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安
01
1997年,香港回归,举国同庆,而我,终于从农村的爷爷奶奶家来到了城里,跟父母团聚。
那时候我们一家三口租住在了一孔窑洞里,除了必要的生活用具,没有一件电器,电视,那个时候似乎还是奢侈品。
父母住的地方是在半山腰上,到处都是平房,砖墙上面盖上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楼板”,便成了平房,只有城里的“老户”才会有窑洞,窑洞的历史悠久,后来房东在院子里给自己改了幢二层小洋楼,还装了可以自己烧煤炭加热的锅炉暖气。房间里装潢的很是漂亮,直径一米的吊灯,豪华的实木家具,平展的绒毛地毯,虽然我只进去过一次,但印象一直很深刻。
该上小学时,因为出不起五百块钱的借读费,父母便决定让我再上一年幼儿园,那时,我成了整个幼儿园年龄最大的“孩子王”。
幼儿园的大门口是一条大路,每天下课,我都会带领着一群“小兵”在路上东奔西跑,相互追逐打闹。
春天的时候,漫天都是黄土,睁不开眼,有时候连呼吸都困难。那时候,山上还没那么多树,似乎植树造林这样的政策,我也没有怎么留意,总之,这座城市给我的印象就是:马路上有好多车,人们穿的衣服很花,天气不怎么好,没有清澈的小河……
02
上小学后,学校距离家要步行大约半小时。小学五年级之前,我去过这座城市最远的地方,就是跟着母亲一起到市中心。
这座城市的市中心,是在三座大山的中心处,地处三条河流的交汇处,人们在此处修建了广场、大桥河许多高楼大厦。市中心,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人最多的地方。站在市中心的广场上,一边是一条马路,马路对面是各种商场,另一边则是一条河道,河道很宽,大概有上百米宽,一座大桥横跨在河上,上面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三座大山各有其名:宝塔山、清凉山和凤凰山。相传三座大山组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遥相呼应。这三座山除了宝塔山我只是在小学时上去过一次之外,其余两座山都去过不下十次。
宝塔山,山如其名,山上有一宝塔,相传宝塔建于唐代,历史悠久,塔高四十多米,有九级,不过一直没有机会登塔眺望。宝塔山有烽火台,在山的最高处建有摘星楼,站在摘星楼上,可以俯瞰全城,夏天时,山上绿树葱葱,景色宜人,不少前来旅游的人都要到此处观景。
清凉山上多佛寺,自第一次去时就见沿路尽是卖香纸的小商贩。山上有许多寺庙,各种佛祖菩萨皆供奉于此。我第一次到此,是母亲带着我去“出关”,在我腰上缠上常常的草绳,在一个有着四条腿的桌子下面钻来钻去,每钻一个角,便会有人将我腰上的草绳剪去一段,一旁的寺庙住持还在嘴里念叨着什么,直到草绳剪的所剩五斤,方算结束。
后来经常和同学朋友去清凉山上游玩,买几炷香,胡乱的进去拜一拜,然后一群年轻人嘻嘻哈哈的到处乱逛,不时的拿出手机拍照。现在,我还保留着许多那时候在山上拍的照片,大家满脸的青涩,那时候我还没开始用剃须刀,还留着盖过眉毛的刘海,还穿着白衬衣和牛仔裤,那时候大家都还经常联系……
凤凰山,一直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早晨天没亮就有人上山跑步运动。上山的路不止一条,四通八达,有较为陡峭的石阶,也有较为平坦的“懒人道”,如果不怕路远,还可以沿着车行公路蜿蜒上山。凤凰山上修有城墙,有一个拱形的城门,听说也有些历史,凤凰山脚下有着当时红军驻扎的旧址,几孔窑洞里,摆放着几张破旧的桌椅,墙上挂着革命军人的照片和介绍:周恩来,朱德、白求恩……
大概自从那个人走之后,我再也没有登上过凤凰山,偶尔在朋友圈看到同学朋友在山上发的照片,即使他们不说是在哪,我一看照片便知道那是凤凰山,那山上的一景一树,一砖一瓦,早已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03
那天睡的比较晚,半夜一点多时,我突然很想吃家乡的擀面皮,多加点辣椒,放一些黄瓜丝,配上一碗酸汤,想想,真的有些想不顾一切的回去。
上大学时许多同学都觉得陕北应该有很多小吃,问我能不能带一些过来。这座城市的小吃确实很多,但大部分都要去平民百姓家里才能吃得到,近年来许多人发现了商机,有了真空包装,便也能带出去一些风味,但终归没有现做现吃来的美味。
除了擀面皮,还有“洋芋馍馍”、“油馍馍”、里面有各种豆子和红枣表皮呈现金黄色的“黄馍馍”,有夹着槐树花的“洋芋擦擦”,还有着金色的红枣糕、子长煎饼、荞麦凉粉……
还有些吃的东西是要用特定的工具才能做得出来,比如“抿节”。曾经跟着父母在洛川县住了一年,那里的人们热情好客,经常会提着一袋子的苹果送到我家。有次母亲做了抿节给邻居送去一碗,邻居吃完觉得很是好吃,便让母亲教她,母亲将做法详细说与她听,然后又将做抿节的工具借给她用,可第二天,她却拿来说那工具太难用,把手都磨破了。
原来,母亲唯独没有告诉她这工具的正反面是不同的,正面较为光滑,反面则有突出来的铁片,反着用,不把手划破才怪。
后来我们全家离开那里时,临晨五点多,零下十多度的气温,许多村民都来帮我们搬东西,甚至还塞了十几袋苹果在车上。再后来,我也只是从父母那里听来一点那些父老乡亲的事情,那里的路修通了,经济条件变好了。
家里的相框上一直放着一张照片,父母站在田埂上,我站在父母的中间,后面是一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那时候的我,个头刚刚到父亲的腰间。上大学时见到大片的油菜花,我依稀记得那味道很熟悉,后来终于想起,在我小时候,就见过这样的景色了。
04
上大学时,半年回一次家,每次回去,我都要用几天来再次熟悉这座山城。市中心的一座大楼因为发生火灾拆掉重建了,马路下面修了很大的一个地下商场,横穿马路的人少了,因为有了地下走廊,车多了,晚上回家的时候会赛车,有了好几个电影院,新开了好多家美食城……
前几年新修了好几条公路,投入巨资移平了几十座山修建新城区,原来的一区十二县变成了两区十一县,原来高中校园的后面,修起了好多住宅小区。
晚上的时候大桥边上的路灯亮起,三座大山上的彩色霓虹灯亮起,河岸边的动画投影也会亮起,不大的山城,瞬间仿佛被点燃了一般,灯火通明。一群人在跳着广场舞,全然不顾来往的行人,商场里依旧熙熙攘攘……
这是一座山城,我的身体,我的味蕾,我的肤色甚至性格都来自于这个地方,曾经我不停的在这座城市里来来往往,后来,来往的次数越来越少。
那里有我最亲近的人,有聊得来的人,有曾经一直陪伴着我的人,也有一直占据着我回忆的人。
我知道,山城之外,再无故乡。
延安,简称“延”,古称肤施、高奴、延州,原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府,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延安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