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2014年4月1日,比特币的美元兑换价格超过100美元。上一次比特币震惊世界是在2011年2月份的时候,它的兑换价格超过了1美元,成了地球上“最贵”的“货币”之一。
2014年4月初,我正在与几家风险投资机构谈判,他们要投资我1月底刚刚做出来的KnewOne.com,估值已经到了500万美元。接受投资常常是很纠结的事情,我也没有什么例外。
2014年4月11日之前的两三天,比特币价格已经疯掉,我按照惯例操作自己的比特币,陆陆续续出掉了9000个比特币,到4月11日下午,算了算均价,居然高达240美元左右。然后我睡觉去了,早上醒来,发现比特币价格已经超过峰值266美元之后腰斩,大约140美元左右……然后我交代我的那些场外交易者,不用把美元转给我了,握在手里等着,如果真的能掉到60美元,就全都买回来……两周之后,竟然真的都买回来了……这是我最后一次大量进出比特币。随后我决定不能再这么做了,我的交易量已经大到进出不容易的地步。
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我自己很有钱——甚至比那些跟我来谈投资的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经理们有钱,他们要投的不是自己的钱,是基金LP的钱。
于是,我推掉了所有风险投资机构的谈判,决定暂时不接受投资。到了当年8月份,KnewOne接受了创新工场的投资,并不多,因为并不需要那么多。而当时,我已经再KnewOne变成了最小的股东——我把大部分股份送给了两个合伙人。5月份,我发起了比特基金。而我作为唯一的GP,9月份开始运营比特基金。
这是我一段吊诡的经历,从留学咨询公司的CoFounder转型成为一个互联网公司的创始合伙人,再到天使投资人,前后不过半年时间。然而,这种吊诡,却不是唯一一次。我在大学学的是会计,毕业出来做的第一份工作却是销售,成名是因为在新东方教英语,广为人知是因为《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赚到像彩票头奖一样巨额的收入是因为比特币……我自己都不知道后面还会有怎样吊诡的人生。
我自己当然知道自己所走过的路有多么不容易,根本不是看起来那样的轻松,但也确实是看起来那样的愉快。而要是说我运气好,我觉得那是必须的。
对的,“运气好是必须的”。
因为在我眼里,好运、惊喜,都是可以创造的。
英文里有个词汇,叫“Serendipity”,2001年好莱坞有部电影,中译“缘分天注定”,英文名字就是这个词。而这个词是有来历的。创造这个词汇的人是英国历史学家Horatio Walpole,他在1754年给朋友的一封信里第一次使用这个词汇,而它直到上个世纪下半叶才开始被人们普遍使用。今天的词典里只是含混地将它解释为“意外的好运”(fortuitous happenstance, or pleasant surprise),2004年,一家英国翻译公司将其评选为十大最难翻译的单词之一。
你大抵上应该看过下面这个故事的某个版本:
三个王子出去旅行遇到一个丢失骆驼的商人问是否见到他的骆驼,王子们指出,骆驼是不是瞎了只眼、少颗牙、跛了脚、一边装黄油一边装蜜,商人说是的。可是商人没有找到骆驼,于是回来控告王子们偷了骆驼。王子们在法官面前辩解道,说骆驼瞎因为路旁只有一边的草被咬过,它不吃另一边更好的说明它瞎了一只眼,从它吃过的叶子判断它少了颗牙,它留下的脚印有一个比其他的浅,路上一边有些黄油,一边有些蜜,所以做出了上述判断。最后循着足迹终于找到了骆驼。
(我国部分地区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材上也有这个故事,只不过主角不是“三个王子”,而是一位老人……)
这个故事来自于《The Three Princes of Serendip》,而Serendip,其实就是现在的斯里兰卡。
整个大故事讲的是国王的三个儿子都很聪明,但国王觉得应该让他们学更多的东西,有更多的磨炼,于是让他们出去历险。于是发生了很多故事,每个故事的主线总是他们需要找到一个东西,可是最终也没有找到,但这个过程中却因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而有了意外的收获……
Walpole自己就应该体验过Serendipity,只不过,在他的书信之中,并没有讲明白他体验的究竟是怎样的Serendipity,想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看看这篇文章:“Serendipity: How the Vogue word became Vague”——“一个含混的词是如何变成含混的”。当然,他可能更没想到Serendipity竟然是可以创造的。
