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将记录于微博上自己产品日常反思的话题#崔师傅产品日常#进行最后汇总。
--以下内容于2018年6月30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群哥上周来深圳这边租房子,已经决定从阿里跳到头条。每次跟他见面,我这么爱装逼的人完全装不起来,因为群哥简直逼王一般的存在。
--以下内容于2018年5月9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友人跟我说,你在小公司真好,产品、市场、运营什么都要涉及到,很锻炼人,让人成长为全才。我跟他说,做了越多非本职工作,越明白术业有专攻,也不会再说“这个只不过是……而已”这样的话。
--以下内容于2018年4月16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就像产品经理需要在用户价值和公司价值间做权衡一样,一个公司领导者也需要在员工价值和公司价值间做权衡。
好的产品经理容易做成一个好的领导,因为工作性质对其同理心的营造,可以同时站在公司的角度和员工的角度去决策。
首先是站在公司角度,我们叫大局观,通盘考虑,俯瞰视角观察问题,力求人事和公司决策上保持公司活力、健康、向上。其次是站在员工角度,把员工作为自己公司决策的用户,在保证公司价值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高员工幸福感、对公司的归属感,以及荣誉感和凝聚力。
为了做而做,不顾及公司利益和员工感受,把个别现象当成普遍现象,制度的更改不注重员工的体验,大搞办公室政治,又没什么担当。如果你的领导是这样的领导,然后他曾经还是个产品经理,那只能说明曾经有一个失败的产品经理去做了管理。
--以下内容于2018年4月4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如果你真的觉得没有意义,那就赶快滚蛋,别互相浪费时间。和平分手。
--以下内容于2018年4月3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上班路上学习,下班路上总结,这件事一定要坚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以下内容于2018年4月3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我在做决定前总是顾虑太多,现在的团队,完全配不上我,猪队友,你懂的,我也不知道我还在犹豫和留恋什么?
--以下内容于2018年3月27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我刚做产品的时候,有一位前辈跟我说,做产品经理,要学会狗的三项技能: 会咬,会舔,能受委屈。
--以下内容于2018年3月22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你为什么要和一群优秀人一起工作,因为和臭棋篓子下棋只会越下越臭!
--以下内容于2018年3月14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不破不立!当你的产品工作总是在做最大限度的妥协时,你便很容易陷入妥协的思维怪圈,而忽略摆在眼前,需要打破思维惯性的方案。
--以下内容于2018年3月13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分配了一些任务给执行力不强的人,就要不断的督促,一环出问题,整体工期延后,这个也要长心!
--以下内容于2018年3月13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今天,对于我来说,感触颇多。首先,我们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今天找到了解决方案,今天的解决方案来源于讨论,长期未解决的原因在于自己对此类问题的不熟悉和内心对于该不舒适领域的抵触,还有就是忙这个借口。其次,我的职位发生了变更,我便更不应该埋怨别人不去思考某些问题,同时也要不断审视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手段是否合理。最后,一个问题未被很好的推动解决,或者未被很好提到应有的优先级,某种程度上就是你个人执行力上有问题。上级对某个严重问题的不重视,你绝对有没有足够的提醒的责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自己以此为鉴!
--以下内容于2018年3月12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你的人生是你自己主导的吗?还是,你和我一样被推着走?或者偏安于小确幸?今年的目标是主导,不沉默,不抱怨,依旧一丝不苟
--以下内容于2018年2月10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过去一年深有体会的三个词,执行力~洞察力~同理心。
--以下内容于2018年1月29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新版本上线焦虑症,年末焦虑症,大城市焦虑症,年龄焦虑症,婚姻焦虑症。
--以下内容于2018年1月29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老马
臧克家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以下内容于2018年1月20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车祸后,陆陆续续处理了八天,基本上要天天跑交警队,车祸倒是没有给我留下什么阴影,倒是后续处理给我造成了不小的阴影。
给诸位开车坐车的朋友一点小建议:
1.一定要绑安全带!!!无论你在车子的哪个位置。说真的,我这次车祸如果没有带的话,早已呜呼哀哉。
2.上路前一定要检查自己的行车记录仪是否正常,这对你事故后处理至关重要。我们这次行车记录仪故障,事故认定整整搞了8天,千万不要对相关部门的办事效率抱有什么幻想!
