虽然我内心很不愿意把知乎、豆瓣跟今日头条、抖音、咪蒙做对比,但看日活,看流量,看kill time,这些数据,让人不得不在“得屌丝者得天下”面前服软,我不喜欢你,但真心佩服,精英高冷斗不过低俗迎合,人工红利是个大帮手。
2B还主要是以企业满足功能需要为主,或效率提升,或营销,或管理,理解企业痛点。
懂技术
产品经理懂技术其实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太懂技术可能会让技术束缚了思维;另一方面,完全不懂技术又会让自己与研发的沟通陷入困境。不过产品经理需要掌握一些技术点这事虽然不是必备项,但却是大大的加分项,不懂技术的产品经理很难做产品,但可能会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只不过大多数都会被同行或者技术开发人员说实现不了。有些产品经理是有研发背景的,即在转行做产品经理之前,有从事过开发工作,这样就非常的有优势,如果之前的开发工作与现在产品所需的技术语言是一样的话,就比较完美了,可以在设计的时候就进行一定程度的实现性和可行性考虑,评估所设计的功能是否可以在现有条件和资源下实现,也能在开发人员的系统设计说明书评审会上听懂,可以大致了解是否符合要求。比如微信之父,张晓龙,最伟大的产品经理就是技术出身。
写作
写作是个艰苦连续的思考动作,它能够强迫人组织语言,输出观点,写作的过程实际就是梳理思路的过程,它能够让产品经理更注重条理性和逻辑性,注重表达的准确性和内容的有机性。
它不仅能帮助你廓清思路,更能培养和提高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
它也能够把碎片化的灵感逐渐变得完整和丰富,把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论主体化、系统化地沉淀下来;
坚持持续写作,能够建立个人品牌,形成个人背书。
江湖之器
道悟的深,术酝的好,器舞的棒,那产品经理的输出就事半功倍了!但工具毕竟是工具,只有结合“道”和“术”,工具方能舞成利器。
思维导图工具:xmind
思维导图的最大的两个好处就是方便记忆和理清思路,同时思维导图特殊的记录方式也便于捕捉跳跃思考。用最少的字、而且用容易吸收的方式来记录最多的重点,是思维导图笔记的最大优势,也是对逻辑推理能力很好的锻炼。尤其我们在做产品规划和团队头脑风暴的时候,清晰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大家快速过滤无效信息,提炼核心。
原型工具:易用性墨刀>axure
产品原型是产品设想和产品实现的桥梁,桥梁建的好,沟通的路顺畅了,团队工作效率自然就高了。
原型一般建议先用纸笔画,或者黑板直接画。然后再用原型工具实现。
原型工具:axure像是汽车的手动挡,墨刀像是自动挡汽车。业内普遍认为墨刀做移动端原型很赞,pc端略弱,axure则相对全面,但这两年墨刀迭代越来越快,如果是想简单便捷,建议还是直接上墨刀吧。
假设团队UI能力很强,直接输出高保真原型那就更厉害啦(在这儿赞下我们的UI小姐姐)。
PPT:
PPT只是一种工具,就像思维导图工具和原型工具一样,他们只是辅助产品经理把大脑内的想法呈现出来的一种载体,如果工具出了问题,那么很有可能是用的人出了问题,而这种问题的根源要么是人逻辑不清晰,要么是人内容不准确,但不管是哪一点,对一个成长中的产品经理来说,在制作PPT出现的问题,都很有可能出现在你未来的产品设计过程中。可以说,PPT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就是一个小型的需要打造的产品。PPT与其说是一种工具,不如说更是一种逻辑。PPT的输出就是将复杂逻辑简化,并且意在将内容表达清楚的思维方式,是一个优秀产品经理具备的基础能力。
笔记:有道云笔记/手机上的备忘录
除了多记笔记,还要多写,写东西/做笔记是另外一种锻炼逻辑的方式。通过记笔记,记下灵光一现的想法。
数据分析:sql和tableau
产品数据分析能力是优秀的产品经理必备技能之一。大公司数据仓库建设比较完备,有较为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且有专门的数据维护人员,俗称BI或者DA,即做商业智能和数据处理加工的。在这种条件的公司,常规的取数需求都可以提交给这些专业人士处理,如日常的分析报表、项目开展所需要的基础数据等,只要说明清楚取数逻辑和所需要的字段即可。但平时的一些产品分析所需数据的获取,以及一些指标考核项的数据就需要产品经理自己动手了。好的情况下,产品经理可以请求BI帮忙写一个SQL语句出来,然后根据需要自己改;差一点的情况下,BI会将一些表结构说明给出,产品经理自己去组织表关联取数;最差的情况就是什么都没有,自己去取数系统里面摸索着取数。而在小公司,产品经理可以让开发人员帮忙取数,但频繁需要取数的,还是需要自己写sql,取数完成后需要做数据分析报告,就推荐使用自助分析工具:tableau,是款可以快速上手的自助式分析工具,无论从可视化效果、自助分析速度、易用性上都非常适合不会复杂编程的产品经理。
看书/公众号:
博览群书最好,除了科技类的书,各类历史书也是比较推荐的,“历史是实用的学科”,无形中会让人视野更开阔,然后看完书通过写书评、思维导图的方式是让书中的内容成为自己知识体系的最佳闭环方式。当然获取互联网最新鲜的资讯和高质量干货,以下是必须经常看的,不然你的谈资呢?知乎、36氪、虎嗅网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