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VS"王思聪”到底谁错谁对?事情的真相真的这么简单?

冯小刚手撕万达王健林,王思聪表不服硬刚正面。

到底谁错谁对?事情的真相真的这么简单?


对于出轨什么的,我从来不随便评论,我觉得那是别人的家事,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别人说三道四的总归不好。就在昨天网上热议的“出轨”事件还没过去,这不就又出事了。这件事情的起因是因为一部电影,我们先来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起因是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根据冯导自己所述这是一部“年度口碑最佳”的电影。

微博截图,按时间顺序。
微博截图
微博截图
微博截图

好了,事情呢就是这么回事。既然起因是电影,那我们就从电影说起。我很少看华语电影,在我印象里华语电影大多数都是迎合大众,要么是喜剧片、要么是爱情片,很少有我喜欢看的类型。我记得我看过冯小刚的《老炮儿》,看完之后,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我说“老炮儿”是我看过最好的华语电影之一,看懂的人感触都很深。

我们站在冯小刚的角度来看,冯大导演算是中国电影行业中的业界良心了。在中国电影院线看电影的集中群体年龄分布在18—25岁之间,这个年龄层的群体都还是比较年轻化,他们更喜欢看的是喜剧、爱情之类的,这也是中国电影在国际上一直没有太好作品的原因吧。

中国大多数导演为了票房太迎合观众了,换句话说,他们之中好多只认钱不在乎奖项。而冯小刚的电影更多的是讲人生、感悟、精神比较偏向于思想化的东西,比较晦涩难懂,这也是我喜欢的原因吧,当然就以现在冯小刚的身价可能也不太在乎钱了,又或者又想钱又想奖项,谁又能知道呢。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利波特,冯小刚说他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是年度口碑最佳的。当然了,自家的孩子还能有不爱的道理?当然我也承认冯小刚出品的电影在我看来的确是非常非常不错的了。

我们在从万达的角度,从受众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话,排除冯小刚在电影行业的影响力,把《我是潘金莲》的出品人换成一个普通一点的导演,从商业的角度我觉得万达的做法也并没有错。从商业的角度来讲《我不是潘金莲》可能并不是太受观众的青睐。

来自个人朋友圈截图

我们设想这部电影和一部青春期爱情电影同时上映,出品人同时又都是新导演,排除外在因素。我想可能青春期爱情电影会更受欢迎。作为一个企业,要对得起客户,要讨好客户,迎合他们,要赚钱,那么多员工等着要养活,所以要说万达那也没有错。

事件中还提到了挖角,两家都说被对方挖了人。具体我们也不太了解,就更不要去讨论,在商场上太稀松平常了,这种事情更没有对与错。

我们就事论事。冯大导演的做法稍有点欠妥了,这样的公开信,并不能解决问题。

强者温静如水,弱者暴怒如虎。

但是我们毕竟不是冯小刚,不知道冯小刚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我可以说他某件事做的对或不对,但我们不能够盖定义说人家这个人怎么怎么样,这是做人的原则。

人们常常对自己已经得到的没有多大感觉,但是对自己付出的却记得很清楚。就像借钱,借来的钱没什么太深刻的记忆,但是借出去的钱能记住一辈子。

如果这件事情不是商业上为新电影的炒作,作为一个人来讲,那就是冯小刚心里觉得委屈了,这种委屈,一部分是现实。另一部分万达不太看好冯小刚的片。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发泄一下。虽然除了万达,其他都是基本40%的排片率,但是自己的孩子无疑是最出色的,自己拍的在自己看来无疑最有价值的。

而万达呢,万达也需要发泄,王思聪也说了,华谊挖人,加上片可能是好,但是受众不广,不赚钱,你作为大导演是不是应该做出又迎合观众,又有质量的电影呢?

所以没有谁是谁非,我们作为观众论的应该是哪方面的感受,更贴近于现实,怎样做或者避免什么,更能够让我们获得认可与尊重。怎样才能让我们避免纷争,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冯小刚"VS"王思聪”到底谁错谁对?事情的真相真的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