3.遇到紧急情况,不要打方向盘的同时,紧急制动,车子翻滚不是闹着玩。连交警都说,他处理的车辆翻滚事故中,像我们这种只有些轻微伤的,是奇迹。4.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如果有一方是老人,吃点亏尽快了事。
--以下内容于2018年1月11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强如苹果公司,公司内部测试后,也要经历几次用户内测,才会发布更新。曾参加过iOS 11的内测,到beta 7仍旧感觉好多bug,即使是正式版本,也被扒出来不少问题。
别整天逼着我发布,也别整天问我测了这么长时间怎么还有bug,一切都在计划中有条不紊的进行,除了一天三催,能不能让运营和市场先把预热和宣传做好。产品做好了,配套的市场推广和用户运营没有到位,上去也白搭。
--以下内容于2018年1月11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会在一个地方摔两次跟头,一定是那时我比较慌乱。慌乱的原因不是事情太多,而是自己没有安排好。事情多已然是常态,仍旧慌乱,自己的责任便无可推卸。
--以下内容于2018年1月8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某种程度上,产品经理应该是一个多线程的状态,总是同时在忙几件事情,总是在考虑事情的优先级,腿跑断,嘴磨破,四处受气,到处背锅。
--以下内容于2018年1月4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元旦去了一趟黄山,念念不忘的是黄山温泉。群山环绕,月朗星稀,天微凉,泉微醺,飘飘然,天人合一般,人便释然了。
--以下内容于2017年12月11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有时候我不太明白别人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我一直在寻求一个解答,后来我明白了,明白了还不如不明白。产品经理说话不能太隐晦,因为太多的人只听自己想听到的内容。这半年一直在想很多大开大合的问题,幸好,我积累了很多失败的经验。
--以下内容于2017年12月4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前天,基友珂岩来深,我带他去深圳书城逛一逛,中午吃饭,我们选择了味千拉面,拿到菜单,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设计。
味千拉面的菜单,前边几页是小吃,中间部分是各色拉面,最后几页是其他主食。之所以说它有意思是因为布局,按照常识,味千主打日式拉面,多数人也是慕拉面之名而来,因此拉面应该放在菜单最前边,这样用户才最好触达。
不过站在经营者的角度来看,拉面一般为用户必选,如果能够在他们选拉面之前能够先浏览到小吃,会不会提高小吃的销量呢?换句话说,如果把拉面放在最前面有多少人会关注到后边的小吃呢?所以这个菜单整体结构的确定,一定不是拍脑袋或站在某一个角色的角度去思考,而是站在多方角度,并经过一定的测试得到的。
回归到产品,我们总是强调,产品经理要有用户思维,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其实更多的时候产品决策是一个基于目的性的权衡,不应该仅仅站在某一方的角度。
--以下内容于2017年11月20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人的标签是个好东西,能够快速构建对一个人的整体印象。我们总这样描述别人,他就是个XXXX样的人。其实哪个人都没那么简单,很难用一个标签概括,判断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需要一些逻辑判断。人的星座就是一个标签,所以更不擅长逻辑判断的女性更容易相信星座。
--以下内容于2017年11月16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小团队适不适合实施KPI考核的,KPI考核的核心问题在于拉低团队效率,这是一个经过无数次验证的问题。
对,我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去制定一个十五人左右的开发小团队的KPI ,一个我极不认同的事情,我试着说服上边采用OKR+激励的机制进行管理,但是上边只相信量化的指标才能对人产生实在的约束。
我总觉得小团队的管理者应该具备某些特质,或者说某种人格魅力,大家愿意朝你指明的方向,愿意跟着你干的感觉。一味以绩效作为要挟条件,以一个个的指标作为工作目标,带来的只会是是活力和效率的降低。
最悲哀的事情就是,道理我们都懂,仍旧还要错下去。
--以下内容于2017年11月13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上周末的时候,我去了一趟广州,去面基了一个在阿里做产品经理的同学。
推杯换盏间,我们讨论到了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产品经理,你怎么去了解一个产品? 然后就是我夸夸其谈的说了些,深入体验产品、理解产品逻辑、熟悉产品商业模式、了解产品迭代历史和推广方案等等,一个貌似考虑最全面的答案。
基友只是悠悠的说了一句,产品的每个角色你都体验一下。顿时见能力高低,一句话包含了我所说的一切,同时也包含了我没有说的问题,具象不空泛,看起来更像一个能够操作的事情。 从广州回来,我一直在思考,我给了一个看起来正确的方案,他给出的却是一个好方案。这就像做产品,你首先要有的是一个产品方向,它一定是具象的,甚至是简单的,它像一个地基支撑着你随后的具体产品细节,连方向都没找到,你跟我谈细节,有多大意义呢?
