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周记(5)

郁闷到憋内伤的一周。

  1. 练琴到存亡节点了。越来越难,内容多复习多,也愈发枯燥。他尽可能地少练、不练。练也是耗时间,拖到点儿了就算完成;勉强弹出来,不管强弱和节奏,也算完成。他对后果是有预料的。从高落差的父亲往低落差的母亲切换。上钢琴课不让我去,到了以后,又不让我旁听。做得不好,就安装玻璃心不让评说。本来胆小,只好压抑自己的火气,憋内伤。课上能明显的感觉到,老师克制下的不满和烦躁。音符反应慢,指法错位,变调、还原顾此失彼,节奏、时值错乱。

    这是最后的机会了。以后功课越来越紧,加上年龄渐长物欲渐起,这一小难关不咬牙挺过去,估计从此要告别钢琴了。无数的孩子就是这么过来的。

    弹琴对两手的协调、大脑的反应速度——这些都需要刻意练习——是很好的训练。入了门,作为一种与神对话、与自己共处的语言,音乐将是无可替代的慰籍。人生很长,有时人生也很苦,没有这些内心的柔软,怎么对抗生活的坚硬?

  2. 上周数学作业,要求画能体现出数字的最感兴趣的事情,可以用4幅、6幅、8幅图,要成系列。他选了4幅的,每一幅是一个独立的数字故事。系列故事要准备好长时间的,他挑了最容易的“捷径”,手疾眼快地做完后就玩儿去了。

image.png
image.png
  1. 续订了半年英语流利说,告诉他,每天坚持10分钟,可以返费。他直接说,算了,省点吧。问为什么,他说:反正我又做不到,不要浪费钱了。刚出蛋壳就一副未老先衰的样子,让人火起。

郁闷啊抓狂啊心塞啊。好歹也算个教学好手,在一些家长眼里,甚至有点石成金的手段。在自己孩子面前束手无策。

无数经验告诉我,家长无意识选择的生活方式,无意识采用的交流方式都是潜移默化。这种柔软的东西其实坚不可摧,它胜过无数精心选择的经典诵读、学校教育耳提面命,会被孩子在无意识中一脉传承。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要有意识地检讨自己的行为。孩子是复印件,那么原件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一个好帖子把两类家长的行为模式做了比较,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局促。其中有五点:

一. 关于沟通,多数父母认为父母的想法都对;而开明的父母则在想法不同时,通过沟通找到交集;

二. 对于孩子的特质,一般父母眼里的孩子只有优点+缺点,然后开始动手与缺点开
战,而开明的父母则整体性把它看作孩子的特点。

三. 一般父母用放大镜看孩子,开明的父母用望远镜看孩子。

四. 关于生命,一般父母认为生命就是竞赛,要不断打冲锋,稳扎稳打从胜利走向胜
利。在开明的父母眼里,生命是体验,挫折甚至苦难都是常态下的真实人生。

五. 关于教育,多数家长觉得教育就是说给孩子听,智慧的父母则是做给孩子看。不整天挣扎着做100分爸爸,100分员工……然后要求孩子做100分。可以
做60分爸爸,抽出时间做更好的自己。

真心认为,人应该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一生。吃和睡是猪的一生,再加上穿和玩,不能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生。

如果把人生比做一篇文章,那么,吃喝拉撒睡是这篇文章的文字——这是物理形态;衣食住行,组成文章的段落。而是否追求人生的意义,是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有,就是一篇有中心的合格文章;没有,形不散而神散,就是为人、为文的大忌,本质上把人降低为两足无毛的动物。生而为人,身体是动物性的,但能独立思考、有灵魂应该成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内涵。

看来,我认为的这些并不够,要做出来给他看。

母爱提供的是安全感,严厉、甚至有些苛刻的父爱则属于有些强硬的引领,连拖带拉到峰顶,指着一览众山小的风景,说:看,这才是你爹说的好东西。

这里当然有硬性的成分。但第一次当爸爸,也不是生下来就是爸爸,我知道我严厉,不会开口说爱,爱你的方式你不喜欢。

但,可不可以理解一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教周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