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

今日白露,万年历的每日一言这样写道:当下最好,别说来日方长。“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很多年了,总是在秋风乍起的日子就分外想家。

“衰荷滚玉闪晶光,一夜西风一夜凉,雁阵声声蚊欲静,枣红点点桂流香“。这样的美景不仅在诗中吟咏,在我的记忆里,家乡的秋就是这般美不胜收。

酷暑稍散,白露初凝,秋虫啾啾,寒霜未降,秋水澄清。记忆中,白露一到,中秋前后,就是收获的时节。早晨的田地里,长满了挂着晶莹玉露的丰盈待收的庄稼,在乡村的阡陌纵横间,有很多硬实的乡间土路,路两边长着野草开着野花,走路的时候,故意用脚把草尖的露水踩掉,感受脚底传来的清凉。

秋叶无夏花之绚烂,却有另外一种静美,尤其是白露过后,树叶并不一起变黄凋落,从浅黄到深红,它优雅从容的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田间的玉米、黄豆、棉花更是各有风韵,到了夜间,秋虫在夜凉如水里高一声低一声鸣叫不停,显得秋夜越发安静。

秋收,对于手种牛耕的时代,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秋收时节,空气里始终充满一种甜香,风吹不淡。等到收割的庄稼秸秆在村头渐渐垛成小山一样,秋收也就告一段落,开始犁地耕地的过程。记得儿时的很多个秋天的夜晚和早晨,都是听着村子旁边的地里远远传来的吆喝耕牛的大大声中入睡或醒来。

那时年幼,并无乡愁,更不知乡愁有几重,更无法想象,有一日家乡会变成思念的原乡,在灵魂深处成为一个温暖难忘的存在,而不是可依可靠,触手可摸。

还记得播种完的土地平坦整齐, 散发着泥土芬芳,盼望已久的中秋节带着幸福的味道如期而至。小时候的吃的月饼是自己蒸的,和现在烘焙出来的奇特味道截然不同。

母亲把面发的柔软蓬松,红枣切块,花生焙熟,芝麻炒香,苹果剁碎,和白糖红糖混在一起制成月饼馅料,然后一层面饼,铺一层馅,如此反复三四层左右,边缘压实,最上面一层用小酒盅、杯子、碗沿压出层叠的花纹,然后上笼蒸制,记忆中,蒸月饼的过程像一个世纪那么长,锅底柴火烧得红旺,小孩子吞咽着口水,趴在锅台边,陶醉的闻着渐渐从蒸笼里弥出的甜香,心急而期待。蒸熟后月饼大如银盆,白如皎月,母亲会在院子里摆一个小桌子,一家人围尔坐之,分而食之,对着清风朗月,开始期盼一年之久的月饼宴。

很多年后读到“仪式感”这三个字,才恍然大悟,当年对中秋节的热切期盼,也许并不是对食物的热爱,而是那种全家人围饼而食的仪式感。

昨夜晚归,在开门的刹那,恍惚听到一只蟋蟀在高高低低的鸣唱秋思,凝神去听,却又遍寻不得。遂关门再开门,开关之间,忽然间有泪湿面。也许,这只是一只在乡愁里鸣叫的蟋蟀,它怜我思乡念念,特来伴我入眠。

露从今夜白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露从今夜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