--以下内容于2017年11月13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存在即合理,做产品经理的这一年半,对这句话的理解越来透彻,特别是从老东家跳槽到现在的公司后。慢慢的,我不仅锻炼出了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我甚至学会了现在别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能力。当你站在别人的角度的时候,你甚至有点恍惚,是啊,这样的心态很正常,我为什么不用这样的心态呢?我理解他,但我不一定要成为他,这可能就是我不容改变的执念吧。
--以下内容于2017年11月8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今天中午,出去吃饭,转了一圈,感觉没什么可吃的,顿时有些感叹,现在公司周围吃的东西相对于在老东家的那个基地要多的多,但是还是没什么可吃的状态。我总想着变,奈何总躲不过习惯,我缺乏的并不是变的勇气,而是探索的能力。
昨天晚上和老板过了一个需求,本身什么都已经是想的比较清晰的,后来被老板把思路给带走了。今天早上产品内部对昨天晚上我跟老板讨论的需求进行讨论时,我变成了老板思路的维护者。刚来这个公司的时候,我像一个刺头一样,总是站在说服老板的最前沿,后来被胁迫的多了,我慢慢从心态上变成了一个老板意志的践行者。还好,我意识到了问题,独立的思考和问题分析是产品经理要具备的基本能力,然后才是兼听各方建议。
说实话,来这儿以来,我一直有种蛟龙入泥潭的感觉,我每天都在提醒自己,做到自己能做的最好,迷惘的时候,做能够提升自己能力的事情。
--以下内容于2017年11月6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今天说一个现象,叫幸存者偏差,它本是个商业词汇,同样也适用于互联网产品的用户分析。
1.先说概念: 幸存者偏差意思是指,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因为死人不会说话),此资讯可能会存在与实际情况不同的偏差。
2.再说产品中的应用 由于幸存者偏差的存在,产品经理进行用户调研和用户分析时,经常会忽视掉部分用户已经沉默或用户已经过筛选的情况,从而导致决策偏差,或制定导致用户流失的决策。
3.最后说自己的经历
背景:我们是一个女主播在平台接男性电话的应用。正题:老板提了一个需求(老板需求呵呵哒),需求内容是通过女主播的话单行为判断出主播是否是上班族。我设定的规则为,近半年,周一到周五的话单中,10点到19点和晚上2点到7点的话单占总话单的30%时,则认为其不是上班族,也就是上班和睡觉时间还有很多电话的一定不是上班族。
然后,让运营给了十个一定是上班族的主播,用来验证规则,用规则得出来的结果是十个中只有一个是上班族。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平台的用户特征是,主播需要随时能够接电话,那些不能随时接电话的上班族慢慢就不活跃或流失,留下来的,即使是上班族也是能够随时接电话的。
也就是,平台的上班族已经是经过平台筛选过的,她们跟非上班族的主播无异,从话单行为上根本没办法区分。(呵呵哒,分析结果给老板后需求不用做了)
4.其他应用
①当你发现应用中有些流程体验很差,要进行优化时,运营告诉你,这个修改了会让老用户不习惯,况且也没有用户反馈过这个体验差,你就可以用幸存者偏差反驳他们。
②当团队中的产品或运营盲目模仿竞品开发促进活跃的活动或功能时,你可以告诉他们,别人平台的幸存者和自己平台的不一定类似,活动和功能,要不基于平台用户特点,要不基于某个目的,不要盲目抄袭。
--以下内容于2017年11月1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在之前的公司和现在的公司遇到过两个能力和现在的职位完全不匹配的经理。但他们活的比谁都好,不能说左右逢源,最起码滋润的很,甚至老板也知道他们是什么情况,但是他们就是那么奇怪的一直在那里。
这是一种能力,让老板觉得你无功劳有苦劳,也就是无能力有说辞。相信这种情况也比较多的存在于老板极度自信的公司,这些老板相信自己听到看到的,对自己的判断极度自信。
--以下内容于2017年10月25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严歌苓有一部小说叫《小姨多鹤》,故事围绕两个女人展开,一个是日本战败后从集体自杀以效忠天皇的移民村里逃出来的日本姑娘多鹤,这是东北土生土长的中国妇女朱小环。看的时间有些久远,但是至今记忆比较深刻的是多鹤有次感觉自己活不下去了,准备去小树林自杀,但是想了想朱小环这个和自己纠缠了半辈子的女人,突然感觉有什么过不去的呢,为什么不能将就活着。
