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腾讯云智能语音平台小微和腾讯物联云这两个平台,主要负责产品部分的工作。今天的主题是加入智能时代的浪潮,那么如何定义智能?作为智能时代的主体,智能产业是什么?
什么是智能产业
AlphaGo的出现让普通人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强大,事实上整个行业对AlphaGo也很重视,后续人工智能在其它领域上可以有什么发展,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事件。物联网也是近期比较火的概念。还包括AR和AI,新材料,无线充电技术等,各种各样的技术在近段时间不停爆发。
这主要得益于两件事情,一是在五六十年前,外国的学者提出神经网络这个概念。学术界到产业界有一个共识,一个概念从学术到真正的产品落地需要70年时间,今年已经是61年了,所以接下来整个领域里都会有一个更快的增长。
第二,这十来年,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已经积累了很多数据。这些数据支撑了人工智能形成的另外一个块板,这两个块板共同构建了人工智能产业的爆发。
一旦有新技术之后,就会想到怎么落地,在哪些场景去落地。这个场景包括现有的智能家居、智能车载、智能健康等,技术可以优化体验。对于科技行业而言,当我解决了原来的问题以后,这时候会产生一些新问题,但这对于从业者也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现象。
还有基于云的商业模式,会和以前有所区别。以前如果要做新应用,首先要去机房里租服务器,然后让专业工程师布置系统。而且因为App本身对于整个业务的需求量不同,就需要不同配置,或者不同环境的应用。当应用上线之后,用户量暴涨,还需要不停扩容,这样会存在大量人力成本的浪费。
我们在云时代里已经把这些情况考虑在内,可以智能扩容而不会对前端用户产生任何影响。开发者也不再需要买硬件实体,只需要购买服务就好。
智能领域给创业者带来的机会
智能产业目前市场机会较多的原因很多。
第一,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期已过,投资圈也不会再在这个行业领域中花费太多精力。
第二,新技术在不断成熟。而且这些技术成熟的速度远远比以前要快,因为现在有了数据,有了优秀的人才。美国和中国的顶级实验室也在产品开发上有了很多合作。
第三,用户接受的程度越来越高。亚马逊在2014年时推出智能音响Echo,整个概念并不是纯粹和音响互动而已,而是构建了整个开放体系,相当于在音响背后放了一个App store。这是对于开发者,以及对于用户来说是更实用的点,因而机会也就更大。
第四,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所有公司都在思考如何在智能领域体现自己的优势。现在国内很多大公司都在纷纷推出开放平台,这些平台提供各种各样的能力,让现有新科技的创业者可以非常低成本地实现自己的项目。此外,投资圈也高度重视智能领域。
根据麦肯锡报告的预测,2025年智能产业创造3.9-11.1万亿美元的价值,差不多就是一个中国2016年的GDP,对于现有创业者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智能创业者将会碰到的困难
事实上理想的确很丰满,但现实往往很骨干,这是所有行业都会存在的问题。接下来就讲讲智能领域创业者可能会碰到的一些困难。
第一,硬件成本太高,开模、生产、良品率等等,都是做智能产品时绕不开的问题。尤其是开模,如果做硬件只有这种方式。
第二,研发资源太难找,也没有专业技术。这个问题会是创业者更直接碰到的。
第三,人力成本太高。
第四,渠道弱甚至没有渠道,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在成熟的公司里,但对于创业公司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最后是售后保障弱,这是一部分比较隐性的成本,因为每个智能产品相对不是很稳定,所以销售出去以后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
怎么打造一个合格的智能产品
首先你要明确新科技到底有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我们发现95%以上的新科技创业者都会过高估计技术的能力。这个技术能力往往是决定最终这个产品能不能产品化的关键因素。我们应该了解新技术的真实局限。