我自己的生活里经历过很多很多的“意外好运”,所以,很久以来,我就相信好运是可以创造的。如何才能做到呢?虽然不是很容易说明白,但还是可以尝试着说一说。
首先,要给自己创造一个更为开放的环境。广泛阅读,是给自己创造更为开放的环境的最基本方法。虽然我很善于挑选材料(请参阅“如何选择好书”一文),但我常常给自己足够的空间“不做筛选”。因为某种意义上,“筛选”,等同于“过滤”意外的好运。
2010年的5月4日,我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我在Twitter上Follow所有Follow我的人”(http://wordpress.lixiaolai.com/archives/8779.html)。
最初的时候,我跟所有刚用Twitter的人一样,花费了不少时间和心思挑选究竟“谁值得Follow”。可很快,我发现:
“……自己这么做是在浪费时间,因为深入实质去观察的话,花心思花时间选择究竟应该Follow谁,实际上就是在用已有的观念去过滤信息——换言之,就是用自己已有的观念给自己搭建一个新的牢房。最初想到这一点是因为在开始使用Twitter几天之后突然意识到我应该Follow那些我并不喜欢的甚至是讨厌的人,这不是坏事儿,相反,这是好事儿,是使自己心态更加开放的好手段。某种意义上“眼不见心不烦”是一种幻象。如果你有一台收音机,你是不是希望它能接收越多的台越好呢?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一样,我自己是希望自己的收音机能接收到无数的台才好。而Twitter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收音机”,只不过,只要上了Twitter,人人都是电台。”
于是,我找了一个能够自动Follow那些Follow的人的网络应用——socialtoo。渐渐地,我成了Twitter是Follow人数最多的人——不是Followers最多——我总计follow了1万8千多人……
总是有人问我,“你看的过来嘛?!”
其实,这根本就是伪问题,因为即便你只follow十来个人,也有时候会忙到好几天都不去看Twitter一眼的时候。看不过来就看不过来呗?“一定要看完”根本就是强迫症。然而,常常随便看一眼就能找到一些意外惊喜——因为在你面前流动的信息太多了,乃至于不大可能都没意思……这就是给自己打造“一个更开放的环境”的价值。
然后,有一天,在那一连串“看不完”的Tweets中,我看到了一个标题——“Online-Only Currency BitCoin Reaches Dollar Parity” (http://news.slashdot.org/story/11/02/10/189246/online-only-currency-bitcoin-reaches-dollar-parity)然后就顺手点了一下那个链接,然后就被引导slashdot.org上的一篇文章……然后,就知道了这世界上还有个叫“Bitcoin”的东西……
事实上,那条Tweet很快就被不断滚动的Tweets淹没了,至今我都不知道那是谁发的?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看到了!
这是一个作为一个退役英语教师,以留学咨询为谋生手段、以写书为乐的我,原本不大可能最早接触到的领域。那个时候,讨论比特币的人群,大多是程序员中的极客,而了解比特币的门槛也很高——开源、p2p、货币体系、金融常识、加密技术、应用数学原理……
可我终究知道了,这就是“意外的好运”。除了我自己紫外,谁都不会想到,三年以后,这个所谓“意外的好运”究竟有多大的价值和多高的价格。若不是2010年我决定不再筛选在Twitter上Follow谁,我就不可能是现在的我了。
创造意外的好运,另外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不断学习”。学习本身,意味着不断进化,不断拥有新的能力。这是我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中重点说明的事情之一。我永远不会拒绝学习,哪怕是那种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并没有天赋的事情——比如唱歌、弹琴之类。
人们拒绝学习的理由很多,并且总是可以做到“掷地有声”。比如这个: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去做,我就不要浪费时间了……真的如此嘛?根本就不是。(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把活交给专业人士是不是更省时间?” http://wordpress.lixiaolai.com/archives/1471.html )