说这段话,是想告诉自己,无论是一个多么坚守信念的人,在一个充满将就的环境里也很容易被同化,因为将就总比坚持来得轻松越快,况且大家都这样。
--以下内容于2017年10月23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今天拆开了讲一讲项目驱动产品经理成长的问题。
私以为,项目对产品经理的驱动分为两方面,第一,项目氛围驱动成长,第二,项目内容驱动成长。
所谓项目氛围,便是项目中的人,也可以说是那些与你合作的人。产品经理的工作性质上多会独立负责某个模块,在此过程中需要与你的直属上级(产品总监,产品负责人,项目经理等)、程序员、设计师、测试、市场、运营产生错综复杂的合作。其中你的直属上级可能某种程度上对你成长的驱动力最强,而其他人员如果具备专业、负责、乐于讨论、勤于思考这些一种或多种特质,那对于你成长的驱动力同样不容小觑。
所谓项目内容,即项目方向、内容、领域,也就是赛道。项目内容对于产品经理能力提升的驱动多是在垂直领域,因为产品经理在项目中的战略位置,产品经理要比项目中的其他人看的更多更远,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产品经理必须不断的体验学习。
一般来说,对于产品经理来说项目驱动要比自我驱动带来的成长多得多。如果你发觉你当前的状态是自我驱动带来的成长比项目驱动带来的多,那你就需要考虑一下,是你没有搞清状况盲目自信,还是你确实应该该去寻找更大的舞台了。
--以下内容于2017年10月23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一个产品经理的成长有哪些因素驱动?自我驱动和环境驱动(也可以说是项目驱动)。某种程度上自我驱动决定了产品经理的上限,项目驱动决定了产品经理的基准。
自我驱动不必多说,从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和性质上来说,无论是对世界、社会、人性,还是架构、功能、界面,产品经理成长的驱动力,一定是蓬勃的好奇心、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项目驱动也好理解,好项目使人成长。更通俗讲,跟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臭,跟高手过招,无论输赢都会有收获。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更是这样,一个好的项目甚至可以让其产生质的飞跃,无论是视野、品味,还是逻辑、经验。
--以下内容于2017年10月18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一个优秀的新媒体推广方案,一定是基于对传播者人性的满足,而非对传播者物质的奖励。从宏观上来说人性中的特点可能人人都有,而你并不能找到一个人人喜欢的物质,如果非要较真说钱貌似人人喜欢,那么钱的数目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今天和市场运营讨论推广方案的时候,我一直很出戏,没有一个市场推广目标,不结合平台特点,也没有做成本和效果的预估,简直像玩一样。
推广创意这种东西,很诡异,可能一个人的灵光一现比你拍着脑袋想好久得出的方案更吸引人。我现在也没什么好的创意,但是我想了一种笨方法:
1. 穷举三个环节所有选项:平台特色~人性特点或可提供的物质奖励~推广目标
2. 对选项进行优先级排序,并按优先级给出权重
3. 然后从三个环节各取出一个或多个关键词进行排列组合,根据关键词想出一个方案,并计算其权重
4. 再把所有方案按权重排序后供大家讨论
--以下内容于2017年10月12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到上大学的时候,我还认为电影好看是剧本写的好和演员演的好的结果,跟导演有毛线关系。后来对电影的兴趣越来越大,看的电影越来越多,对电影的了解越来越多,发现一部好电影的灵魂是导演。
后来我选择了产品经理这个职业,总会有人问我,老板定的方向,程序员写的代码,你们产品经理对于一个产品来说是干什么的呢?我会告诉他,构建一个产品的灵魂。
--以下内容于2017年10月9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成功的经验对于产品做决策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下内容于2017年9月15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我有时候在想,每个人都是自己作为运营者的一款产品,而用户是和你有交集的人。有些人在运营过程中注重用户体验,所以别人与他相处时如沐春风,有些人在运营过程中毫不注意用户体验,所以别人总是对他敬而远之。
