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道德底裤

近日有经济学家建言,每平方米补贴1000元给三四五线城市购房者,以7000亿元的代价去全国闲置房产库存,顺带解决地产商的杠杆过高和银行的潜在坏账问题,一石多鸟。咋一看,国家出钱买单,购房者肯定也不会反对,地产商更会觉得天掉馅饼,是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良策!经济学经国济民的高尚情操体现得无与伦比。

但是,凡事都有但是,特别是掀人底裤的事情肯定要有但是范式。

经济学最基础的逻辑是,价格机制也就是那只著名的看不见的手,才是供需均衡的秘密。东西卖不出,是因为价格太高,供给太多,无人以现在的均衡价格买光市场的供应量。所以对于房地产来说,现在的均衡状态是地产商不想降价出售,持币观望者不想买房,银行不能回收贷款,钢铁水泥等建材厂商库存挤压。所以高层着急上火,帝师挠头顿足。

回过来看,如果政府果真以每平方米补贴1000元的代价,引诱农民进城买房,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首先,这是以更多的钱去竞价不变的库存房子,那么根据供需均衡原理,地产商会提价,甚至会直接提高1000元每平方米。就算买卖双方博弈,这1000元以某种比例双方均享,国家以7000亿代价去掉大部分库存房子。那么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地产商库存去完,银行收回贷款,政府付出的7000亿补贴又通过房产交易税收的方式回笼,农民花光积蓄加负债得到了房子。

本来是地产商,银行和建材行业该共同承担的产业债务成功转移到了购房者身上,农民以多年积蓄和以后的劳动所得解决了经济的债务与发展问题。

是的,直到现在你都不会觉得有哪一方受损了。

但是,我们如果反推另外一直情形,就是政府不补贴购房者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地产商会衡量自己债务成本,迫于银行还贷的压力,审慎降价出售,农民以更低的价格购得房子,他还能剩余更多的钱投资于子女的教育和生活改善上。

至于银行能否完全收回贷款,钢铁水泥等厂商能否更快地去库存恢复增长,那是市场参与主体在价格机制下的自由经营,那是产业参与者应该自负的盈亏。

那如果说政府特别善良,非常愿意帮助地产商,银行和钢铁水泥等产业者,也非常想帮助农民,就是想花钱办好事,这钱应该怎么化呢?

你可以解除各种限制农民进城的行政法规,投资改善楼盘周围的教育和医疗设施,给予进城农民城市居民待遇,允许进城农民摆摊走贩,免除其子女教育的经济负担。有了这些便利与好处的吸引,农民自然心甘情愿进城买房,地产商的库存自然能卖出,银行的坏账风险自然能解除,钢铁水泥产业库存产能自然也就能优化解决。而政府以上投资,就能从库存房子销售税收中回笼,进城农民一方面摆摊走贩刺激经济发展,二方面也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多新鲜劳动资本。

经济学之经国济民,不能是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掠夺,而是要基于理性与同理心对国民公平对待。亚当.斯密首先写出了《道德情操论》,十年之后才开始着手写《国富论》,现代经济学家需时常审视自身。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济学的道德底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