2010年到2012年之间,我为了做在线教育,找了很多的“专业”的外包团队,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花了上百万,却了无结果。突然有一天,我惊到了,原来一向以“需要什么就学什么”为荣的我,竟然一直在依赖别人!于是,我恼了,决定自己开始学。
2012年8月份,我开始在一个程序员社区混,Ruby-China.org。到了2013年1月份,我用几天时间写了一个小网站,knewone.com,找了两个合伙人,结果,上线当天就赚了4100元人民币,几个星期之后,就像这篇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若干家风险投资机构冲上来要投资。
这段经历中,我明白了几件事情。
首先,以前我找到的“专业外包团队”之所以最终不靠谱,是因为我自己不懂,所以几乎肯定出现各种判断失误——我根本就不知道程序员们跟我说的是对还是错。
其次,那些真正有水平的程序员,我是遇不到的 ,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与非专业人士打交道。这是事后的反思,因为等我真正成了一个“码农”,我才发现很多真正的程序员之前是不可能跟我打成一片的——或者反过来说,我是不可能跟他们打成一片的。
再次,这段经历告诉我,但凡一个靠谱的、有能力的程序员,随便自己搞出一个东西就能赚钱,以教育行业的薪水水平(或者说,之前我给出的薪资水平,即便我当时刻意提高了相当的水准),根本不可能找到合适的人……而这,是我不成为真正的程序员之前,仅凭自己的推理是不可能真正理解的。
最后,在成为程序员的过程中,学会了很多思考方式,最终发现“在线教育”某种意义上是个伪命题。其实,互联网在解决学习问题上,已经彻底颠覆了。对那些有自学能力的人来讲,Google就是最好的学校,对程序员来讲,StackOverflow是第二好的学校,对那些终身学习者来讲,还有更好的就是Wikipedia和Youtube……只不过,这些互联网产品都没有自称“在线教育”。而对那些缺乏自学能力的人来讲,互联网根本无法提高效率,他们需要的是手把手的培训(不是教育),恨不得吃人家消化过了的东西才行……
于是,我个人放弃了“投身互联网教育产业”的想法。细想,这未尝又不是一个“意外的好运”。
另外一个创造意外好运的重要心态是“拥有足够的耐心”。要相信很多事情需要很久很久才能真正浮现出原貌。
在Ruby-China社区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位牛人,李路。我跟他讲在线教育,他根本没兴趣,虽然他的理由和后来我的结论并不相同——当时我就想做在线教育。可是,我并没有因为他对在线教育不感兴趣就不再与他来往。
每隔一段时间,我就拿着若干个我认为他可能有兴趣的点子找他讨论,有时只不过是吃吃饭扯扯淡。几个月之后,终于有个点子是他感兴趣的,于是我们就在一起做事了。后来他成了KnewOne的CTO,我是Cofounder——再后来因为我成立了比特基金,所以把股份送出了一大部分给他和另外一个合伙人,我“退化”成了天使投资人。
我有足够的耐心,我知道我自己是个不断进步的人,我觉得我终究能找到一个什么样的方式与那些优秀的人有共事机会。我的运气当然很好,仅仅几个月之后,我们就成了合伙人。
几乎在同一时期,我遇到了另外一个人,冯晓东,很年轻,1989年出生。他的作品之一是Android操作系统上的一个视频播放器,VPlayer,当年最多的时候一天的进账就有5万美元。虽然那时候我还不是“职业天使投资人”,但我反正就觉得我有机会跟他一起做点什么。
于是,跟我与李路的交往一样,每隔一段时间,我就拿着一些点子冯晓东讨论。或者干脆闲聊。转眼两年半过去,就在上个月初,我一如往常一样,抽个开车堵车的时间,给他打了个电话,说,“最近怎么样啊?”电话那头他说,“我搞了个东西,估计你有兴趣……”接下来的一周,我们反复碰头,我又多了一个好项目。
我不觉得这是意外的运气,对我来说,这是早晚会来的好运。有耐心的人,必然有这种好运。
我常想,如果人能够寿命十万年,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不存在什么运气差异了,因为一段时间河东,一段时间河西,所谓“风水轮流转,早晚轮到我”……可惜,人活不了那么久,有活力的时间更短,所以,最终人与人之间的运气差异就出现了——天壤之别。然而,有耐心的人其实相当于“更长寿”了,因为他们的“有效等待时间”比那些没有耐心的人长,并且长出很多很多。他们如若运气不好,天理不容。
所以,如若你能做个更开放的人,做个不断学习的人,做个有耐心的人,Serendipity其实是早晚能被你创造出来的东西。祝各位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