--以下内容于2017年9月14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俗话说,两个女人一台戏。好多女人就是一台后宫戏,或者青楼戏,今天就亲眼见识了青楼争宠的戏码。
我现在做的产品是声优平台,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声优,本质上是提供陪聊服务的女性,收入较多的女性一般都是有自己的金主,且与金主产生微妙的情人关系。
等同一个青楼,我们平台的声优也分为不同的等级,第一类是头牌,有自己的大金主,每来必点她,对她更是挥金如土,由于费用设置的门槛高,较少有散客能消费得起;第二类是名妓,有自己的一些小金主,生意也算红火,小有名气,游刃于各个小金主之间,费用门槛不高,有走的也有新来的,迎来送往,也落个不亦乐乎;第三类是普通妓女,接待一些零散客户,挣一个是一个,勉强也能维持生计。
今天这台青楼争宠的戏码发生在第二类声优之间,他们之间的小金主多有重合,小金主消费能力有限,点你不点她,所以二类声优彼此之间心生各种不满。今天主角小紫和小可便是便是两个类型较为重合的二类声优,金主重合度自然也高。问题是小可技高一筹,所以小金主慢慢开始对她有一定忠诚度,所以小紫便受了冷落,也没了收入。小紫妒火中烧,女扮男装,告诉各位小金主,小可对他也是整天叫老公,整天你侬我侬,别以为自己坐的高端轿车其实坐的公交车。
小紫哪曾想她道出的是整个平台大家心知肚明但又不愿捅破的事实,小金主们被恶心到,遂放弃平台,去他处玩了。这样一来小紫被平台驱逐,小可又要重新培养金主,两败俱伤,平台也没了分层。
我曾经看过一篇研究报道,由于生理原因女性具有较强嫉妒心和占有欲更强,同时缺乏理性思考,较男性更容易做出鱼死网破两败俱伤的事情。产生嫉妒心的根源在于比较,杜绝这种事情再发生的方法是,不让她们相互之间知道,是谁在给他们花钱,也就是隔绝比较。
--以下内容于2017年9月13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如果你明明知道现在做的事情是错的,你又无力改变现状,还有什么理由让你继续错下去呢?
下个版本,下个版本,到底是哪个版本?
问题一直都在,却一直都没有解决。认真反思,认真决定。
--以下内容于2017年9月13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陷入一种紧张情绪中,在网龙的那一年我不敢说我是在做产品,来这边以后感觉像是了,但是,我现在担心的是明年我达不到我预想的工作两年经验的样子。
--以下内容于2017年9月9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今天参加了一个产品沙龙:AI时代,产品经理的认知升级。
分享嘉宾都是行业牛人,分享内容也是纯干货,印象较为深刻的有这么两件事情: 圆桌会议提问环节,有位提问者问正在做声纹认证的嘉宾:目前做声纹认证的公司有几家,你们公司如果在技术,推广,变现上脱颖而出?该嘉宾回答说,我的合伙人有政府资源。
另一位提问者问另一位嘉宾,我们家是做手环的,您有没有什么建议?该嘉宾回答说,我以前认识一个创业者,投身智能手表行业,搞新技术研发,把之前的家底全部赔光,后来LV出了一款手表,没过多久他们也出了一款,目前已经起死回生。
第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脉既资源和竞争力,第二个故事告诉我们,大多人还是被虚荣心驱动的视觉动物,品牌和包装有时候比新技术更有效。
--以下内容于2017年9月9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文章分享#昨天本来要发新的版本包,但是发现新包在某些型号的手机上了发生大面积的崩溃状况。程序员查了老半天一直认为是自己用了一个新框架导致兼容性出了问题,最后调整了一下午也没有解决。
后来一个程序员发现崩溃集中在某几个厂家的某几个型号手机,故用内存监测工具监测到我们家的应用内存消耗极高,一旦触及到某些型号手机rom对应用分配内存的阈值,就会引发内存溢出,而导致应用崩溃。
我们目前应用,历经几代程序员之手,代码中存在大量静态变量和低频使用框架,同时内存请求和释放都较为混乱,所以内存消耗较大。对于内存管理较为出色的系统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不是哪个手机厂商的系统都会把内存管理做的那么好,所以崩溃也理所应当。
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请一个较为高阶的程序员,重新架构,全面梳理。暂时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给目前一些程序员一些时间,让他们简单处理一下。
