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2【现实】——时间是现实人的朋友

2018年2月21日 6222-麦兜了个悠-哈尔滨#剽悍读书营:我在悦读#

阅读书目:《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版

作者:李笑来

章目:第2章现实

推荐度:依然满星


图片发自App



进入正题之前,说点题外的

第一章发布后,有的小伙伴说这本书有点读不进去,有的小伙伴说看了一半弃了,其实我也有类似的感觉,这本书真的很难读的快,干货太多,读快了消化不良,所以还真的比较适合精读。当时自己设定的目标是,每天一本书,一篇读书笔记,结果这本书,好像每一章都能写出一篇几千字的读书笔记…与自己起初的目标差了很多。

这本书第二章叫《现实》,第一节的标题就告诉了我以上的道理:想要速成绝无可能!

一、速成绝无可能

老话讲,做事要戒骄戒躁,而本章作者说:

先要“戒躁“,才有机会“戒骄”。

为啥?当你能骄傲的时候,说明已经有了些骄傲的资本,有了一定成绩之后才会发生。但是如果做事情开始就很浮躁,是很难有机会把事情做好做出成绩的,更不用谈骄傲了。

凡事想速成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是人类的天性就是希望自己的欲望能够马上得到满足。

书中举了一个赌王和赌徒的例子:区分赌徒和赌王有个很简单的细节,赌王是不玩老虎机的。赌王之所以能成为赌王,是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进而收益最大化。而赌徒虽然有和赌王一样的赢钱的欲望,但是他们没有受过有意识的训练,受人类天性的使然更喜欢5秒之内就能得到结果的老虎机。

类似赌博,酗酒、吸毒、7天减肥、3天教会,社会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刺激来利用人类的这种天性。其中最会利用人们这种心理的就是银行,房贷、车贷,都是享受在先的套路。

凡事想速成的第二个原因:

很多人不懂“有些阶段就是无法逾越”这个道理。

不管你做什么,都是需要时间的,甚至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刚刚在社群里跟一位姐姐讨论如何减肥,聊到最后,姐姐说了一句,慢慢来,找适合自己的方式,不要太心急,慢慢来。是的,即使知道并掌握一个正确的方法,但是也需要时间去实现,不能一蹴而就。

书中列举了一个人的一生各年龄段的自我满意程度,其中从15岁开始满意度开始下降,到45岁满意度降到最低,然后开始曲线开始回升,到60几岁,满意程度达到最高。

15岁之前,涉世未深,有父母保护,衣食无忧,所以很开心。过了青春期开始高考、开始上大学、谈恋爱、找工作、结婚生子、上有老下有小、上有领导、下有新人,随着人生的角色越来越多必然感觉忙碌、挣扎、无法享受当下。直到快退休了,儿女不用操心,人生也经历颇多的时候,终于有所感悟,走出苦海。

其实这就是一个普通人的心智,观察、感受、思索、理解、时间、回顾、直到恍然大悟或者误入歧途的时间——30年。

在这漫长的30年,人们越是浮躁,就越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越是现状不满,就越是浮躁。自此恶性循环,所谓的不幸福感,感觉到生活的压力和焦虑就是这么来的。

书中总结:一方面是自己欲望无限,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是我们自我满意度的不断下降。这就是人们不由自主地期望速成的根源。

然而,要想跳出这种怪圈循环,唯有接受现实: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书读到此,也愈发明白为什么近几年自己的状态越来越不好,自我感觉压力越来越大,可能更多的是自己做的事情太多,需求太多,事情没办法全部都实现,就会对自己不满意,越不满意就越焦虑,越焦虑就越不满意。甚至把时间都纠结在自我焦虑的情绪上,而没有花时间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如何能有效摆脱这样的现状。

二、交换才是硬道理

这节讲的现实是:

既然速成不行,那么只有交换。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长,人们想要的欲望只多不少,变得越来越浮躁。

一方面无积累,或积累太少。

一方面是没方法和经验,求而不得。

甚至把精力放在了追求欲望而不得的焦虑上。长此以往,恶性循环。

但是书中说有些人之所以能够平衡,是因为他们可以用自己有的去换、去满足想要的。再或者即使暂时满足不了,也能够通过努力或手段,花时间去实现想要的。

那么到底该如何做到这样的良性循环呢?

