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6日星期四中午12:33,工作日午休,我趴在办公室的工位休憩,几乎每隔15秒,我就要调整下手、脑袋、座椅的姿势。放在膝盖上的手机,被不断地拿起-解锁-滑动-关闭-放下,又再次拿起,如此循环往复。身体明显感到疲惫,精神却异常紧绷。脑袋里像是被打翻了的马蜂窝,工作、生活、家庭、爱情……千头万绪不停地纠缠、蒸腾、煎熬……
我突然意识到,此刻我的大脑进入了极度焦虑状态。
为什么我会这么焦虑?
于是,我放弃了午睡,托着沉重的脑袋,吃了一颗薄荷糖,尝试让自己平静下来。
因为念头太多,想到了那句“大脑更适合做思考的CPU,而不是存储的硬盘”。于是我索性拿出了笔记本和一支笔,一点一点把脑袋里的想法落成文字。
全部写完,我自己也吃了一惊,脑袋里装了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想法,难怪大脑的CPU会“宕机”。
把11个念头,再次简化。第二步,我把这些想法分门别类。
一看这个分类占比,【业余创收】占5个,【自我成长】占3个,【生活健康】占2个,【工作专业提升】占1个。
瞬间我突然明白了现阶段最大的焦虑来源:【业余创收】。
那么,为什么会对【业余创收】有这么大的焦虑?
回想到近期身边经历的种种,大概能盘摸出原因。
1、互联网行业进入寒冬,裁员潮不断
这是行业大环境的情况,回归个人。
笔者2016届应届本科生,毕业校招进入某互联网电商平台,后公司被行业巨头收购,中高层动荡,历任3任老板。2年后,跳槽进入现公司垂直电商平台。但现公司在2017年年底也经历了收购、创始团队出局。当时4个offer里选择了这个,主要还是因为看中团队氛围和企业(老板)价值观。
然而如今,半年试用期还没过,CEO换任,我的老板也离职了。与此同时,前公司(巨头)也曝出冻结HC。
我开始意识到,现在拿着的这份收入,很大程度是来自行业泡沫,来自资本对互联网行业的追逐。当资本进入寒冬,企业如果依旧一面握着融资绘制的蓝图一面维持亏损现状,那很快投资人就会止损。或许就会裁员。
2、接触了一些收入丰厚的朋友
上月,我接触了一个写真工作室的创业者夫妇,年轻的85后。姑娘说,她从大学里就和男朋友(现老公)在校外租了个房子,做写真工作室。到现在十年多了。一直都没做过付费的营销,基本都是靠朋友推荐、老客户的口碑推荐。现在预约拍摄基本要到3个月以后,生意不算大,但客源一直挺稳定的。工作室只有夫妻2人,老婆负责化妆、线上微信客服接待、 新造型的模特,老公负责拍摄、相片后期。每天俩人工作时间9点-14点五个小时,每天只有接待一名客人。每个客人基础消费1860元,刨除偶尔假期就算一年工作350天,两人一年税前收入65万以上。你可能觉得也不太多,但毕竟人家每天只有工作5个小时,而且自己做老板很自由。
还有个朋友,是某银行下的证券公司的销售。刚入行2年收入很惨淡,主要是积累客户。2年后,前期积累的客户资源开始带来显著的收益,他也成为公司的年度销售冠军。光靠佣金收入每个月都有好几万。大佬客户们也给他带来宝贵的股市信息。有一次我亲眼见证了他3天内短线买卖收益5万。(虽然他也告诉我这个股票,但是毕竟本金少我才赚了点人家零头)现在入行5年买了奔驰车、中环的房子。
大概是这些优秀的朋友,影响了我的心态。自己每天8-10小时以上工作拿着每月固定的死工资,公司还不知道啥时候会倒闭裁员。真的是典型的《反脆弱》一书中的脆弱态。我也明白了焦虑情绪的根源: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
是的。我不想坐以待毙,也不想纯粹空想。所以一定要行动、改变。
于是,我再次回归到那11个念头,利用重要-紧急四象限进行了优先级排列。
相应象限的应对措施:
重要紧急:立刻做。
重要不紧急:碎片时间做。
紧急不重要:授权给别人做。(不过我暂时还没此项在列)
不紧急不重要:暂时搁置。
针对关键的【重要紧急】写作事项,我形成了行动计划:
1、坚持原创输出:坚持每周原创写作一篇,投稿一篇。
2、坚持输入、建立写作素材库:每周至少积累7份写作素材,使用印象笔记分类记录。
3、建立灵感笔记:随时记录选题灵感,每周针对2个灵感整理成写作框架。
4、交流反馈:邀请【不出局】班内前辈进行点评,每篇原创文章至少找3人。将他们的意见建议整理。
先践行2周吧,到2018年12月底再来回顾调整。
经历了这1小时的【自救实验】,我豁然开朗,之前的焦虑感也烟消云散。
分享给你解决焦虑的简单套路(或许粗浅,但如果能对1个人有用就已知足):
1、罗列问题:清空大脑,将所有的念头/问题写下来。
2、分析问题:找到念头/问题之间的关联,多问几个为什么,找到让自己焦虑的根源。
3、执行解决:对问题根源对症下药,或请教专业人士,形成自己的行动计划,并加以执行。
最后,借我尊敬的大学导师的一句箴言作结:实力就是自由,行动拯救一切。