所以说,小公司才该请高阶程序员,高阶程序员带来的开发效率和性能的提升绝对不是几个低阶程序能解决的。某种程度上,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绝对小概率事件,小公司赌不起,也别瞎赌。
--以下内容于2017年9月6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最近很是挫败,连续两周出了三个方案,全部都被否了,今天的方案被否的时候,我反应比较激烈,原因其实也不用多说,无非有气又恼,自尊心作怪罢了。
我现在接到任务是提高拨打转化率和付费转化率,形式又只是大体方向,比较看产品经理对自己平台新老用户的了解程度和一些创新性思维,总之,我现在输出的方案,他们都不满意。
我回头想想,确实不太令人满意,解决问题的方式较为古板,没有触达核心,说到底,我现在的老大还是一个经验老道的产品经理,发现问题的眼光很锐利,不服不行,差距还是有的,继续努力吧。
--以下内容于2017年9月4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最近要买一个Android机,理想的价格是不高于3000元。
要买Android机是因为发现作为产品经理,特别是移动产品经理,对每个端不说熟练,最起码都要了解,我一直在用苹果,对Android的基本交互、设置、权限操作、用户习惯等都不太熟悉,这对需要兼顾苹果和Android两端开发的我来说确实不应该;定价3000元,主要是因为之前被Android千元左右的机子坑惨了,用过的都应该有感触,用不过半年就会出现连环画似的卡顿,特别是像我这种手机上一般不少于100个应用的人,中高端Android机才是正确的选择。
左右思考之下,选择了OPPO R11,其主要原因是作为产品经理的我,做一些决策一般采用用户导向,我现在在做的产品女性用户70%以上都在使用OPPO和vivo;同时,根据统计去年Android机的出货量OPPO已稳居第一,主流用户也是女性。
总归是要花3000元购机,所以还是在线上看了一些评价和评测,并去实体店看了一下真机。去实体店时发现OPPO R11真机无论是从外形上、拍照体验方面,还有双屏功能,闪充功能都比较吸引女性用户,我女朋友体验一下以后对R11赞不绝口,并坚定的支持我买,我估计我买回来也会先让她用一段时间。
有意思的是线上的评价,京东、淘宝这些主流的电商平台一溜水的好评,知乎、虎扑it专区、Zol社区这些社区一溜水的吐槽。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电商平台一般为购买者评论,购买者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女性,另一种是为女性购买手机的男性,无论是这两种的哪一种,都是女性满意便会有好评,R11的女性满意度绝对是高的;而社区吐槽的地方无非是,性价比低,性能偏差,购买者的钱一大部分用来支付厂商的广告费,更有甚者说国人购买此类手机造成手机厂商不把重心放在技术研发,而放在品牌推广上,阻碍手机产业的发展。
我其实挺讨厌社区这种站在自己的角度去judge 一切的态度,在Android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状态下,OPPO 能够让你在想到要买手机的时候就能想起它,并且能在你想买的时候能够马上买到,这是需要有多么牛逼的渠道推广和供应链才能达到;再说性能,什么叫性能好,在我看来,就是能够满足你目标用户所能达到的性能即为性能好,定位女性市场的OPPO 无论在功能和性能都能满足绝大多数女性,而且我觉得性价比高的标准就是用户愿意买单。那些基于自身认知,到处judge ,到处叫别人傻逼的人,并不比任何人看的清晰,比别人多的只是因为无知而产生的优越感。
--以下内容于2017年8月31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说实话,我很不满意我当前在做的产品的现状,所以跟上司说了些我的疑惑,话语很尖锐,带有一些责备的语气;然后我又怼了老板,虽然语气稍微缓和,但是仍然有一些质疑的口吻。
不知道我这样做是对还是错,也不知道以我现在的能力和认知是否有质疑他们的权利,事后我这样说,当然是有一些后悔了,是有更加温和的方式的。
我后悔表达方式上的问题,但我不后悔自己说出了疑惑,产品经理是一个产品的魂,魂不守舍,产品怎么会不动摇,怎么会不发生问题。我是希望他们能够感受到我对产品的重视和负责,而不是对我有什么成见。
--以下内容于2017年8月31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和女朋友都在深圳工作,为了方便她上下班,我每天上下班都需要坐1个小时的地铁。刚开始的时候有些不适应,慢慢的把这两个小时变成了每天充电、学习和思考的时间。
今天在一个产品社区看到一篇文章,快读完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曾经读过这篇文章,我突然意识到,海量阅读对于我而言只是增加了必然会遗忘的记忆,内化吸收的东西太少。