生活的本质就是这样,你想要什么,它偏不给你什么。摆脱死循环的方法只有一个——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要不断的想办法识别恶性循环,使劲的跳出去才行。

正所谓:“出者存、困者亡”。

那么如何用方法跳出在这种循环呢?

倒也简单

拿出一张白纸,中间画条线,左边先写“我有什么”,右边再写“我要什么”逐一罗列。

先划掉:无法用“我有”交换“我要”的;

再判断:能用“我有”交换“我要”的,找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

再考虑:“我有”但暂时换不到极其想“我要”的,需要用什么手段实现。

是啊,我们手上“拥有”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脱离现实的想要的太多很可能空欢喜。

只有拎清楚什么是对我们最重要的,再倾全力去追求。

书中还说,让一个人瞬间“脚踏实地”的办法,就是当想到“我要什么”的那时候,马上提醒自己,先想想“我有什么”。

也许这个办法我可以尝试应用在与候选人薪酬沟通的环节:候选人期望的薪酬与所掌握的经验和技能是否匹配,以规避候选人毫无边际的漫天要价。

三、完美永远不存在

为什么受伤的人总是我?

大不列颠语料库的统计数据表明,最常与“完美”这个词一并出现的就是“脆弱”

越是能力差的人,越有那种非常不现实又极其脆弱的完美主义倾向。他们不现实,是因为不懂。

也许做咨询行业的小伙伴会深有体会,越是不懂行的甲方客户,就会越“装”,提出的要求越不贴边际。

或许身边还会有很多标榜自己是“完美主义者”的人,把完美当成了不做事的借口。强调于各种条件不够和不完美,最后说“不完美的事我不做”。

这类人往往忽略了一个现实:

其实没有什么事是一下就能做好的,执行的过程中肯定免不了会犯错、会失败。但是如果害怕做不好,就这也不做,那也不做,那么可能结果就是什么也没做,一事无成。

而真正优秀的人,他们是有能力做到更接近完美,并且一直在努力。

书中作者举了两位好莱坞导演十年磨一剑追求卓越电影的例子,一位是卡梅隆,一位是诺兰。

卡梅隆的代表作是《泰坦尼克号》、《阿凡达》,可以说阿凡达开创了3D电影商业化的先河。他也被称作“完美主义者”。

虽然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成功后,资金方面不再是难题,但为了拍摄《阿凡达》,却依然花费了十年时间去做准备。

为掌握3D技术,他参与制作《地心历险记》;为了创造完美的3D效果,耗资1400万美元与日本索尼公司研发理想的拍摄设备。

诺兰导演,那个拍《星际穿越》、《敦刻尔克》的英国鬼才导演。当年在拍摄《盗梦空间》的时候,也准备了10年,为了使自己具有驾驭宏大场面的能力,他连续拍摄了蝙蝠侠系列电影《开展时刻》和《黑暗骑士》。

所以两位导演也是追求完美之人,但是他们不光追求完美的结果呈现,最重要的做了很多为实现完美结果而做的准备和磨炼。这和“做不好的事情我不做”的“完美主义者”的区别在于:没人能做到完美,但是可以尽量接近完美。

生活也一样,不管做什么事,在过程中要接受忍耐所谓的不完美,否则事情根本无法完成。即使做的再完美,最后也会有瑕疵的地方,缺憾必然存在。


四、未知永远存在

上学的时候,班级里总会有钻牛角尖的同学,打破砂锅问到底。

工作中接触到的同事,大部分也是研发工程师,具备有“较汁儿”这类的共性。

但其实大部分人多少都有钻牛角尖的习惯,因为人们不喜欢未知,希望凡事希望尽量全处于掌控之内,但其实这是很难做到的。

而现实是:为了避免进入钻牛角尖的陷阱里面,为了进步,必须忍受一定的未知。

一方面我们要学会承认自己不能全知全晓

可能有些事儿跟你说了以当下的认知水平也未必听得懂,抠细节往往影响执行效率。

书中举了一个作者小时候抄写《新华字典》的故事。

在他三年级的时候,父亲威逼利诱让他手抄新华字典,一共抄了一年半才完成。刚开始特别抵触,但是后来发现自己比别的小朋友认识很多不认识的字而洋洋得意。

其实在当时,以作者10岁的认知水平,去理解抄字有益这件事是很难的。如果非要和父亲“较真儿”,也许也不会打下良好的文字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要知道未知的存在两种情况:

