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可士和的创意新规则

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变。就设计而言,也在网络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颠覆。在这一浪潮之下,设计的规则也一直在变。那么它的趋势是什么?又该如何抓住呢?

这本书通过我之前介绍过的设计师佐藤可士和以及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斋藤孝的对话,从中为我们揭示所谓「创新新规则」的理解。

创造规则的练习一 明确自身的「好恶」

回顾过往,我总是对一些事物模棱两可,觉得过得去就可以,给人的感觉就是很随和。但反过来讲,这样却是显得很「随便」。也就是没有一套选择的规则,那样个人品味就比较难以形成。

而作为设计师呢,就需要有明确的选择标准,能够斩钉截铁地说出:这设计我喜欢,这个设计不好看。选择喜欢的事物,就拿选择汽车这件事来说,可能从外观来看几辆车里面我们可以轻易说出我喜欢的是哪一部。但是作为设计师到这一步还不够,刚刚只是用了右脑。那用具有逻辑的左脑来说了,就要训练自己说出为什么喜欢的是这一部,因为颜色呢?腰线呢?轮毂呢?高度等等。把自己的喜好用可描述的言语描述出来,这不知不觉中也是在让自己的设计转化成为客户以及用户可以理解的语言的一个过程。

「设计」就是在「直觉」与「逻辑」两者之间找到最合适的平衡后组合而成的。

同样的,有自己喜欢的事物也就会有厌恶的事物。以平常心来对待它们,厌恶的东西也应有条理地梳理自己为什么厌恶的原因,然后组织好语言表达出来。举个栗子,每个人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也会有厌恶的颜色,那设计的时候将它们组合到一起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创造规则的练习二 对理所当然产生疑问

在我们的成长中,渐渐认为这个世界的所有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人为什么有两只眼睛,动物为什么都是四只脚,鱼为什么就是生活在水里?这些我们孩童时期有过的种种疑问,在大部头的《一万个为什么》里面没有找到答案,都渐渐被我们所忽略,所接受。我们变得不再质疑这个世界,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所以,到底是为什么呢?事实上,世界之所以是这样,很多情况下只是偶然。所以,设计师要做的就是从新思考一件事物,如杯子一定是圆的吗?如果做成方形的回是怎样?会不会不方便?用于男性的物品,如果给女性用会怎样呢?通过经常对再普通也不为过的事物进行思考,可以让我们抛开以前的「理所当然」,重新对事物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创造规则的练习三 打造自我风格

我们之所以是一个个独立有别于别人的个体,正是因为大家都各自不一样的性格,穿衣风格,择偶条件等等。作为一个设计师,更是要在保持自己对特定元素,设计风格上面的统一有更好的把握。

佐藤可士和将这种风格形容为函数。y=f(x),这条公式最重要的就是函数的运算了。每个人的风格其实就是这个 f ,对于不同的两个人,相同的 x 可以输出不同的 y 。所以,形成一个人的自我风格相当重要。

创造规则的练习四 共享概念

这个概念在这里作何理解呢?其实就是客户向设计师提出来的需求。

很多时候,客户的需求大部分都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每个人都这样提的话,难道每个设计都要千篇一律?所以,需要设计师在客户提出初步需求的情况下,再度深入与客户进行沟通,有了一来一回的沟通之后,才能做到充分理解客户心中的所谓「高大上」是要如何做,真正的目的是什么,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哪里。

同时也必须明确一个前提,大多数情况下,客户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就好像在汽车被发明之前,人们只会说我想要一辆更快的马车。照着这样的思路下去只会找更快的马,而不是做出一部蒸汽式的汽车。所以,不要被表面的语言迷惑,抓住言语背后的深意,才能提出真正的解决方案。

创造规则的练习五 一切都是媒体

提到媒体,我们脑海里面容易浮现出那些电视啊,广播呀,杂志呀,还有传统的报纸啦。佐藤可士和说,

媒体是能够表现所能够传达概念的场所,所以一切都是媒体。

所以,在佐藤可士和的眼中,商品不仅仅是商品,它也可以是媒体,货架也不仅仅是货架,当然也是绝佳的媒体。当你把产品当做媒体去思考的时候,就会想到我的外包装要怎样吸引正在便利店/商场里面购买的顾客,以便更好的让自己的产品在货架上脱颖而出,受到更多顾客的青睐,提高销量。以此为点,举一反三。

创造规则的练习六 打造品牌就是引出本质

作为设计师有时候承担的可能不仅仅是作为视觉层面的工作,而是要深入到客户企业当中,转换视角来寻找「自己的强项是什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绽放光彩」的过程。

打造品牌的过程,与单纯设计一张海报或者设计一个 LOGO 是有区别的。打造品牌需要着眼于全局,不局限在局部。但也要明白全体也是部分的集合。在做任何与品牌相关的工作时,站在企业的角度是仅仅不够的,也必须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来审视问题。

创造规则的练习七 创意不是提出的,而是产生的

创意的产生过程也是一个调查分析的过程。调查分析很重要,当有好想法时,既要了解市场,也要磨炼见识。将这两者进行整合,就能使其成为自己的所有物。最终使调查研究与整合融为一体。要强调的一点是,调查的过程千万不要在互联网上闭门造车,资料往往都是落后的。我们要通过人、场所与空间等「活」的地方进行寻找。这样的调查分析才更贴近真实,也更精确。

你可能感兴趣的:(佐藤可士和的创意新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