所以,今后文章分享必然是我已经阅读两遍以上,并有些自己的见解,才会附我的见解后分享。不再做读完,感觉不错,分享出去,然后被遗忘这样的事情。
--以下内容于2017年8月30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产品很容易被judge,因为产品的核心在于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又会有一些不同的方式,具体哪种方式好又因人而异。
不像程序员,行外人很难去鉴定代码质量的好坏,产品解决问题的方式却很容易被一些不明就里的人评判来评判去。这个时候产品经理的职业性就应该体现出来,一是自信,另一个是要站在评判者的角度去思考,他提出这样的评判的出发点和核心目的,然后再思考这个评判是否有意义,如果有,还是要虚心接受,如果完全是他人的臆想或自嗨,也一定要听完,然后忘记。
最近越来越发现,越是到UI 、交互这些东西,越会浪费大量时间去讨论,最后并不能讨论出什么好的方案,明显是在浪费时间。
--以下内容于2017年8月25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今天把我的疑问抛出来,市场、产品、设计、运营一起头脑风暴了一下,感觉收获颇多,顿时发现这种头脑风暴还是应该定时的开展。
今天清晰的有以下几点:第一,对于我们,目前的业务推广确实是一件难事,放在谁头上都是难事,用户up值虽高,但每一个环节的转化率都是比较低的,忠实用户群体年龄偏大;
第二,我们现在的业务核心比较偏向于传统陪聊,也就是提供平台,连接用户以后,聊什么内容,都交给了用户,这种传统式的陪聊用户群体小,且年龄偏大,可拓展性差。而当前市面上较为成功的语音类产品,都是用语音有目的性的连接用户,语音只是载体,玩法才是核心,比如一起狼人杀,一起王者荣耀,一起连麦睡觉,一起倾听故事;
第三,新用户是水源,对于老用户,无论是忠诚于平台,还是忠诚于平台上的声优,他们对于平台的忠诚度已经达到了一种难以置信的程度,他们的消费行为已经具有一定规律性,月消费金额也基本固定,继续挖掘具有一定难度。而新用户是具有无限可能的群体,是带来爆发基础,所以怎么让新用户了解产品和更多的停留在应用才至关重要,这是产品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内容于2017年8月24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入职四个月以来都在做功能,没有一个时间让我认真的思考一下,我在为谁做东西。
之前给我的定位是拓展新用户,拓展来拓展去,突然发现,拓展新用户不仅仅是产品的事情,还要有市场和运营的协助,他们也就是协助,主导还是在产品。
作为一个产品菜鸟,我的修炼之路还长着呢。
--以下内容于2017年8月23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先叹一口气,然后,反思一下。
第一,人真的很容易习惯。刚来这个公司的时候就觉得目前这个产品,消费门槛高,对新人不友好,所以转化率较低;产品规则繁复,新用户理解成本高,所以留存率低。但是,跟了几个版本以后,我似乎慢慢习惯了他的高门槛和各种规则,甚至还有了要加规则的意愿,问题仍在,初心已忘。
第二,如果你要改变产品对新用户的规则,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去找几个新用户过来,让他们用一下,听一下他们作为新用户对当前应用的看法。这比你自己去苦思冥想要有效的多,往往他们反馈回来的问题会出乎意料,颠覆你之前的想法。但是,要分析他们反馈回来这样问题的本质需求是什么,才能对症下药。
--以下内容于2017年8月22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在回来的路上,跟一个程序员聊了一会儿,他吐槽了一下产品和市场,总体意思是在说你们整天开会,开完会就加功能,收入推广各方面一点也没见起色,局外人一眼都能看的出来,我们现在最缺的是市场推广。
听到他这么说我有些汗颜,目前的状况我背了所有的锅,第一,版本研发到稳定花了两个月,市场说,没有稳定的版本,我们不敢推;第二是,如此长的研发周期,对一个小团队来说太长,而且,现在线上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
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出问题作为主导者,我手里才有多少可打的牌。
--以下内容于2017年8月20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刚刚洗澡的时候我才意识到,犯了一个多么愚蠢的错误!