1.人脸识别的技术可应用于刷脸支付,但在视频刑侦上的能力仍然偏弱。原因在于:摄象头像素不够高,拍到的都是颗粒状的脸;即使有了相对比较清晰的脸,因为不一定正对着摄象头,所以识别效果也不见得好。
2.语音识别技术已趋于成熟,但语义理解能力需要大量数据训练。
3.行为识别可用于周界、拌线等,但却难以识别人的动作模式。
4.现在物联网平台有很多,但系统间还未互通,标准也还没统一。基本上这件事情会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解决掉,因为国内很多大公司在做类似的平台,他们也会在这方面做一些努力。
5.底层芯片,模组商,通信方案碎片化严重,相互进入对方领域,主导性技术初露端倪,但离统一还有距离。
其次,明确主场景是toC还是toB。这件事情的关键在于,如果是做toB的产品,它的关注点和做toC产品的关注点完全不一样。而且往往有时候方向没有那么清晰,情况会更复杂。
toB的话,科技类里主要是方案商、模组商、芯片商,ODM、OEM、B端服务公司,产业链从上往下是一环一环扣下来的,这些基本上是中间环节,永远为后一环服务。toC的场景,主要是产品型公司和服务型公司,直接面向用户。2B2C就是平台型公司,一方面吸引B端的公司,一方面吸引C端公司,在B、C端都可以收费。
第三,一定要定义亮点,在功能或者设计方面做好差异化。
定义亮点可以有很多维度。以设计为亮点,比如美感、故事。如果用户对于设计、美感本身有非常高的偏好,就需要这些亮点;以功能或技术为亮点,比如差异化场景、技术优势;以数据为亮点,比如用户触达以及大数据增值。目前硬件已经没有太大差别,在内容上做大力投入会更有优势;以生态为亮点,比如小米自己做硬件,也可以把别人的硬件纳入到这个体系里来,进行资源整合。
事实上腾讯物联的平台也是这样的概念,我们可以把算法、模组包括现有整个通信协议底层打通,吸引开发者;还有价格,其实就是打价格战,通过补贴的方式收割成熟市场。
第四,了解外部平台功能,这个时代的创业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很多外部公司相互协作,创业者需要对此有足够了解才能明确和生态链的协作和分工。
以QQ物联平台举例,QQ物联降低了进入物流新科技的成本。创业公司可以借助平台的能力去打造合适的产品。而创业公司需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到底是重在产品、设计、技术、渠道还是品牌。所有这些元素都是对于这个公司本身竞争力的定义。
第五,做好渠道和过程管控,与平台构建好商业模式。
要想提升渠道竞争力,首先是要巩固和拓展老的渠道,其次是借助新的渠道,比如物联网平台、运营商,这种渠道往往会带来很多价值。
至于商业模式,这件事情在新科技领域是一个可以被重新探讨的问题,因为基本上是使用虚拟的服务,很多东西都是可以调整的。
这里介绍几种模式,一是License模式。比如人工智能公司手里有一种算法,可以去找不同的公司去合作,当产品出售时,因为算法本身做了激活,所以每次都能知道,并且可以根据算法用量去收钱,这个模式有很高的技术门槛。
二是硬件分成。麦克风里录音的模块,销售的时候付一部分钱,其次还有专利和授权费。此外,硬件分成也可以直接输出品牌,按比例分成。
三是服务费分成。今年下半年开始,很多汽车厂商开始在汽车内安装流量卡,用户可以联网收听感兴趣的内容,这里流量本身要收钱,内容授权也要收钱,这两部分钱对于用户来说只有一种概念,就是服务费。这个服务费里已经包含了所有的钱,这就是服务费分成的方式。
最后一个,就是项目打包。
第六,转变思路,注重使用期的服务。这一点非常重要,以前产品卖出去意味着结束,但在智能时代,销售结束才是刚刚开始,接下来要做产品运营。
在销售之前,不要对硬件品质妥协,不要对基础软件流程品质妥协;在销售之后开始软件产品运营工作;做好OTA功能,反复迭代。
如何与平台公司合作
平台基本都是大公司,他们构建了一个非常广的品牌,这个平台上可以借助很多能力。平台自己的考虑会是这样,首先,必须保证通用性,不可能专项开发。其次,平台比较重视战略合作。如果你和一些大品牌已经绑定,再和平台合作时,推动力会大很多。
和平台对话时,应该知道相互之间的诉求,了解相互能为对方带来的长期能力。还有善用平台的资源,比如优势技术、流量、品牌加持以及销售能力。平台资源是很多,但不好好应用的话会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