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听歌最小声的年纪

    一直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年轻人,青春活力,无忧无虑,走路带风,喜欢热热闹闹和疯疯癫癫。但今天听歌的时候发现我老了。

    小时候,听歌还是用的磁带。因为妈妈喜欢放歌,那时候的我,无论在家里的哪一个角落,无论正在玩什么游戏或者做什么事,都能被迫着听音乐。现在回想起来,只剩下我蹲在那里看妈妈洗衣服,妈妈放着的邓丽君的《甜蜜蜜》还犹在耳边。

    初高中时,那时候很流行用MP3、MP4听歌,自己也很羡慕小伙伴能带着耳机,哼着歌儿,于是缠着爸妈要了一个MP4,其实里面也没什么歌,就学着同学下载了一些当时的流行歌曲,现在能记得的大概也只有“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了,因为这首歌是当时我们班音乐委员—特喜欢周杰伦的女生天天都要带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唱的。

    后来读大学了,不知怎么才真正喜欢上了听歌,而且自己还会主动去搜索一些好听的但不一定是当时流行的歌曲,总喜欢把声音开得很大,让自己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不可自拔。还记得,我们学校在西南地区,每年总是有一段雨季,会持续1到2周的时间,天天下小雨,自己有段时间天天单曲循环着《只愿得一人心》,图书馆闭了馆,自己一个人淋着小雨走在图书馆门前的阶梯上。夜已深,无人问,心未凉,人单行。

    从那以后,觉得自己是一个爱听歌的人,但歌单的变化也很小,直到今天仍然感觉很多歌都是一直在听的。因为,我觉得这些歌的歌词写到了我心里去,而人的内心不是那么容易变的,我听歌也是在听自己的心声。所以,我每次听歌,声音都开得很大,因为我喜欢听它们的歌词。有的时候,会因为一句歌词而喜欢上一首歌,单曲循环,反复哼唱,只是因为那一句歌词能触动自己心中某一块柔软的角落。

    今天早上,我起来收拾完毕,坐在电脑面前,总感觉有些空空的感觉,于是我又把常听的歌单打开,希望填补一下我心中的空虚感。但音乐一响起,我反而觉得很吵,急急忙忙地把声音调到最小,然后今天一天放了3、4个小时的歌,我没有听清楚一句歌词,只是感觉熟悉的旋律环绕在周围,若有若无。我发现自己只是需要一些背景音乐来陪伴自己,无论它是什么歌,它的歌词写的啥。

    仔细思考了一下,发现自己是突然老了,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心理上自己老了。歌词构造的世界,歌词构造的情感已经不能触发我内心深处的共鸣了,自己变得不那么敏感了。对于社会人来讲,这是好的改变,说明自己不再向往虚构的世界和情感,能专注于自己所处的现实社会,做出自己最理智最合理的行为,成为符合社会标准的社会人。但对于独立的个人来讲,这是一种悲哀,当失去了感知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力,这个人就会慢慢遗忘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用通行的标准来伪装自己掩饰自己,最终让自己变成自己当年最不愿意变成的人。

    人之所以是独一无二的,就是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想法,如果人人都被现实社会改造成了同一个样子,那么这世界将会是多么无趣。即使到了听歌最小声的年纪,也要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就算将头发梳成了大人的模样,也要保留一颗青春的心。愿自己不会成为自己当年最不愿意变成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到了听歌最小声的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