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p Doing List 」不为清单

「Stop Doing List 」不为清单_第1张图片

今天看了一篇有关段永平的文章,是他上个月在斯坦福校园与华人学生进行交流的汇总。在这次交流中,段永平多次提到了「Stop Doing List 」这个概念,在投资、社交、找工作、创业、人生发展等方面都可以应用。

「Stop Doing List 」的核心在于:做对的事情。至于什么样的事情才算是“对的事情”,是需要自己去积累和体悟的,别人不能来代替你判断对错的。而且,每个人生阶段的“对的事情”,也是不一样的。

我觉得段永平说这段话的时候应该是挺诚恳的,因为他指出了“做对的事情”是一种思维方式,不是一种技巧或可以直接套用的公式。而且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你可能需要想很久才能想清楚。

但很少有人愿意去花时间思考这件事,或者根本就不想思考。想要转变一个人的思维,往往比转变行为更困难。

段永平举了一个他自己的例子:当年他所在的公司招了不少人,大家对工作都不满意、都想离开,结果只有段永平行动了。两年之后他做出了小霸王,而那帮人还待在原地。不是没有更好的机会,而是他们没有停止做wrong thing。

不为清单本质上是一种长期思维,需要的东西,刚好与人类的本性相反:
- 人类大脑进化的特点,就是只能看到眼前的、能够实物化的、短期的利益,很难想象出长期的、抽象的利益。
- 厌恶损失的心理特点,对于已经到手的短期利益,我们也很难主动放弃,去交换长期利益。

所以过了十几二十年,大部分人还是在眼前的利益上打转,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有句老话会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吧。

我个人觉得,不为清单上除了要有自己不喜欢的那些Wrong things之外,还需要有自己喜欢的那些Wrong things。

为什么喜欢的事情也有可能成为Wrong things呢?因为我们可能同时里对摄影、写作、绘画这些事情都感兴趣,但我们只有一份时间,应该用来聚焦在那件与你目标最相关的事情上,而不是平均分配给这几件事情。

只有最关键的那一件事情才是right thing,其它的事情就是wrong thing。这其中的细微差别,我也是到最近才感知到的。对抗这类Wrong things,可能比不做自己不喜欢的那些wrong things,还要难。

巴菲特的25/5规则也说了:列出这辈子要做的25件事,然后只做头部的5件,再也不要去想其他20件事了,否则它们会浪费你花在「最重要的五件事」上的时间。


相关文章:
你的生活,应该常备奥卡姆剃刀思维

前一篇:
暗时间的实践原则

你可能感兴趣的:(「Stop Doing List 」不为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