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自化”自成长,“三为”润色润人生

“无为自化”自成长,“三为”润色润人生_第1张图片

早在一千三百七十年前的唐玄宗时代,老子的书就被译成外文。西方学人移译外国典籍,最多的是《圣经》,其次就是《老子》。老子是个朴素的自然主义者。关于教育,他提出“无为自化”的教育思想,我深有感触。这里我要围绕此“无为自化”谈谈我认为的小学教育的底色如何在家庭教育中练就。

您别误会,“无为自化”引申到家庭教育方面,不是不管、放任,而是根据“自然人性论”的原则,在家庭教育中强调充分发挥孩子积极性、主动性。“无为自化”要求家长做到“善言无暇滴,善行无辙迹。”就是说家长在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要施“不言之教”,适时而言,适时而行,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而孩子则在家长的引领下,在和雅的家庭氛围中完成作业、学习才艺,浸润书香,联结亲情,健体强身,寝食有度。

如此,孩子“充电”完毕,次日带着足足的“精气神”走进学校学习,和同伴交流,接受“最近发展区”的认知和提升,用良好的学习状态“跳一跳,摘到苹果”。如此反复,孩子就能充分发挥潜能,收获淳朴、敦厚、平和、智慧的人生。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家长的行为,不是“不管、放任”,也不是“高压强迫”,而是“营造氛围,榜样示范,激励引导,春风化雨 ,身正为范”,孩子则在和润的空气中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体现了“无为自化”“不言之教”的教育了。

人说“三岁看老”。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人生的底色教育。小学阶段的课程,学习密度、强度都不高。所以这个阶段的学习不应该被家长或老师“题海战术”所误领,不应该被学科补习班所充斥。人生的童年时代只在小学阶段有,它是最短暂、最纯真、最难忘的,要保有人生底色教育。

什么是人生底色教育呢?我认为人生底色教育,基础是好身体,中段是有品行,高层是修才艺。修行孩子的身体、品行、才艺,绝不是靠“赶鸭子上架”的逼迫能修得圆满的。家庭教育,当放下对分数、对成绩的片面追求,去践行老子的“不言之教”,让孩子在自我健身,自我教育,自我美化的三个行为中“自化”成长,是最高最妙的!这三个行为是:

抓体育

在运动中“自化”至少掌握一门喜欢的体育技能让孩子在自我运动中“自化”出一副好身体。转换下熟知的那个比喻,可以这样理解:孩子的身体是1,分数、排名、美丑、高矮、重点校...都是1后面的0,只有保证了前面的1存在,后面的0才有存在的价值。小学课业负担不重,必须让孩子在保证营养的基础下,“习得”体育技能一二,他能够上场运动,对抗对手,不是像培养专业运动员那样,非得多高的成绩。

这项运动可以指向篮球、足球、排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比如篮球,男孩子们在驰骋拼抢中学会了合作、对抗、化解、分流、速度,学会了累了也要坚持,坚持就有可能获胜等等人生智慧。

至少掌握一门体育技能,培养了孩子运动场上的自信,这份自信能抛砖引玉辐射在其他领域;至少掌握一门体育技能,为终身运动,追求终身健康体质打下基础;至少掌握一门体育技能,让孩子在运动中调整心情,走出烦闷,还能让学习松弛有道,减缓压力。

身体绝对是人生的底色。家长和孩子一起了解比赛规则,一起组织运动,一起熟知领域文化,一起谈论运动员的运动人生,亲子关系就建立起来了,他们的故事还能激励孩子成长呢。

爱阅读

在阅读中“自化”让孩子喜欢阅读,在书籍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洗涤、自我成长。读书的好处很多。首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借助广阔的有益的书籍海洋,让孩子在阅读中品词析句,积累语言,同化思维,在阅读中感受布局谋篇之巧妙,感悟交流表达之精妙。有些作家坦诚,因为小时候孜孜不倦读了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或其他的经典,所以才成就了他的写作人生。

其次,读书会让人精神获得成长。这些读书名言犹如在耳:“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书是益友。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的人不怕寂寞,读书的人不用呼朋唤友,读书的人是静雅的,读书的人能和自己相处很好。读书的好处不胜枚举,但要读书有法。

读书的方法不少。首先,读好书。作家冰心先生说过“好(第四声)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喜欢读书,还得读好书,这样的读书才是好的。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古今中外被时间捧为经典的,被无数人侃侃而谈的,无疑都是好书。所以,不防从“经典”读起,从经典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准是好书!还可以从小学届的名家推荐中选择,也是无误的。