一种是永远不能解决的,纠结于此意义不大;

另一种是可预见未来也许能解决的,这种情况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且学习的难度也在于此。

我们必须接受,未知永远存在,而要学会在未知中不断前行。

焦虑是导致时间浪费、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与其担心某事会不会发生,不如聚焦如何解决问题,聚焦行动的执行。

书中作者给了一个很有效的策略:

当你有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不如先把问题记下来,然后继续前行。但要给问题一个定期回顾、审视的机会,也许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某些问题就有了答案。当然为啥有答案了呢?很有可能是你一直在积累,一直在成长。所以当有一天我们纠结的问题有答案的时候,也许就是你成长、重生的时刻。

因此给自己做个灵感手册,随时记录我们的问题和想法,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五、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人们往往低估环境的巨大能量。

这节谈论了梦想与现实的关系,有的时候如果不考虑现实的因素,人们就有可能会被“梦想”所绑架。

尽管天分很重要,但一个人的能力主要靠积累获得。从一个人从事一个职业的那天开始,只要足够的努力认真,他的能力就会不停地积累。

但是如果他心中的梦想是另外一个职业,而忽略眼前职业的积累或心不在焉,那么很有可能把眼前的工作荒废掉,最后还找借口说“反正我的梦想不是这个”这样的借口。

当然,怀揣梦想成本都很高昂,一方面积累不够,一方面脱离现实。

无论是谁,从本质上,谁都是无法摆脱现状的。因为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过去的结果,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未来的原因。

那么就不该有自己的梦想了么?书中我们的答案是:接受现状才是最优策略。

有什么就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不要觉得苦,要学会找乐趣,有时候让自己快乐也是一种本事。

我也有我自己的梦想,我也对自己的眼前无比煎熬,有过抱怨,也有逃避的想法。

但是这节教会了自己要学会接受现状,即使再有梦想也不能逃离实际。

基于眼前的工作,想想是不是真的就全部不欢喜,是不是所有的工作都做到接近完美。

基于未来的梦想,想想有哪些事情是可以现在能尝试的,有哪些事情是可以继续坚持积累的。

作者说“真正优秀的人的,很少对现状不满,热爱自己的生活,不在意外界的影响,专心做事,心无旁骛”。

只要把自己处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才能保证每时每刻的进步。

六、与时间做朋友

与时间做朋友的方法很简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暂且先不谈具体的方法,如何评断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核心就是:看它是否现实。

其实接受现实并不容易,因为这个世界本身资源就是分布不平均,同时资源是有限的,是稀缺的。

我们唯一需要考虑的其实是:如何将有效的资源最大化发挥作用。

百分百的接受现实,也许痛苦,但是要醒悟,不光醒悟,还要牢记。同时不时的将自己的想法去进行记录、思考与反省。

时间是现实的朋友,是不现实的敌人。时间不是故意要这样做,只不过事实就是如此。


本章我的感悟:

现状的焦虑和不开心,是自己想要的太多。需求必须精简,关注重点,知道自己的主线任务。短期:生娃、减肥;长期:阅读、写作。我有不足,但是需要时间修正,没办法一蹴而就。

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要兼顾自己的梦想和本职工作的关系。工作要脚踏实地,梦想要日积月累的坚持。

梦想还是要有的,但要步骤有计划的去积累实现梦想的能力,除此之外,做好当下分内事。

追求完美而不去做,是借口。

要接受未知,不知道招聘多少人,不知道能瘦多少斤,不知道读书写作能成为什么样子。想太多没用,先做了再说,答案自现。

遇到问题要记在灵感笔记里,好的问题是解决事情的开始;

如何回归现实:聚焦工作绩效如何实现、把生娃当成个重大项目来策划准备,锻炼与饮食的实践办法和复盘修正,找出每天读书写作的固定时间,且坚持下去。

现实也许千疮百孔,但要醒悟,只有真正敢于面对自己,诚实看待自己的人,才能像凤凰涅槃那样,只有经历浴火洗礼才能获得重生。


此篇完成在火车上,第二章思维导图如下

如果你也有一些感想,欢迎留言交流

第三章《管理》未完待续...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2【现实】——时间是现实人的朋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2【现实】——时间是现实人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