首先,作为产品,我设计了一个功能,竟然去问程序,我这个功能能不能实现某种情况!
其次,这个功能要实现什么样的效果,我根本就没想明白,也没定义清楚!
难怪会被开发怼,难怪会被说没有逻辑性!虽说是对已有功能的改进,但是对原来功能没有做透彻的了解就提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改进方案,这问题确实在我。
--以下内容于2017年8月18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和程序沟通是门艺术,今天被我司后台程序说逻辑不行,搞得我好没脾气。
话分两头,产品和程序沟通前,最起码的状态是你已经明确你要做什么,自己都没想明白,被别人怼也活该。
另外一点是产品的心态,产品是项目的源头,需求输出前一定要考虑清楚,无论这个需求再小,或者无论你多忙。需求是你提的,出问题这锅不会有人为你背。
--以下内容于2017年8月16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视频直播风风火火,语音直播异常低迷。
原因显而易见,对于直播来说,最重要的两个点是观赏性和互动性,而语音直播天然缺少观赏性,我这所说的观赏性是指各个方面,能在感官上吸引人的都叫做具有观赏性,语音直播缺少的是更能够吸引人的视觉吸引,所以需要无限放大听觉吸引,纯粹受听觉吸引参与直播的用户属于垂直领域,赛道局限性大,很容易看到天花板。
所以趣味性才是语音直播的突破口,趣味性可以降低语音直播参与门槛,弱化用户对听觉吸引的依赖。而趣味中最普适的当属低级趣味,低级趣味并没有什么问题,更像是一个出口,有这样一个阴暗的小角落,在那里,你是真我,你卸下了所有伪装。
所以直播间就不是直播间,更像是西部世界,你花钱来玩,体会现实世界中没有的痛快与自在。
--以下内容于2017年8月15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没有几个高级工程,真的不要去设计什么复杂的系统,崩溃、溢出、bug,莫名其妙的问题,摸不着头脑的问题,让你high到爆!
--以下内容于2017年8月11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如果一个老板满脑子还是十年前那些东西,那么是不是注定这个产品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现在做的最心累的事情就是说服老板同意我的想法,做的最妥协的事情就是帮老板实现一些用脚底板想都知道是老板自嗨型需求。
应聘的时候,被不需要融资吸引,现在想想多傻,几个投资人,总好过一个满脑子不切实际想法的投资人。
--以下内容于2017年8月8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千万不要低估用户钻空子的能力,规则的漏洞会被聪明的用户利用,然后让你付出代价。
最近从后台看到很多异常数据,分析了很久才发现是某些用户在刷数据,巧妙的让人惊叹,马上完善规则,真是被用户好好上了一课。
--以下内容于2017年8月7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今天分享我自己因为粗心踩的一个坑,很低级的错误。我现在在做一个通话类APP ,网络通话比较依赖推送,推送规则各种借鉴微信,
但是,我忘记我什么时候把微信的推送的铃声关了,所以我一直觉得,微信推送是没有声音的今天用了其他应用的通话功能,发现推送不仅有铃声,还有震动,想了半天微信为什么不做,后来发现是自己设置有问题时,骂了自己半天智障马上补上了相关逻辑,让开发小哥开发,两个小时,安卓和iOS 就都完成了,功能上线已经两周,优化版本都上了一个,才发现这样的问题,而这样的优化对接通率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牵扯到系统设置的功能,参考竞品的时候不仅关注功能本身,还应该特别关注相关系统设置,以后不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以下内容于2017年8月7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经历了两次版本更迭,数据上的变更并不明显,本质上目前的产品是运营驱动型产品,同时,产品也还没有有力的市场推广,是时候在市场和运营方向用力了。而产品端,现在要做的,一方面是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是配合市场和运营。
--以下内容于2017年8月3日记录于本人产品微博:http://weibo.com/cuibenbenpm
#崔师傅的产品日常# 我该自信一点,再自信一点,无论是在设计师还是程序面前,要保持足够的自信。自信的前提是充足的思考,不是愚蠢的偏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