第二读“人书”。人如书。不但纸质的书要读,还可以读身边的“人书”。“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人是一本最大的无字的书,以优秀为榜样,以错误为警示,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第三及早读阅读的习惯得从小培养,最佳时机就在小学---童年时代!童年是短暂的,甚至在小学五年级,随着孩子的生理变化,青春前期悄然而至,童年就结束了。童年是纯真的,可以像海绵吸水一样,似有无数的小嘴巴向上张开,睁着纯净的小眼睛,渴望吸取各种养分。若到了青春萌动期的中学才开始读书,在青春荷尔蒙的刺激下,若没有小学的正面阅读做心灵基调,恐怕会读不进去了,甚至陷入不轨之读。

第四随时读读书的时间可以是完整的,但更多要“见缝插针”获取读书时间。如在学校里,书包里随时准备一本待阅的,在排队时,在课间时,在等待节目开始时,在等待的任何时间里,书就在旁边,心都有依托。

第五借换读书的来源不是只有买买买,可以图书馆里借借借,小朋友那换换换。经典的书,工具性强的书,可以自己储备,其他的可以让“图书漂流”起来。

第六摘录读只是单纯地阅读不能说都是不好,但如果在不伤害阅读兴趣、热情的情况下,边读边做些经典语句的摘记更是好处多多。为了边读边记些什么,孩子读书就必须坐在书桌前,也有助于修正形体,保护眼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笔记之重要性。摘录读,能让孩子读书不走马观花,不囫囵吞枣,会停下来,看看书中“文字的风景”,会重读、复读,品味读、出声读。如此反复,必在心底留下许多“文气”,日后必口齿生香,口吐莲花。

第七谈论读之前我做过“全班共读一本书”活动。你可以想象出,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和读完后,会有多少的评价、推测、赏析在同伴中交流、碰撞。这就不仅仅只是停留在阅读层面的锻炼了...不能全班共读,借阅来的书,至少前主人看过,可以和主人谈论。这样同学间就增加了共同话题,增强了思辨能力,增进了童年情谊。所有的绘本、童话、神话、历史、儿童文学等等“童书”,同时都适合“大人读”。谁都有过童年,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和孩子谈论“剧情”,表达“观点”,评判“人物”不是最好的亲子活动吗?

总之,家长们须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引领孩子形成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家庭是培养阅读的最好土壤,不要过多指望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质性的引导。你问问孩子们,在上学期间,老师是不是都在忙着教材的授课---即使是语文老师。因为所有老师都有完成教学任务的压力和“考学生就是考老师”的成绩压力。老师需要用学生的成绩做自己的业绩。有的淡定些,有的很功利。教“小语文”的老师占挺大比例。什么叫小语文呢?一学期就围绕一本不厚的窄窄的语文书,不引申,无辐射,周而复始罗里吧嗦的教学就是“小语文”教学。学校里,素质教育喊得再响,都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中心。之所以喊得响,就是因为“缺”----缺什么喊什么呗。

而阅读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却是美好生命不可或缺的。若你的孩子能真正的静心阅读喜欢阅读,就能代替家长们、老师们苦口婆心训话---甚至产生逆反。文以载道,大音稀声,大道无言,让孩子阅读吧!让自我阅读的“书香”浸润孩子的童年,无言自化成心灵成长的良方。

练才艺

在才艺中“自化”学习才艺的过程,是“无言自化”的教育。琴、棋、书、画、歌、舞、读、诵…在小学阶段至少学习、发展一门才艺。学习才艺,能丰富孩子的生活,培养健康的爱好,锤炼良好的性格,提升个人的自信。

展示才艺的过程,亦是“不言之教”的教育。有才艺的孩子,就多一个展示自己的窗口,也会认识更多的朋友,让更多人看到他,欣赏他,给他更多的机会和多元的评价。这个“不言”的展示过程,既是“教自己”,也是“教别人”的过程。自化化人,自教教人,多美呀!

童年时期习得的“艺术”可润泽人生。一辈子说长很长,必然会有挫折。有一技之长的孩子,一生都有情感发泄的出口。生活是个五味瓶,喜怒哀乐痛,时常流淌无法阻止。个人能做的,就是用陶冶性情,培养雅趣来规避人生的苦乏困顿孤寂。古人云,“人生失意事十之八九”,失意时,弹弹琴,唱唱歌,抒抒情,舞舞墨,对对奕,诵诵读,会感觉豁然开朗。高山流水,云淡风轻,天地自宽,尽在“无言自化”的才艺宣泄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为自化”自成长,“三为”润色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